
做自己的知音
庞进
知音一词,源自中国春秋时期善鼓琴的俞伯牙与善听琴的钟子期的故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于是,知音便被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欣赏、声援的情谊、状态,用明代小说家冯梦龙的话说,知音就是“腹心相照”“声气相求”“恩德相结”。显然,这样的知音,一般都产生于两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可比喻为“A”与“A”)之间。这也可算作一种“AA制”吧。只是这个“AA制”,不同于人们举行饮食聚会等活动时各人平均分担所需费用的“AA”(Algebraic Average),而是“A”与“A”之间的心心相通(Communicates heart to heart)。
如此解析,我便有了下面三点认识:
第一,知音是有难度的。钟子期死后,俞伯牙“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为什么呢?因为“世再无知音”。这是古代人了。今天的情况如何呢?诸位不妨扪心自问:在浩浩泱泱的八十多亿地球人中,我的知音是谁呢?刘勰先生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曾慨叹:“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鲁迅先生也曾感喟:“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为什么知音如此难呢?因为知音的实质是心心相通,这里的心指的是心思,即产生于人的大脑的思想意识。每个人都有一个大脑,每个人的大脑都会产生只属于这个人的思想意识。天地间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世间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等同的大脑。人与人大脑的差异性决定了人与人思想意识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性,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心心相通,只能是部分的、有限度的,而不可能是完全的、彻底的。这也就是说,所谓知音,不过是一个人的心思对另一个人心思的理解,比对一般人心思的理解多一些、透一些而已。
第二,我知我音也不易。上面说知音是有难度的,还是就“A”与“A”,即人与人之间而言,即他知我音,或我知他音。问题来了,既然人与人之间知音有难度,那么,我知我音如何呢?这“我知我音”的另一种表述就是“认识自己”。这“认识自己”是西哲苏格拉底的名言,我们中国的圣哲老子也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的话。两位先哲所处的时代,距今已大约过去了两千五百年,而“认识自己”,对今天的我们而言,仍然是一个问题。在中国推行计划生育的年月,一次,我在某医院楼梯口见一位头发花白的母亲撕心裂肺地哭,有知情者告诉我:这位母亲的儿媳前两胎生的都是女孩,顶风违规怀上第三胎后看B超,说还是女孩,于是决定到医院做引产手术,结果生下来的是个男孩,可惜已失去了生命。显然,这位母亲的儿媳,未能做到认识自己。科学技术发达了,生活水平提高了,绝大多数人应该都知道自己的生辰了,但你知道你何年何月何日何时“眼睛再不能睁开”“倒下将不再起来”吗? 每个人都会做离奇古怪的梦,你能说清楚这些梦的机理原由吗?这还是个人体会的角度,再放眼看世界,科学家们对意识、灵魂研究了几百年,不是依然谜团重重吗?

第三,做自己的知音。尽管我知我音不易,但我还是希望自己尽可能地认识自己,即努力地做自己的知音。我觉得做自己的知音至少有两个好处或者说两方面的功效:一是通过认识自己可以认识他人、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人既是不同的“个存在”,也是有同的“类存在”,通过“个存在”,可以一定程度地认知“类存在”,所谓“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知道了自身是怎么回事,也就一定程度上知道了他人是怎么回事、社会是怎么回事、世界是怎么回事。二是做自己的知音可以使人生境界不断升华。各位对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之说,多少都有所了解。王阳明讲的“致良知”,主要是指将人心本存的“知是知非”的道德意识了觉、开显、外化、践行出来。笔者讲的“做自己的知音”,含摄着阳明先生的“致良知”而更丰富,因为人除了具有所谓的“知是知非”的道德意识外,还具有无所谓“知是知非”的无意识、潜意识等。如果将人的意识用一个“慧”字来表述的话,人的存在大体上可以说是“三慧”交织的存在。那“三慧”呢?“无慧”“常慧”“高慧”。“无慧”的存在是生物的、本能的存在;“常慧”的存在是一般的、俗常的存在;“高慧”的存在是哲思的、超越的存在。做自己的知音即我知我音,从意识的角度讲,就是要尽可能地“知”自己的“三慧”。“无慧”和“常慧”一般人都具备,人生境界的高低主要区别于“高慧”的有无、多少。而人的“高慧”,是要从人的慧根上生长、发育、开显、丰富、磨砺、萃化的,如果你的“高慧”无论质和量都达到了一定程度,那你就会活得既在“无慧”“常慧”之中,又时时超越“无慧”“常慧”,从而更通透、更充实、更新美、更妙乐、更幸福。
至于如何做到自己的知音即我知我音,古代人讲“吾日三省吾身”“内省”,近代人讲“反思”,就是花点时间,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我之为我的言、行、事、欲、念、梦等等,追根寻源地想一想,问个为什么,从而对自己的慧根,以及体质、秉赋、品性、才能、素养、习尚、兴趣、胆量、缺陷等等,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知道自己的长短斤两、时空位置、努力方向。
(刊于《西安日报》2023年3月2日第8版,收入“知音——加拿大高校文学社2023年第5期总316期”)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