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显成编著的《人民心中的毛泽东》
第七部 创造奇迹
第一百四十三章 工业成就
对于中国普通人来说,对中国工业发展应该说,既陌生,又有点了解,但真正了解他现状,也仅仅在二十世界六七十年代。我国工业,从中整体来说,除了沿海由工业基础外,大多数还是手工业作坊,仅能生产为农业生产耕种工具,和一些家庭用具。中国上世纪50、60年代的工业化是毛泽东领导下,发挥中国人民聪明才智发展起来。
工业化,是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结构,而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应该是实现得最彻底、也是最有成就的一个。中国是当今世界唯一一个工业门类齐全的国家,正是毛泽东时代给我们打下的良好基础。
一、解放时工业状况
截止1949年,中国的工业大部分是农业耕种工具和生活消费品的生产,也就是面纱厂、面粉厂、火柴厂等基本用品,以及少量的从清末洋务运动遗留的钢铁、机械制造企业。
从地理分布来看,绝大部分现代工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是上海、苏南、杭州、京津唐和广州;往内地,只是几个大城市,如重庆、武汉点缀着一点点现代工业;进入中国腹地,就很难找到现代工业的痕迹。
由于生产技术低下,产业供应链薄弱,这么一点制造业根本无法供应全国物资所需;再加上连年战乱,已有的工厂生产也极不稳定。以至于抗战时期,绝大部分城市生活物资和枪支弹药都要靠进口,至于广大的农村地区,几乎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与现代工业毫无关联。
1949年以前中国的工业企业规模也非常小。1949年刚解放时,中国总共有12.3万家私人工业企业,其中雇佣十人以上的只有1.48万家,这种稍大一点的私营工业企业占总量的12%左右。也就是说,按当时的标准,雇佣十人以上就算上规模的企业了。1949年,中国的私营工业企业一共才雇佣164.4万工人,其中92.5万在十人以上的工厂工作。加上为数极少(12.6万)的外企工人,到1949年,全国的产业工人不到200万人。
某种程度上说,当年毛泽东走进农村闹革命,也是因为城市工业薄弱,实在没什么搞头。
我们可以看看1949年时中国的主要工业化指标数据。
文盲率:1949年中国的文盲率高达80%,这还是把只要是识字的都没算进去;小学入学率不到20%。这样的文化程度,根本无法支撑工业生产。
发电量:1949年中国发电量为43.08亿度,年人均用电量8度,远低于印度、东南亚和非洲一些独立国家。
钢产量:1949年中国钢产量为15.8万吨,人均0.3公斤,远低于印度的134.5万吨、3.8公斤。
煤炭产量:1949年中国3243万吨,与印度相当(3220万吨)。
原油产量:1949年中国原油产量12.1万吨,印度为25万吨。
天然气产量:1949年中国天然气产量0.07亿立方米,美国是1535亿立方米。
化肥产量:1949年中国化肥产量0.6万吨,印度2万吨。
化纤产量:1949年中国化纤产量为0,印度为0.1万吨。
水泥产量:1949年中国水泥产量为66万吨,印度为214万吨。
布匹产量:1949年中国布匹产量为18.9亿米,人均不到4米,印度为34.6亿米。
至于现代工业化产品,比如拖拉机、汽车、飞机,1949年的中国根本无法生产,连工厂都没有。甚至连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产业,也基本为零。国民党名将王耀武逃亡时不小心用了卫生纸这种“洋玩意”,被眼尖的群众发现而被抓住。
这样的工业基础,1949年后的教科书说“一穷二白”,并不夸张。即使是这样的一点家底,相当一部分还被国民政府带去了台湾,还有一些则去了海外。
二、1949年-1976年的中国工业化成就
虽然是农民出身,革命时期也走农村路线,但毛泽东对工业化有魔一样的执念。不管是在中央苏区还是在延安,毛泽东都大力发展工业,只是由于条件所限,共产党统治区的“工业化”非常简陋和初级。
随着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在即,毛泽东终于有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时空实现他的工业化梦想
1945年,毛泽东在七大上说:“在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条件获得之后,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说:“人民共和国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还没有解决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问题,只有待经济上获得了广大的发展,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先进的工业国,才算最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35条提出了工业化的使命:“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动力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器工业和主要化学工业等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通过没收国民政府工矿企业和英美企业、赎买或合营私营企业,加上解放区的一点留存,很快建立起了以国营企业为核心的工业体系,涉及民生、军工各方面。
