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财乃身外之物
彭明生
常有人说“钱财乃身外之物”,这是一句劝人寡欲的话,谓人不要老在钱财圈里打转,将一生时光都消费于此,却将别的许多乐趣忘记了。究其意思,此话似亦不错。盖人生一世,如白驹过隙,最长也不过百年,时间短促而挣钱太多,实在未必可以尽享。因为百年之后,虽有家人承继,与自己却已了无关系了,这大约就是“钱财乃身外之物”的来由吧。然而人性迷于物欲,如蜂之采蜜,蝶之寻香,朝于斯,暮于斯,至年岁将尽,仍贪欲不止,其顽固又岂能以一言一语改其常性?所以:
我们如果用此语去劝告贫者,无异于劝吃菜根者去吃肉糜,势必贻笑于通人。因为吃菜根者并非有肉糜不吃,而是无肉糜可吃;以是语言之者,不但言非其人,亦犹饱者之讽饥者无吃相,暖者之讽寒者无衣相。何况贫者处无有之境,正当唯温饱是求,反劝其外物,如同欲其空着肚皮去充胖汉。故此类言语,实不宜与贫者道。
我们如果用此语去劝告富者,恐亦非富者之乐闻。放弃钱财追求,如水断流,不但诸多享受,诸多荣耀无从谈起,且贫富之苦乐,实有天壤之别,此中欲其视“钱财乃身外之物”,无异于欲其辞华堂而居陋厕,愚者尚知优劣,何况足智多谋之富翁?倘若其能富且多仁,庶几可谓轻财,然而仁者难富,又非爱钱财者所愿为。故此类言语,亦不宜与富者道。
如果用此语劝慰自我,似亦非真心之言。论其原因,大约不外有三:一是物不可得,如狐狸吃不到葡萄而言其酸,为使自己心里好过一点,即以此语安慰;二是物去难返,虽欲寻归而无觅处,为释烦恼,遂以此语作轻松状;三乃身衰力竭,无能与后生争一日之短长,见别人一举手得巨款,无奈之中不得不作望洋之叹。倘无此困难,言之者心中,断无此念头。故此类言语,亦非言之者之真心言之。
试析此语,颇有佛家之意,《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盖物质为暂有之现象,虚空乃永恒之本体,皆生空灭空,物质与虚空等同。万物既然为虚空,故身外无物。然而千百年来,悟者甚少,迷者甚众,遍观世界,成佛者几人?实以其难视“钱财乃身外之物”。所以此语世虽有说,亦如未说。
二〇二一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