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 钱
白水
小时候,我家有两棵榆树。一棵高大粗壮,在堂屋后面。一棵刚刚长成,两三米高,在村头的菜园子里。春天到了,天气渐渐暖和,人们下地干活,开始春耕,也在田野里四处留意,找到能吃的东西。
那是1980年吧,虽说已经改革开放分田到户,生活有了一些变化,能吃饱肚子,但还是不宽裕。尤其是春天,家里粮食看得出少了,田野里渐渐显出生机,也就有了能吃的东西。在高高的树上,先是杨树上长出无事忙,再过一段时间,就有碧玉一般的榆钱。当吃无事忙的时候,天气还觉得冷,等到吃榆钱的时候,天气暖和了好多,到处野草泛绿,鹅黄的柳叶长出来,人们觉得很舒服,脸上也有更多笑容。
大人从外面回家来,手里提着竹篮,里面好些绿色枝条,上面缀满簇簇榆钱。我凑热闹,围上来看,动手帮忙摘榆钱。大家边干活边谈笑,我觉得高兴。而且这新鲜的榆钱,大家说的那些好吃食,不一会儿就会到自己口中,吃到肚子里。奶奶说:“用大锅烧玉米粥,等烧熟了把榆钱放进去,搅一搅,可好喝了,有香味儿,还觉得黏糊,滑溜溜的。”姑姑说:“南院的大爷家也弄了榆钱,人家用它来蒸窝窝头,那些小榆树叶子也和到面里去,蒸出来又好看又好吃,窝窝头带青绿的颜色,还有香气。”爷爷说:“许多树都不如这榆树,长出来的榆钱、叶子直接就能吃,味道也好。”奶奶说:“人家都说,老辈儿人过贱年,连榆树皮都扒下来吃了。榆树上浑身都是好东西。”姑姑说:“咱用榆钱做小豆腐吃吧,要不咱也蒸窝头尝一尝?”奶奶说:“你没看榆钱这么嫩,一蒸就没有了,也就是吃个味儿,你以为当饭吃?”
爷爷笑了:“能吃就是饭食,以前没有粮食,不是吃这个东西?”奶奶说:“那都是说故事,传过来传过去的,谁愿意吃这东西?也就是尝一尝,吃个新鲜。谁都愿意吃好的,过好日子,愿意吃大馒头,吃鱼吃肉。现在比以前不是好多了吗?”爷爷说:“有人专门家里栽棵榆树,树上结榆钱,家里就越过越富,有余粮,还有好多钱,花不完。”姑姑说:“咱家屋后就有一棵大榆树,上面有那么多的榆钱啊!”
大家都笑起来。我在一旁听说话,也跟着笑,觉得这榆树真了不起,浑身都是宝,连名字也这么好。不过名字只是嘴上说说,不顶用。这眼前的榆钱、榆树叶可是真能吃。学着大人的样子,摘两簇榆钱放嘴里嚼一嚼,真不错,确实有一股清香味,还有点香甜的感觉。嚼碎了,在嘴里粘乎乎、滑溜溜的,咽到肚子里也那么舒服顺畅。摘两片榆叶放嘴里,刚入口时自然不如榆钱那样光滑适口,叶子虽然很嫩,但到底干硬一点,叶面上还有那么多褶皱。不过等嚼碎了,也就和榆钱的感觉差不多。到底都是榆树上长出来的,都是能吃的东西。榆钱不能吃多,吃过两三口后,那种青涩味儿就显出来,刚开始时的那些好口感就觉不着了。所以就要和粮食掺和着吃才行。无论是玉米粥还是窝窝头,掺上榆钱后还真有很好的味道。几十年了,每年春天还要到山野里寻来尝一尝。
榆钱吃起来让人喜欢,样子也好看。颜色碧绿,洁净润泽,如同美玉一般,从里向外透着光似的。榆钱里面是丰盈的汁液,它长在高高的树枝上,这里面也就有春天,有太阳的感觉,储存着光和热。一个个榆钱都那么圆,用圆规画出来似的,又一簇一簇地挤在一起,像花瓣团团的花朵。一个个榆钱那么薄,那么轻,像碎纸片,没有什么重量。可众多榆钱聚在一起,长满枝条,又让人觉得那么丰富沉实,把一根根树枝坠弯了,向下耷拉着。
榆钱确实也是那么实诚,有分量。在碧玉般薄薄的圆片中心,有一个向两边突出的小疙瘩,大人说这是榆树的种子。这种子鼓鼓的,似乎凝结在这碧玉中,浓缩着榆钱的汁液,和这春天的光热。这榆钱实际上就是榆树的花,开花便是要结种子,等过几天,榆树的种子成熟了,榆钱也就干了,飘下来,飘到四处,再发芽,长成榆树。我觉得很神奇,这榆钱又薄又小,竟能长成这么高大粗壮的榆树,能开出这么精致、漂亮的花来,又能开得一簇簇一串串,开得满树上都是,真了不起。
