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桂林都市文学社七星分社第83期
理稿:韵芘胡桂芹
实力派讲师作家林耀平(三木)先生投稿授权发布



我土且笨,但我坚持……
作者:林耀平
我土,是真的土:因为我生在农村,长在乡下,1974年12月5日,我光着脚从稻田里爬出来,冲干净了腿上的泥水,换上解放鞋,走进了军营;我笨,是真得笨:因为我到部队后干了一年,到年终总结时,只念了一段毛主席的语录以后,再也没话了。被领导批评得满脸通红,好在那时还小,刚满18岁。
我坚持,坚持什么?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学;二是记;三是写。
首先是坚持学。学,对一个人的一生太重要了。重要到甚至决定人生的好与差、成与败。学,有向书本学,有向他人学的;有学文化,学思想,学作风,学为人处事的,等等。
我刚入伍的时候,部队在青藏高原的青海省戈壁滩,履行的任务是保卫原子弹生产基地,那里环境极为恶劣、艰苦,所以根本谈不上去什么阅览室,更不可能有图书馆之类的学习条件。从书本上讲,唯一能学的就是报纸和少量的军队内部杂志,如:《解放军报》、《空军报》、《人民空军》等。但我能做到坚持每天都把这些报纸上的文章都看一遍。我还有一个特别的学习条件就是:我是全团唯一的打字员,全团所有上报、下达的文件都由我来打印,我从中确实也学到了不少的东西,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1976年3月,因部队整编,我们离开了戈壁滩,调防到辽宁省鞍山市履行保卫鞍钢的任务。我们师跟空军高炮十二师合并为空军高炮一师,原一师的三团改为空军导弹十八团,十二师的36团归一师建制,变成三团。从戈壁滩到大城市,环境和条件,可以说是一个天一个地,特别是学习的地方、内容、方式大大改善。特别是我1978年6月提干后,在团政治处当书记(秘书),一年后当干部干事,再过两年又从团机关调到师机关,“庙”越来越大,接触的官也越来越多,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学习的机会也就越多。但有一点我与一般人是有所不同的:我非常在意。比如说开会听领导讲话,如果讲得长,许多人会开小差,甚至打瞌睡,我不但不打瞌睡,还认真地记,并且晚上会抽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如果是我讲,我该怎么讲?怎样讲才能讲得更全面、更简单、更能吸引人?到了1984年7月在原空军高炮学校毕业以后以及1988年从上海空军政治学院毕业后,在日常工作中更是在意所从事的每一件事了:一是争取把每一件事做得最好;二是在做的过程中多请教上级领导,多征求下属意见。我想:一个人的“在意”,在人生的旅途中,太重要了,这就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我1991年3月被任命为原空军炮院政治部干部科科长(副团职),那真是遇到了两位真正有才能、有本事的人。一个是学院的政委杜裕青空军大校,他原本就是《空军报》社的处长从北京来学院当政治部主任的,后又直接当政委,文笔功夫了得:曾在军、地发表2000多篇文章。另一位是从空降兵部队调来任政治部主任的贾舒记空军大校,其口才之优,在我人生在职在位工作的43年中,从未见过,因为他每次讲大课,无论讲一个小时还是两个小时,他从来没带一个字上台。只要你认真地听、认真地记,下来后稍作整理,就是一篇极好的文章。虽然我如今也能写,并且发表过1000多篇文章,给大众讲思想教育课也能脱稿,但与上述两位老领导相比,还差得很远。但值得慰籍的是:尽管我已退休了,我还在坚持学,特别喜欢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买了几十本这方面的书。学习,终身受用啊!
其次是坚持记。也就是说:在读书、阅读时,注意作笔记,这是我在学习中养成的习惯。因为我脑子笨,学过的东西容易忘记,将学过的东西记在本子上,即使忘记了,翻翻笔记本就行了。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看十遍不如记一遍啊!因此,无论看书、看报还是看电视,我身边总是有一张纸、一支笔,凡听到、看到有用的名言名句、好听的故事我就记下来,然后再抄到笔记本上。也就是说:任何一件事,看一遍、记一遍、再抄一遍,印象就非常深刻了。但这需要毅力,实际上我就是把许多人的搓麻、打牌、聊天的时间用在这上面罢了,但如果将这些时间每天累积起来,那真是了不得的啊!所以,起码自退居二线以后至今的十多年来,我尽力这样做了。举个例子:2022年党的二十大闭幕后,我把《谈治国理政》1至4卷找齐了,一卷卷、一篇篇文章地通读,把要点、金句划上杠杠,把四本书所有引用的396条古之经典折叠好,通读完后再回过头来一条条地抄到专用的笔记本上,并注明在几卷几页引用和出处。这样,对于今后写文章也好、讲话讲课也罢,都非常有好处,它会让你的语言、文章增色不少,甚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再次是坚持写。以前在团、师、院校起草上报、下发的文件不算,我在军、地有关内部刊物、公开发行的报纸、杂志上发表过1000多篇文章,而且大多数都是1000字以上的大块文章,其中最长的达5369个字,新华社《平安网》、《人民文摘》、《人民日报作品定制网》、《人民网》、广西《法治快报》均先后转载。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其中有一天收到了9张报社寄来的用稿“汇款单”,即使是专业作家、记者,恐怕也难遇此现象,但却让我碰上了。这起码能说明一点:我做到了“笔耕不辍”。
总之,人间没有绝对的天才,所谓的“天才”,那是90%的勤奋、刻苦,加上7%的坚持和3%的灵感罢了。

