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至颖
(第十四届港区全国人大代表)
摘要:大湾区市场运行机制较为成熟完善,是国内国际市场联动枢纽,其中港澳与国际市场高度对接,经济发达,商品和要素流动性强,规则标准与国际通行规则标准一致性高,而香港也是国际级产品检测认证中心。大湾区市场质量标准一体化,以及为此组建大湾区市场质量统一检测认证中心,对建设对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深度联结具有不可替代的引领示范作用。
一、现状、前景及存在问题
经过调研,大湾区市场规则标准对接的现况如下:
(一)建立了粤港、粤澳政府部门间协调沟通机制。在粤港、粤澳联席会议机制下,成立了粤港、粤澳质量和检测认证工作专责小组,协同推进大湾区质量和检测认证交流合作等事宜。会同香港测检认证协会联合举办了大湾区检测认证行业交流研讨会系列活动,推动检测认证机构交流合作。
(二)加大了政策支持,推动大湾区标准及检测认证合作与规则对接。积极争取市场监管总局政策支持,签署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推动广东市场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索推进大湾区市场监管合作创新。一是构建了大湾区标准化合作交流机制,支持大湾区标准化融合对接。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按照“市场驱动、政府引导、国际接轨、互利共赢”原则,深度挖掘高共性、易融合的重点领域,孵化了70项涵盖食品、粤菜、中医药、交通、养老等23个领域的首批“湾区标准”。成立“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标准促进会”,作为大湾区标准化合作交流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承担组织大湾区社会团体、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开展团体标准研制等工作,推动建立“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以标准融合互通为手段”的湾区互联互通模式。二是推动大湾区检验检测认证专业服务交流合作。按照《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广东省市场监管现代化“十四五”规划》部署安排,推动构建大湾区检验检测认证合作机制,促进从业机构和人员交流合作,推进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支持三地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行业组织等市场主体组建“湾区认证”联盟,依托“湾区标准”等先进标准体系,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组织开展“湾区认证”高端品质认证。“湾区认证”相关工作已列入中央湾区办年度工作计划,正有序推进。
(三)积极培育大湾区质量一体化市场。牵头贯彻《国务院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意见》,积极推动消费升级等工作。2021年,省商务厅推动实施了大湾区消费枢纽工程,广州市入选国家首批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名单,指导珠海等6市编制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国家实行统一的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制度。内地与港澳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有关规则、管理运行机制存在差异,大湾区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规则对接,需要市场监管总局和港澳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而且,目前尚未有大湾区市场质量统一检测的认证中心,需要制度创新及条例探索。
二、建议
(一)继续加强与港澳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在中央湾区办、市场监管总局等组织指导下,建立完善大湾区标准、认证规则对接有关工作机制。推动与香港工业贸易署、澳门经济及科技发展局建立完善互访机制、会商机制、通报机制,进行需求对接、资源共享和要素联通,统筹推进“湾区标准”各项工作,积极培育满足大湾区市场需求的“湾区标准”。构建大湾区标准化工作长效机制,推动首批“湾区标准”在大湾区推广应用。支持“两个合作区”建设,在建筑工程管理、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鼓励在珠海横琴、深圳前海等地区先行先试“湾区标准”。在市场监管总局组织指导下,深化与香港创新科技署的合作,强化与香港检测和认证局、认可处的业务对接,积极推动检验检测认证领域规则对接和工作衔接,推动大湾区检测认证互信互认。
(二)继续推进大湾区国际消费枢纽工程。省商务厅继续指导广州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指导深圳市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指导珠海、汕头、佛山、韶关、东莞、湛江等市培育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同时,利用各类粤港经贸交流合作资源和平台优势,适时组织开展粤港跨境产品认证等方面工作的政策解读和宣传推广,增强粤港两地对大湾区产品认证规则的认识和了解,带动更多企业共同参与推行粤港跨境产品认证,在高品质产品标准层面实现大湾区规则对接。
(三)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由粤港澳共同推动大湾区检测认证规则对接和质量一体化工作加速落实,并争取国家相关部门考虑成立大湾区市场质量统一检测的认证中心。
编辑: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