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崇明游记
文|孙善兵(上海)
朗诵:枫韵
近日,单位工会组织一次郊外集体活动,地点是上海崇明岛上的崇明博物馆、西沙湿地、明珠湖及效野公园等景区。博物馆和郊野公园我之前未曾去过,其他两个景点我十几年前,还是在部队服役时,随单位人员一起去游玩过,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崇明岛地处长江口,是中国第三大岛屿,被誉为“长江门户、东海瀛州”,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最大的沙岛,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早期是由长江上游中游来的泥沙在长江口淤积而形成,后期由人类开垦填江造田而成。在受地球偏转力的影响下,使崇明岛形成今天的形状。
五代十国时期,杨吴与钱氏吴越在长江口一带争战,静海都镇遏使姚彦洪(治所在今南通市)于杨吴天祚三年(937年)在西沙设立崇明镇,崇明沙洲始有建置。
在我的印记中,崇明因经济发展势头一直不够强劲,是不受人们特别关注的地方,是大上海最后一块净土。近年,上海市政府定位崇明岛为国际生态旅游岛,2021年5月还举行过第十届中国国际花卉博览会,才逐渐才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也才小有名气。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第一站来到了崇明博物馆,博物馆是崇明岛内一处重要的人文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位于城桥镇鳌山路696号崇明学宫内,占地面积1.55公顷。我一直喜欢参观各地的博物馆,每到一地,都会第一站参观当地的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风情。
参观讲解时,导游老师很认真地讲了一些相关内容。之前一直以为崇明是一块海边处女地,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历史上更是没出过什么名人。通过导游讲解,让我改变了这一认识。原来崇明是有着较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历史上崇明曾经出了土壤学与水土保持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显谟,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何焯,分子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施蕴渝,清代海运名家沈廷扬,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和革命志士陆铁强等六大名人。

作为一名曾经的军官,我一直非常注重各地对革命志士的历史故事的记载和宣传。以上六大名人中,陆铁强的革命事迹听了使我难以忘怀。他1907年生于崇明县北排衙镇一户开明绅士家庭。他的父亲陆伯良曾留学日本,开设过陆正泰布庄,又办过学,是位进步的知识分子,在乡里很有威望。铁强6岁时进其父亲主办的经正私塾读书,毕业后转入北义乡县立崇明乙种农业学校求学,在校3年,为人忠厚,聪明好学,成绩优异。1927年11月12日下午,陆铁强在曹家镇附近召开农民协会会议,研究进一步组织开展减租判减息活动之际,突遭国民党武装围捕。他率领徒手农民与敌人搏斗,农民多人死伤。为避免更大人员牺牲,陆铁强挺身而出,遂遭逮捕。海门县知事施述之亲自审讯。陆铁强慷慨陈述革命道理,痛斥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并自豪地宣布自己是一名忠实的共产党员。次日,即被秘密枪杀于茅家镇城隍庙照墙角下,时年20岁。陆铁强牺牲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布尔什维克》发表了俞甫才撰写的《悼我们的战士——陆铁强》纪念文章。

我十几年前随队到访崇明西沙湿地是5月下旬,当时第一次去,非常高兴,到实地后心情也非常兴奋。湿地里好多小螃蠏在阳光的照晒下都出来晒太阳,游客来了,被惊吓得到处逃窜,活脱脱似一个小孩子遇见了生人,想往父母怀里躲藏自己一样,很让人怜爱。这次去游玩的时间是早春2月底,湿地里的大片芦苇都还没有返青生长,是枯萎的、浅黄色的,没什么让人兴奋的感觉。在长江边,我以一首小诗表达我的心境:
一叶孤船飘长江,
蓝天白云伴暖阳。
不见当年芦苇荡,
壮志豪情胸中装。
期待暖春时再去崇明游玩,一赏西沙湿地的美好风光!
审核/林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