实力派讲师作家林耀平(三木)先生风采:

林耀平,男,1957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政法专业毕业,高级政工师。出身草根,从军26年,其中任团政委6年,空军上校军衔。转业后任副县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分管公检法司12年,在团、处级领导岗位上工作26年。长时间从事“党、政、军、警、民”工作,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在职时现场成功处置、化解多起涉及人命关天的大事,被百姓誉为“人民好公仆”,现还收藏有锦旗。
现任桂林市职工大学客座教授、桂林市红色学院导师、桂林市国防教育研究会讲师团团长、桂林都市文学社七星分社社长、多家都市文学社荣誉社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桂林诗词楹联学会副会长。是桂林市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团成员和七星区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
喜欢写作、体育、文艺和教育。发表文章1000多篇,其中80%以上发表在省部级以上刊物或媒体。著书、主编12本,共计370多万字。其中,退休三年出自己的书6本,超过110万字。十多年来在桂林市15个县、区讲授儒道、读书、素质、法治、孝道等思想教育课几百场次,获众多高度赞扬。一个村干部说:“我听了40年政治课,没听过这么精彩的”。自2022年2月以后,每月都登上二五财团讲坛,讲授“党声党课”和“传统文化课”,且场场精彩。在“二五财团”百期“党声党课”的授课质量评比中,技压群芳,勇夺第一,骄人业绩,非常耀眼。
此外,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而独立撰写的《中国共产党在越挫越勇中走向辉煌》论文(4435字)获桂林市全市离退休老干部征文一等奖。
↑ 长期招聘优秀的主播老师,奉献互联网世界都市头条的美音,传播正能量!有意的老师请扫码时加微信说明。文学界的知音们,如果您有良好的文学素养及较高的人气,欢迎您扫码时加微信说明。
中国桂林都市文学社七星分社 机构
社长:林耀平
终身荣誉社长:黄家城(桂林都市文学社总社社长)
荣誉社长:
刘耀华、徐文斌、文长海、敬新谱
常务副社长:尚玉洁
副社长:
涓涓溪流、李孔逢、谭新辉、张振球
顾问:
巫兰、谭新辉、
责任总编兼审稿:胡桂芹(韵芘胡桂芹)
主播副社长:
少说多做、翩若惊鸿、老革命、细细的雨、许世红(宏红)、虹、何伟生、宁卫、室静兰香
主播顾问兼文学顾问:
翩若惊鸿、少说多做、开心、细细的雨、虹、优雅的女人、许世红、何伟生、室静兰香、一梦、清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