我家屋后的那棵榆树太高了,比屋脊还高,我不敢爬上去,便到村头菜园子里,去摘那棵小树上的榆钱。听奶奶说,在我老爷爷活着的时候,这块儿地方是家里的菜园子,后来兴人民公社,归了集体。前两年开始分责任田,这块路边小空地谁也看不上眼,于是爷爷又收拾一下,种上几棵菜。这棵榆树就在地边,也长满榆钱。我爬到树上,折下几枝带回家去,心里很高兴,能帮大人干活,给家里弄来吃的。当然也是应该的,自己也想吃这榆钱。不过,等到自己能摘榆钱时,倒不觉得有多么好了,因为榆钱确实不顶饭吃。最多只是感受春天的气息,尝尝新鲜的味道。要想吃饱饭,还是要靠地里的庄稼,好好种地,多打粮食。村里人们都开始下地干活了,麦子要浇水,旱地要翻耕,准备种花生、秧地瓜,而且不久就要点瓜种豆,大人都忙起来。
时间过得真快,眼看着树上的榆钱渐渐发黄,变得干枯,没人去摘了。榆钱正在成熟,正在变老。没几天,低垂的枝条又挺起腰,向上伸直,榆钱变得枯槁,好像没有一点儿水分和重量。有时听见它们在风中“沙沙”作响,原来碧玉般的花朵都变干了。再过几天,在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暖和的阳光和空气中,片片榆钱开始飘落下来。有时一阵风吹过,榆钱如下雪一般,纷纷扬扬飘落到树下,或飘向更远的地方。榆钱飘得到处都是,河沟里,田埂上,道路旁,墙跟下……它们是那么轻,那么小,也是那么多;或者又被从地上吹起来,随风飞舞,飘到更远的地方去。
人们到村外去干活,在田地边,山野上,常常见到一片、两片、三片的榆钱,或者就是一堆榆钱,挤成一窝,那么干枯,皱皱巴巴。这就是那曾如碧玉般的榆钱?那清新香甜的、表达人们希望富有愿望的榆钱?现在到处都是,粘在泥土上,浸泡在水洼里,没人注意,也没人在意。榆钱本来就是这样啊,花开花落,一串串从高高的树上飘下来,到各处去找地方安家落户。哪一块地方能落脚,哪一片榆钱能发芽?没人想到。哪一棵小苗儿能顺利成长,哪一棵能长成大树?没人想到,没人想这些。
在这个时节,地上经常有另一种钱,就是送葬的黄纸钱,和榆钱相依相伴。年前年后,冰雪严寒中,农村里经常有丧事。在长长的送葬队伍前面,丧礼执事手提竹篮,里面装着许多黄表纸做成的纸钱。走一段路程,便从竹篮里抓起一把黄纸钱,抛撒在路边,这是给逝者的买路钱。春天榆钱飘落地面的时候,黄纸钱常常还完好如初,这两种钱便聚在一起,在路边的沟渠中。相似的颜色、形状,只不过黄纸钱大,中间有孔,榆钱小,中间小疙瘩更显实诚。黄纸钱和榆钱混在一起,黄纸钱更显眼,榆钱几乎看不出来。都是“钱”,几番雨水过后,黄纸钱再也看不见,而榆钱则会生根发芽,长出叶子,长成小树苗,还会长成大树,粗壮高耸,枝繁叶茂,每年春天开花,满树榆钱,让人高兴喜欢。
不过有时也想,其实许许多多的榆钱和那黄纸钱,它们的命运是一样的。每年不可计数的榆钱,有几个能长成树?在村庄里、原野上,又有几棵能长成大榆树?那满树的榆钱,数也数不清啊,成千上万,不知多少万吧,像下雪一样飘得遍地都是。那些干枯成熟的榆钱,当它们在高高的树上“沙沙”作响,该是怎样的绝唱?
哪有的事!其实只是你自作多情,胡思乱想,其实它们不想的。一切年年如此,世世代代如此。无论多么粗壮高大的榆树,还是轻盈飘落的榆钱,它们都不想的,该开花就开花,该生长就生长,无暇多想。
所以每年春天,等树上长出一串串榆钱,便采摘回来,闻气息,品清香,做出各种美食,尝尝新鲜。也知道越来越多的知识,增加许多感叹,榆钱不仅能吃,还有药用价值,能健脾和胃,安神助眠,化咳止痰。
而且,榆钱确实长得模样好看,碧玉一般。名字也好听,家有榆树有榆钱啊,让人高兴、喜欢,有希望,有力量,奋勇向前。
作者简介:白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