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徽州,尽享花海里的古村落,柔情的光阴滞留在崇山峻岭。无需探讨汤显祖老先生的千古佳句是“赞”,还是“痛”?“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早已飘逸成逝者如斯夫。不必说阳产土楼群的美感佳境,仅晒秋的风俗就以浸透了殷殷古道。渔梁古街装不下朱熹理学的智慧,世外桃源昌溪的古玩、字画、三雕艺术品,更是岁月的打磨。棠樾牌坊群承载的忠孝故事,厚重了徽州文化。特色村落万二村,建筑师说它是徽州山地村落的典型代表,文人学者说它是皖南的布达拉宫,堪称一绝。千仞天梯直入蓝天的蜈蚣岭村 ,气势磅礴,人间奇葩,被称为“岭上人家”,曾被誉为“大寨花”。人称“徽州第一进士村”的许村,古建筑群在歙县排名第一,著名的“云溪堂碑帖”、明代的大墓祠、清代的大邦伯祠以及徽州最小的牌坊——双节孝坊,都是光阴的代言。“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雄村,书香悠悠,古韵绵绵。驻足时间较长的“石潭村”,印象颇深。她位于霞坑镇东、昌溪乡北。曲径通幽,深山藏娇,与之相连的古村落,犹如颗颗珍珠,不规则地系在蜿蜒的羊肠小道上。春风四月,千里迢迢来到石潭村,探访古村落的神秘。月色里隐藏在绿荫中的灯火星星点点,预定的旅馆静卧在半山坡上,距离山下大约六七百米。石板小路弯弯曲曲,路灯下的树木轻摇,花带看好,在拉杆箱底轮儿卡拉拉的噪音中我们吃力前行。旅馆灯火如昼,客房干净舒适,只是隔音不好。卡拉0k令人心颤,歇斯底里的歌声惊吓夜莺远飞。南腔北调的乡音土语,满带兴奋,入住早起的客人搅乱小村的宁静。清晨,披星戴月沿着蜿蜒的小路前往拍摄景点。不怕迷路,背包扛着三脚架的摄影人陆陆续续在前面。微风中,夜幕渐渐拉开,远山近地有了轮廓,不同的高地上早已占满了人,等待日出,拍摄诗情画意。旭日慢慢升起,薄雾中的古石潭犹如出浴的少女,向人们婀娜而来。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梨花,桃花开得无拘无束,有些张扬,愁煞了文人,找不到恰当的形容词汇。苦了画家,浓墨重彩追赶不上一路多姿多彩的春色。忙坏了摄影人,快门按得手颤。“富春山居图”略逊风采,瑶池仙境恰逢其时!早饭后,俯视小村,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久远的古籍中。800年历史的古村落,依山傍水的布局,经典了徽派民居。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河水轻轻流,鹅鸭嬉戏欢,山中的小景浓缩成绝妙的水墨丹青。古石潭人善于经商,拾阶而下,所到处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地方特色商品,时尚的民用所需应有尽有。村中的古祠堂、古水口、古庙、古桥、古埠头别具一格。尤其叙伦堂,建于明嘉靖年间,有房梁100根,号称“百梁厅”,历经四朝350年,全国仅此一处。或许戴望舒到过石潭村,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撑着油纸伞在青石板悠长的雨巷,走过无数漫长的春秋。最令我称奇的是,居住的旅馆后墙根居然有一座坟墓,必是店家的先人,孝敬之心略见一般。曼妙的古村落,穷尽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精髓,珍藏了先人悠悠岁月,醉了寻芳问古的八方游客。在大江南北的画舫中,您是点睛之笔;在长城内外多姿多彩的故事中,您是精美的桥段。浅薄的我,廖记几笔,留下一份暗恋 ,献给未来的回忆!作者 王伟光(网名:海阔天空)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机关退休干部,北大荒作协、北安市作协会员,喜爱文学,作品散见《海外文摘》《北大荒文化》《北大荒作家》《北大荒日报》“黑龙江省电台”《文艺作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