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运
白文斌
那天,李明照例从杭盖地启程去神木拉炭,穿过一条沟爬上坡,看见一个衣袖肩破了洞,袖口、衣边吊着布穗褪了色的老兰布上衣,齐膝的老兰布短裤,腚后挂两块污垢的白补丁的男人沿路向前走。李明“吁”叫住车,说:“你去哪?” 李明看见那人穿双磨破绑的鞋露出大小拇指,说:“你去炭窑干什么?” 李明和那人啦话,得知是孙家沟刘七的儿子刘庆,和他粘点亲,八杆子远,祖辈给有钱人家当长工做短工。 李明看了眼刘庆,估计二十四五岁,扭头望向前方,“驾”吆喝了声,陷入沉思。 刘庆看着李明坐车辕神气的样子,想起杭元外家的车倌,举着长长的鞭一抽,鞭梢蛇一样柔软地,在空中打了个圆圆的结又伸展,啪一声响,鞭梢弹回到车倌手中,三匹马拉着车风一样奔驰,他羡慕极了,但没坐过三驾马车,心里很向往,现在坐上了,赶车师傅吆喝一声驾,还未动鞭子,三驾马车就往前冲,他如坐筛子上,美滋滋地有种渴望。 到了炭窑,刘庆和李明很快装满车。炭是掏炭人背出窑口的,需提前订,上趟订这趟的,这趟订下趟的,年年如此。装好炭,太阳快落山,李明在距炭窑一里路的乔家车马店打尖(住夜)。刘庆帮助李明用车支架(像“文”字去掉上面一点的木架)支起车辕,再用车点子(小木墩)支住车轮,卸马套,牵马饮水,打滚,喂料,喂草。李明招呼刘庆和他一起住,吃过晚饭,刘庆又给李明打来洗脚水。李明看刘庆勤快,说:“刘庆,跟我学赶车吧,学会了给别人赶车总比下炭窑背炭强。” 刘庆说:“我也有这想法,不敢说。”激动地眼里汪了泪花。 李明给刘庆说:“拉车的三匹马各有分工,辕马负责驾辕承重,掌控车速平衡,辕马前面并排两匹马叫梢马,靠里的是主梢马,负责拉车和协助车倌儿掌控方向,靠外面的梢马只负责拉车。拉炭,马子苦重,卸了车要给饮水,喂料,喂草,深夜时还要起来喂夜草,早晨起来也要给马喂料,辕马多喂一碗。马吃料的时间,要检查三匹马笼头(辔头),辕马的座丘(臀后的皮带),搭腰(辕马背上的皮带),捆肚(肚带),夹骨(套缨子前面的木轭),套缨子(牲口的垫肩),有没有破烂处,再检查车支架,车点子,磨杆(手闸),拉绳(梢马拉车的绳),偏绳(拴在主梢马嚼子掌握方向的绳)。”李明车上的缰绳都是用熟牛皮做的,耐用。刘庆本是个受苦人,赶过驴车和牛车,熟悉车的缰绳和赶车方法,只是没机会赶大车。李明说:“赶大车掌握方向靠的是两根偏绳,向右拐,你拉右面的偏绳,向左拐,拉左面的偏绳,最难的是,拉一车炭上坡下坡,上坡要扬鞭催马,让三匹马都使劲,以防车倒滑,下坡要控制车速,手闸绳不能离手,随时刹车,不能蹓车,车太快会安(撞)倒辕马,同时要吆喝梢马,不能使劲,但要拉展缰绳,不然会裹套(缰绳互相套进牲口的两条后腿或前腿之间)。刘庆很快就学会了赶车,而且很上手,有时去炭窑装炭也不用李明去。李明就在乔家车马店歇脚。 车马店住着五花八门的人:有赶路的,开赌场的,拉客的,收皮毛的,放债的,当然拉炭的人居多。 李明不用操心赶车喂牲口了,就去赌场押宝,押几把退场。 一晃三个月过去了。刘庆熟悉了炭窑老板,熟悉了店老板,熟悉了不少做买卖的人及做买卖的门道。一天早晨,刘庆急急忙忙回店里说:“师傅,车缰绳被人偷了。” 李明起身查看,人多踪乱没看出名堂,随口说:“买一套吧,店掌柜那里有卖的。” 李明家做炭生意,父亲把鞭子交给他,在家里养着上百匹骡马牛,没田地,也不雇长短工,生活自给有余,因此,没把这事放心上。 没过半个月,又丢了一套缰绳。李明看着刘庆,说:“贼偷有的,狗咬走的,再向店掌柜买一套。” 这天,李明亲手拴好缰绳套车,发现三匹马掉了膘,说:“刘庆,给每匹马每天多加一碗料。” 刘庆说:“好的,师傅。”定了片刻,刘庆又说,“师傅,我想回家。”
李明看了眼他给从头到脚换了新衣的刘庆,顿了顿说:“再做几个月吧,我雇你,过完年,你拿了钱,该做甚做甚。” 算账,刘庆说:“师傅,我不想要钱,给我三匹马,行不?” 李明低头算了算,应该不够三匹马的钱,却说:“行吧。” 刘庆拉了马,回家买了辆大车和缰绳,拴起三驾马车去炭窑拉炭。 李明去了炭窑,他订好的炭被刘庆拉走了,只好住进车马店等,没事去赌场押宝。李明耍犟了,一输再输,输光身上的钱,和放债的贷,输光了再贷,三天时间,放债的人拿着借条上门赶走了李明家全部骡马牛,说,人被扣着,回去就放。李明想捞回钱,把三驾马车押上,结果又输了,零头不够,脚上穿的一双驼毛靴子被脱走。手无分文的李明和店老板要烂鞋,店掌柜去库房,他也去了,目光紧紧盯着他丢的车缰绳,店老板找鞋的当儿扫了眼李明吃惊的目光,说:“你那徒弟卖的,还卖了些马料。” 李明嘴抖得说不出话,穿了店掌柜送给的烂鞋,步行两夜三天回到家,父母妻儿长吁短叹流着泪。父亲看他又饿又累脚趾头磨出了血,眼里的泪更多了,说:“快给弄饭,吃了饭让好好睡一觉,咱家暂时饿不起,你有心就戒了赌,从头再来。” 刘庆卖炭挣了钱,修缮了房子,娶了媳妇儿,父亲辞了长工置田种粮,丢弃了吞糠咽菜的穷日子,锅里有了细粮鸡鸭牛羊肉。好日子还不到一年,土改开始了,刘庆家成了地主,田地和三驾马车充公,人住进牛棚。 李明家却被定为贫农,分得了田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