虽然毛泽东提倡“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但没钱(资金)、没人(技术工人)、没技术的“三无”窘境,注定了那个时期的“工业化”是一个艰难的探索过程。
直到苏联老大哥伸出援手。
1953年起,到1960年中苏翻脸,苏联共向我国提供了156个大型援助项目,实际到位150个。
这些项目,东西南北中,各地区皆有建立工业基础。东北有哈尔滨仪表厂,哈尔滨量具刃具厂,鞍山钢铁公司,乌鲁木齐热电厂,兰州热电站,西安热电站,兰州合成橡胶产,洛阳拖拉机厂,北京电子管厂。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东川矿务局,成都热电厂,武汉钢铁公司,洪都机械厂,会泽铅锌矿等。
以能源、军工为主,也有民生项目:
老大哥出钱(低息贷款)、出人(专家顾问)、出技术(口授加图纸),包教包会。
现在著名的一汽、鞍钢、沈飞、华北制药、第一拖拉机厂、武钢、武汉长江大桥、中航、西(安)飞、长虹(四川无线电厂)就是156工程项目建起来的。
同时,为了配套156工程(也可以说是趁热打铁),我国还出台了900多个工业项目,成立了上万家企业。这些企业既有钢铁、机械等重工,也有纺织、医药、肉类生产加工等轻工民生行业。
毫无疑问,以156工程为核心的一五计划(1953-1957年),奠定了我国的工业基础,还兼顾了地域的平衡。
后来有人说,156工程是苏联对中国参加朝鲜战争的奖赏。但朝鲜半岛是我国的核心利益,有没有老毛子,我们都必须抗美援朝。而且苏联老大哥一向对小弟慷慨,印度没有出兵朝鲜,但苏联给印度的援助项目更加夸张,只是三哥那种鸟性,即使是老毛子手脚并用也扶不起来。
1960年中苏闹掰后,即使遇到极端困难时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也未停步,反而是越走越快,越来越齐全。
核工业、航天、计算机、造船这些高端产业跟上了,石化、医疗卫生等基础行业也有长足进步。
刘家峡水电站、红旗渠、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根治海河、华北地区打机井、农田基本建设、丹江口水电站、龚咀水电站、黄龙滩水电站、碧口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唐山陡河发电厂、山东莱芜火力发电厂、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改建、小水泥。
东北大庆油田、三线建设、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任丘油田、辽河油田、中原南阳油田、江汉长庆油田、高阳煤矿、兖州煤矿、平顶山煤矿、宝鼎山煤矿、芙蓉山煤矿、六盘水煤矿、哈密露天煤矿、攀枝花钢铁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二汽车制造厂、贵州铝厂、邯郸大型水泥厂、德阳第二重型机械厂、江油特殊钢厂、成都无缝钢管厂、山东拖拉机厂、酒泉钢铁厂、富平压延厂、大足汽车厂。
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遍及各市县的工业体系。80后之前的朋友都应该记得,八十年代以前,即使是落后贫困县,也有农机厂、食品厂、纸厂这样的基础工业,解决了大量的城镇工人就业问题。
到1976年,我国公民识字率在80%以上,主要工业指标数据比1949年快速增长。
到1976年,我国有工业企业29.36万个,产业工人将近2亿人。
可以说,正是有毛泽东时代打下的工业基础,最近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腾飞才有了可靠的保证。
如果没有新中国前三十年的工业成就,没有遍及全国的近30万个企业,没有将近2亿受到良好教育的高素质工人,就无法吸引到西方技术和资本。
我们现在享受工业化的成果时,必须感念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积累了享用不绝的资本。
编著者:
左显成(1947.6— ),男,资中县人。1964年参加水电建筑施工,1978年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地下建筑毕业,在水电十局教授级高工退休职工,现都江堰市作家协会会员,《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自费出版有长篇小说《我要成家》,《浓浓校园情》业已完成长篇小说《大山深情》和《花蕊夫人》等作品。还写有诗歌和散文作品,发表在《西南作家》杂志、《中国诗歌网》、《人民网社区论坛》、《当代文学艺术网》、《四川文学网》、《麻辣社区四川论坛》、《美篇》。编著的《人民心中毛泽东》。
通联:都江堰市外北街408号, 邮编:611830. 电话18200569415,电话微信。QQ号593505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