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白作先,笔名白帆。历任铁三师创作员,铁道兵第四新管处文艺创作组长、正连职新闻干事。铁十三师创作班成员。铁一师政治部副营职新闻干事、创作员。铁道兵集体改工后,任铁十一局新闻科长、局政研会秘书长。山东作家协会作家、湖北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曾获得全国报告文学金奖、全国诗词创作银奖、全国电视专题片大赛优秀奖。在部队时期,因写作成绩突出,荣立两次三等功。论文十次获省部级大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和全国铁路系统及五个省报发表新闻作品两千多篇。在国家及省部级刋物上,发表作品三百多篇,总计发表文字作品二百多万字。在新闻报道中,写出了被中央军委命名为“三峽铁人”称号的英雄团长王同义。近年来,有大量作品被推送新华网。共拍出电视专题片近两百部。其中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十二部,省级电视台播出五十部。现经商,任影视传媒公司总监、中文、新闻、哲学硕士生导师。

沂蒙山下铺路人 (报告文学)
作者/白作先

序
伟大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
壮丽河山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朋友,让我们把目光的焦点对准鲁、豫、晋三省的煤炭产区,你可以兴奋地看到,兖州矿区煤海茫茫,山西煤田乌金滚滚,河南矿区煤炭如山。这便是热,这便是光,这便是能源!而祖国的建设事业,正需要它去燃烧,正需要它去发光。你听,四面八方都在呼喚它:快来吧,能源!异国远邦都在呼喚着它,快来吧,能源!
然而,鲁、豫、晋的煤炭如何运出?煤炭的积压当时已使国家最高领导机关感到忧虑了。因为八十年代京沪线运量已达到了饱和程度。这煤炭要要通过铁路运往四方,输向国外,已相当困难了。

于是,国家决定,从陆地上运不出的煤,可以通过海上航运,让煤“下海”。那这就必需要有一条运煤到海港的通道。让铁路从京沪线上的程家庄车站为起点,也就是从兖州市东去到海滨的石臼所港修一条铁路,穿越沂蒙山,这条铁路就叫兖石铁路。
兖石铁路是铁道兵时期承建的最后一条一级国铁干线。1981年4月1日开工,1984年11月7日铺轨通车。被誉为“鲁南钢铁巨龙”。37年过去了,朋友,请让我带你去回顾一下,那英雄铁道兵的最后修建的一条铁路的故事吧,那就是沂蒙山下的铺路人啊。

第一章、从北京到鲁南
1982年1月19日,首都北京银装素裹,腊梅吐艳。国务院的一次常务会议,正在一间宽敞的会议室里举行。刚刚从鲁南视察兖石铁路工地归来的万里副总理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做出决定,兖石铁路要加快建设,务必在1985年底建成通车。
头上布满了银丝的万里副总理既幽默,又意味深长地说:“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倒煤。煤倒不好,就天天要倒霉。”
是的,兖石铁路是连接内地与港口的一条重要铁路线。它东临天然深水港右臼所,西接京沪铁路。建成后可通过这条运输线,把兖州、晋东萳、豫北等煤炭基地的煤外运,出口換取外汇。这条线建成后,每年运煤量可达1800万吨,提前一年建成,就可以给国家创造外汇十多亿美元。本来兖石线1980年就该上马,但由于种种原因,工期一再推迟。“现在,兖石线是要加快建设了,1985年底通车,决不含乎!”说罢,万里副总理把手有力的一挥。
1月25日,古城兖州。铁道部布克副部长率工作组大年初一来兖石铁路施工现场慰问施工部队。

(万里副总理视察兖石铁路时,作者白作先随专列采访)
2月5日。北京复兴路四十号,铁道兵大院。铁道兵政委旷伏兆、副司令员刘居英、彭海贵,副政委李际祥,参谋长尚志功,召开了加强兖石线建设的紧急会议。
2月中旬,文化明城曲阜。山东省副省长,兖石铁路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宋一民,主持召开了兖石铁路施工会议。
于是,一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筑路战斗,在鲁南打响了。
鲁南沂蒙山区,是革命老区,曾是我军民与国民党反动军队浴血奋战的地方。沂蒙.山区有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在这片老区的热土上,铁道兵第一师、六师二十九团(后划规一师),铁道兵第四师和铁道兵通信工程营,铁道兵第四新管处的近四万名干部战士,汇集成一支坚强的筑路大军。潜孔钻、挖掘机、装载机、打桩机、内燃空压机,还有巨大的装载自卸车“太拖拉”,两千多台(辆)现代化机械和汽车,铁流滚滚奔向了沂蒙山区,开展修建这条通向大海的铁路。
从1982年初,到1984年初铁道兵并入铁道部,全线共完成路基土石方,1689万立方米,架桥357座,修涵渠731座,铺上道渣92.4万立方米,路基成型。

1984年11月7日,巨大的“75”型铺轨机,迎着黄海清凉的风,把兖石铁路最后一排轨排,轻轻地铺放在石臼所站。至此,兖石铁路正线提前54天铺通!12月13日,铁道部发来贺电指出:“兖石铁路提前完成正线铺轨任务。这是全线广大铁道兵和职工们团结战斗的胜利成果,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