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听众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李进花。
今天我为大家朗诵:
《 海 棠 花 祭 》
作者 邓颖超 朗诵 李进花
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离开了我们,不再回来了。
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了这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
你住了整整二十六年,我住的比你还长,到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记得那年你参加日内瓦会议,家里的海棠正在盛开。因为你不能看到那年的海棠盛开,我就特意剪一枝,托信使给你带到日内瓦。
海棠花开了,你离开了它们,离开了我们,你不再回来。你到哪里去了呀?
你一定随着春天温暖的风,又踏着严寒冬天的雪,你经过春风的欢送和踏雪的足迹,已经深入到祖国的高山平原,也飘进了黄河、长江,经过黄河、长江的运移,你进入了无边无际的海洋……


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邓颖超的爱情故事,跨越了半个世纪,与中国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 1923年,邓颖超突然收到周恩来从法国寄来的一张明信片,在这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上,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他们的鸿雁传书,飞过了欧亚大陆,越过了海洋,从名城巴黎,到渤海之滨的天津。他们的爱情不是简单的爱情,是深邃的,是永恒的。 望你珍摄,吻你万千。周总理夫妇的爱情其实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事业,把邓颖超和周恩来的心紧紧贴在一起。在战火硝烟的考验中,他们演绎了一段人间最浪漫的爱情故事,他们是真正的“灵魂伴侣”。它超越了世俗与时空,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重。
1949年11月,周恩来把丰泽园腾出来给刚到中南海的毛泽东主席居住,他和邓颖超迁至西花厅,以此作为居住和办公的地方。西花厅虽然听起来名字很美,实际上当年只是一个破旧的小院落,简单粉刷了墙面后,周总理在此生活了26年,直至1974年6月1日最后一次住院前夕。周恩来去世后,邓颖超在此又继续居住了16年。
1988年春天,当西花厅的海棠花再一次盛开的时候,已经84岁的邓颖超大姐驻足赏花、睹物思人,回忆起了曾和她相濡以沫的“战友、爱人”周恩来,于是提笔写下了这篇周总理再也无法读到的感人肺腑的《海棠花祭》。这封家书字字含情,声声催泪,彷佛能够想象到满园海棠桃李花开,周总理伏案工作,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这片土地有她的血肉至亲,有挥不尽斩不断的归属感,海棠花开,纸短情长。一封家书饱含着对总理无尽的怀念与眷恋,表达了她无限的思念和无产阶级革命者灵魂伴侣的忠贞理想和信念。



编辑制作:
李进花,退休教师,经常编导和担任各类公益活动文艺晚会的主持人,多次参加省市朗诵比赛获奖 。是一个热爱有声语言朗诵艺术、背景音像配乐的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