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赏析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乘船离开蜀地,到今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而作的送别诗,诗题中的“送别”并非通常的亲朋好友间的送别,而是告别故乡、故乡水送别自己。
首联,点明题目中的“渡荆门”,同时交代了诗人的出游方式(渡)、现游地(荆门)和目的地(楚国),进而引出后续诗篇。
颔联和颈联,描写诗人乘船过荆门山的所见之景,意境高远,气势雄浑,令人印象深刻。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就是一望无垠的平原了。随着船的前行,大山渐行渐远,两岸的原野越来越平坦开阔。江水滔滔不绝,一望无际,奔流向远方。夜晚,明月倒映在江面上,好似天上飞下来的一面明镜;白昼,江面云雾缭绕,变幻莫测,还有海市蜃楼奇景,美不胜收。
尾联,点明题目中的“送别”。诗人望着这滔滔不绝从故乡方向流过来的江水,好似不远千里送他而来一般,不禁想起了家乡。不管他乡的景多美,不管他乡的水多好,最爱的还是那故乡的山山水水。
这首诗首尾衔接点题,描写景物用词精炼、生动形象,感情朴实真挚,值得细细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