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光亮人生。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李进花。今天我们一起品读诗人江河首次发表的朦胧诗。
《 星星变奏曲 》
作者:江 河 朗诵:李进花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感悟这首诗:
《星星变奏曲》写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是朦胧派代表诗人江河首次发表的诗作。用他饱蘸着历史感的笔触,创作了一篇非同凡响的诗。一颗颗的星星温暖着孤独者的心,仰望星空,一种神圣的忧思,或许会充溢你的心头。在他的笔下,星星是遥远的安慰,是点点的希望,是痛苦的美丽的诗,是仰望星空者的光明。
这首诗以"星星"象征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但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组成,一气呵成。整首诗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光明世界:那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一个像夏夜般柔美的世界,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直抒诗人的胸臆,愿意在天上的星星疲倦的时候,燃烧自己,代替它们照亮黑暗的大地。

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5月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作中灌注了相当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与顾城、北岛、舒婷和杨炼一起并称为“五大朦胧诗人”。
编辑制作:
李进花,退休教师,经常编导和担任各类公益活动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多次参加省市朗诵比赛获奖 。是一个热爱有声语言朗诵艺术、背景音像配乐的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