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年军 编辑 朗读 雷晓燕
正是春雨潇潇的时节。独自伫立廊下,看窗外千丝万缕的银线,思绪也被润泽得湿濡濡的,于是取了一种欣赏者的姿势,静静地眺望长街雨景。行人们纷纷撑起的小伞异彩纷呈,千姿百态,他们在雨歌欢快的旋律中展示着人与自然和谐的力量,也展示着生命如花的诗章。我首先注意到的是一对悠悠然徜徉于雨中的老年夫妇。他们的雨伞乃是春天般的颜色,柔柔的、嫩嫩的,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常青树的树冠。
那树冠在春风春雨中或有过飘摇的瞬间,但即刻就被他们不太有力却信心百倍的双手死死擎住,这是我蓦然间体味到一种巨大的力,以及生命从自然中获取的一种精神。他们紧紧地相拥着,合力擎着伞柄让透明的雨粒濯洗着常青树叶。他们一定感觉到,那绿色的生活正渴望着雨歌的滋润。他们感觉着这一点的时候,便有春风飒飒地吹过,他们不约而同地笑笑然后仰视绿色的树冠一小会儿,又径自前行。
他们踏歌而去的那种慢条斯理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接着我的视线里又出现了一对手举红伞相依相偎散步的母女。她们谈笑风生,显得轻松自如,还时不时地指点着雨中街景,好似月下漫步。慢慢的,她们的小红伞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装饰品而暂时失去了遮风挡雨的意义。她们任凭红伞随风飘荡,或者索性让它斜靠肩头,于是霏霏细雨轻轻飘落在她们的发际。她们好像正是为了这个而盈盈浅笑着,好像这悄然垂落的春雨中蕴藏着不尽的人间亲情。过了一会儿,她们,她们收起了小红伞,脚步踢踏,一阵小跑,行至街口拐角处,母亲收起了小红伞,举得高高的,小女儿踮起脚尖举起手,但怎么也够不着。后来,小女儿扒着母亲的衣襟,终于抓住了伞柄。一个声音飘过来:“妈妈,让我来举伞好吗?”
最后踏入我视线的是一位小小少年。那少年虽然擎着小花伞,却并没有去挡雨,而是像举着一束鲜花似的兴高采烈地奔跑着。他胖乎乎,双颊红如苹果看上去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以乐不可支的狂喜穿行在雨中,任凭雨歌轻轻拍打着他的肩膀。他惬意极了,嘻嘻笑着,忽然间把花伞歪向一边,仰起小脸指点着阴晦的天气,好似质问苍天为何不下一场豪雨,好让他手中的小花伞发出花朵绽放之声。少年问完了,便旋转着伞柄让片片花瓣翩翩起舞,一时间竟使我眼花缭乱。
我伫立于春雨潇潇的窗棂旁,向少年行着注目礼。我虔诚地把少年的花伞想象成夏日的月季;我觉得,那月季正背负着拍打的歌唱而悄然绽放着。这时刻,那对擎着绿色树冠的老年夫妇折了回来,她们向少年问着什么,少年便把小小的手指指向来路。老年夫妇抚摸少年的黑发,朝着来路踏歌而去了。她们可是寻找失落了的什么吗?难道是,树上掉落下来的一片青叶?
朗读者 雷晓燕 湖北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喜欢唱歌更爱朗诵,用声音传播美好,让灵魂在声音里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