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干部诞生记·第一章
文/周天明
题记:本文为回忆录,素材主要采自作者本人经历,同批口述追忆,人事档案记录等渠道。希望同仁看到,能积极参与评论,提供素材,以利借合同干部诞生40周年纪念之机,挖掘到更多珍贵史料,来铭记我们平凡但有意义的人生旅程。
我的电话号码13967933366短号663366
我的微信网名:酌走巅溟
敬请加微信或电话联系。
第一章 风起青萍
今年,是合同干部诞生40周年。这一批当年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现在大都进入退休年龄。作为这群人中年龄最大,且退休最早,已迈入古稀之年的我,不禁百感交集。
人上了年纪容易怀旧,特别是度尽劫波,春暖花开,难得聚在一起唠唠过往,就不免扯些陈年旧事,天南地北,功过是非,情仇恩怨,家长里短,无不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诸多话题中,常有曾经的上级领导,或乡级同僚,提起合同干部录用一事,便使我猛然想起合同干部这个当年既新鲜又尴尬的怪物诞生过程,以及它带给那一批年轻人的喜怒哀乐,心头总是久久难以平静。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风云际会的时代,干部队伍青黄不接,改革步子蹄疾鞭催,在这种情势下,一批吃农村饭,干行政活的人员,通过招考的方式进入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序列,俗名叫合同干部。这种用人方式起源于1982年1月浙江省面对农村青年的招干考试,试行于1983年9月的政社分设,终止于1984年5月的普招,共计有人员74名。
这批年轻人年龄20岁上下,招录后分赴全县42个乡镇,大多担任团委书记,妇联主席,办公室文书,公安员,少数担任副乡长职务。我因在此之前有七年的岗位任职经历,经过二次师范和一次招干考试拔过头筹,又是在政社分设早期结合进班子但又被漏编的人员,经组织开恩也忝列其中,成为超龄生安排到俞溪头乡担任副乡长兼任公安员。
这批人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有的辉煌,有的落魄,命运各不相同,历史不会有过多记载,自身也不愿复述,我因在年龄上要比他们长十来岁,于1985年担任乡长,1986年主持工作随后担任党委书记,1990年转为正式国家干部,比他们提前出道。但在合同干部之前,我是永康招干考试夺冠、被金华报上省委审批的两名之首,也是政社分设第一个进入班子的螃蟹,好处没捞到,却惹得一身腥,因此体会特别深刻。
在这万物复苏,人生旅途进行到花甲和古稀节点,记记那婴儿在母腹中躁动,分娩时产生剧烈阵痛,以不忘党的培育之恩,珍惜时代馈赠,不违出发初心,以利开心快乐渡过晚年。
草于2023年3月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