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雷锋,世界的雷锋
——写在“学雷锋活动月”到来之际
文/云蒙山人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发表了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也纷纷刊登。随后,又发表了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的题词。这些题词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塑造出一个平凡而伟大的英雄。60年来,成为“雷锋传人”是一代代“雷锋班”最光荣的使命;60年来,中国人以雷锋的名义持续书写“春天般温暖”的故事;60年来,学雷锋活动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社会风尚。时至今日,学雷锋活动继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不断涌现的一批又一批雷锋式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为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变革注入不竭动力。
国脉千秋在,江河万古流。
无论从当时还是从现在来看,雷锋举的是“为人民服务”这面旗,代表了几代人前赴后继追寻的价值观。雷锋的魅力在于,一个平凡人用不平凡的努力为世界带来了温暖与希望,他表现出的大爱、忘我、进取,全面囊括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品德和个人美德。雷锋事迹承载着社会主流道德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社会培育的先进典型。雷锋精神最具时代意义、最具永恒价值、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主要是八种精神: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忠诚精神、克己奉公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百宝箱”精神、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螺丝钉”精神、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互助精神、英勇无畏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以及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诚实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雷锋精神”,已经成为雷锋和千千万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与模范行为的结晶和统称。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是对雷锋表现出来的先进思想、高尚品德、优良作风与模范行为的理论概括和境界升华。今天,“雷锋精神”,已经成为雷锋和千千万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崇高思想、优秀品质与模范行为的结晶和统称。涵盖了“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的家庭美德以及“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的个人品德。
中国的雷锋,世界的雷锋。
雷锋照耀中国。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还有另一个名字——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来自《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中14岁至35岁的注册志愿者已超过9000万人,全国注册志愿者已逾2.3亿人。

世界聚焦雷锋。
“雷锋”早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其青春道德和热血奉献蕴涵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一种面向全人类的无疆大爱,给各国人民以持续不断的人格影响。早在1973年,《雷锋日记》就被英、法、德、日、泰、朝鲜等28个国家翻译成32种版本。在韩国、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都有“学雷锋小组”常年活动,韩国还成立了“雷锋研究会”。“学雷锋”在更多人的薪火相传中,不断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产生超越国界的影响。雷锋精神已经成为人类共通的正能量,成为打开认识中国大门的金钥匙,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粘合剂。
功成不必在我,奉献一马当先。“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每每读到这句话,依旧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滋养;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乘风破浪的“飞跃期”,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关键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迈进又一个“创业期”。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让我们与雷锋精神一起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肩负新使命,应对新挑战,创造新辉煌!——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简介】萧军,家居陕西洛南,自称云蒙山人,本职教坛耕耘,身兼文史责任,愿结识更多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