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贵州刘应举老师的佳作《晨间寄语(25)》「飘舞的剑」(3104辑)

晨间寄语
有些话题,看似奇葩,实含恻隐。昨天早上有一则新闻:“安徽亳州84岁老汉为自己办‘葬礼’:想感受死后的感觉,办完挺满意。”据此,表明现代人在正视生老病死这个自然规律时,既在忽略假想的痛苦和恐惧,也在释放自己的从容和面对。我在路过中听到两个人的对话,拄着拐杖的长胡子说:现在和你打招呼说话,转过背,还不晓得是哪回事嘞!三天两天去,十天半月走?分分钟的事,管他的,活一天算一天喽。说完,旁边的老伴牵着其往上走。
所谓感受,一定是人的直觉。文词上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其实已有些哀惋,如果再把只是改成“只恨近黄昏”,那就是已经开始恐惧了。有了穷途末路的想法,无疑就会给自己滋生许多不好的心理暗示,恰恰这种心理暗示是最害人的…。
那位84岁给自己办“葬礼”的老汉,“办完挺满意”,像“玩”一样的对待归途,应该是开心的。而这种开心,势必会开放自身的免疫能力?只是这种形式或有诸多的不可取?同样,拄着拐杖的长胡子随老伴而上行时,面带笑容且坦然,“管他的,活一天算一天喽”,平添了不少的洒脱…。
人在旅途这个话,是针对所有人的,走多长,那是各人的事,敢说万千种种。阳关道或独木桥,都是过活人生,如何选择无可非议,更毋庸指责。敬畏生命,是生命本身的依托,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是希望;生,在往复;生,还在重树……。
人类繁衍,生生不息,世道轮回,一辈又一辈,笑去…,亦是再生……,何惧之有[合十][爱心][OK]!
新的一天,开心就好,愿大家天天开心,早安!
202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