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尘文艺 第849期

七律· 踏青
詩/ 李立方
駿馬一鞭長嘯吟,驕嘶直入杏林陰。
桃源竹徑尋詩句,松下禪房聽鳥音。
上巳流觴歌曲水,清明潤雨醉琴心。
春風得意踏花落,踏遍青山雲路深。
七律·仲春写感
文/荒山野樵
喜慰春光满路通,庭柯杂乱接虚空。
阳痕增色寒将尽,鸟唱融晴趣未穷。
半夜常看楼外月,每天可听院中风。
桥边细柳虽然绿,更盼檐花早日红。
七律·春夜对月
文/荒山野樵
春夜空中月色明,醒来抬眼望帘楹。
映窗唯有树枝影,过院已无风啸声。
且自不眠添触兴,孰谁望景弄闲情。
时光似水悄流去,看点开灯近五更。
雨后湖边
文/平成斌
雨后闲吟倚画亭,新红耀眼竹林青。
为愁苑外人频问,妄许湖边莺窃听。
蝶梦浮烟消落日,骊歌入耳到遥汀。
离情抛却随径转,好借和风开性灵。
七律•315感怀
文/张东律师
一年一度春风劲,全国人民齐动员。
昨日竟售腥病肉,今朝还卖黑心棉。
假充种子农家误,真伴愁肠火鼎煎。
我劝奸商多积善,余生悔过不欺天。
漫步红林
黄元基
漫步栈桥春色中,清晨慰问旧相逢。
园林荡漾时欢影,水柳逍遥日借风。
炎凉进取诗心老,草木婆娑景气雄。
最是芳菲承解泰,何疑旖旎赉祥隆。
七律•泰山
文/张东律师
独立寒春飞雪舞,生机勃勃冲泥堵。
啼天大雁啄中门,禅地明君临泰府。
特诏根深律法空,何人竟作风雷怒。
心怀百姓重江山,将相王侯都粪土。
步玉奉和桃子:
旅行归来
廖万友(广东)
三春亮丽旅回途,又是乡歌律韵咕。
感触深沉分享醉,历经厚泽共萌酥。
微群骚客情依旧,诗社专题典带珠。
桃子华鲜甜畅意,书香茶淡你盈壶。
原玉:
旅行归来
文 桃子
旅游结束转回途,又见黄莺树上咕。
脑海诗情吟共醉,眼前画面境同酥。
桃花馥郁香依旧,好景矇瞳玉带珠。
三月春光融暖意,心馨一片入琼壶。
七律 路过祥云寺
吴以松
淡月寒烟钟鼓鸣,红墙黄瓦庇神灵。
早知两鬓镜中白,不晓千山海内青。
宝殿长斋求善果,香台辟谷问安宁。
天揺地动休多管,静坐闲谈聊圣经。
七律·春柳(二)
文/梁文君
善解东君眷顾期,殷殷映水曳青丝。
还缘饯腊枕孤梦,应节当春领衔枝。
绰约娇羞摇苒苒,轻盈醉舞洒离离。
如烟似雾清寒色,独占风骚雅韵攲。
七律 华中行(五)
苏仙岭
冰花
三月东风正剪裁,郴州画轴入眸來。
苏耽嶺秀花争艳,秦少碑书绝九垓。
福地泉喷仙赐寿,蓬莱客沐佛光回。
云阶屈室将军怨,法殿禅音涤浊埃。
七律.咏梅
文/李章海(江苏盐城)
唐风宋韵楚山栽,龙脉传承天下魁。
魂入平沙来上苑,香飘雪海出瑶台。
冰心送腊凌霜绽,铁骨迎春向日开。
二月江南花世界,人人争看陇头梅。
(癸卯年二月杭州)
深情寄语
赵晖
入暮夕阳续鬓华,总有初心诚敬霞。
同屏共载强国梦,盛世聚珍赞中华。
待人无从争睥睨,处世绰约竟聱牙。
逝光疏影一泓暖,经霜峥骨奔天涯!
七律:春日随笔
丁旭
翻飞燕子舞新晴,桃李芳菲续早樱。
游客野炊留靓照,蜂蝶花海绘丹青。
良辰短暂风无迹,岁月峥嵘梦有凭。
独自前年携手处,似乎寻找那风筝。
戏侃诗友
心尘
可心追逐锦笺飞,诗协千章跃翠微。
乃富同余欣国典,建时其善不思归。
士成沭丽亚谦乐,业秀日新洪友围。
摄俊万民邀作手,爱祥焕亮敏霞辉。
踏青
心尘
一路轻装清水见,田中小麦拔高株。
野蛙鸣叫藏青草,布谷欢歌翥进途。
人醉此时桃李竞,花开当季古今趋。
放飞心境佳三月,陌上风光伴我娱。
沂河探春
心尘
经冬觅景又思游,卯月春光竞眼眸。
沂水清清移舞燕,东风婉婉看飞鸥。
百花欣艳鸟欢唱,野草争芬人欲留。
最喜新冠离别去,遥天近事共悠悠。
贺两会召开
汪中学
京城开两会,浓墨绘三春。
共选新元首,重修旧律陈。
民殷风化好,军壮国威伸。
不愧生华夏,当家做主人。
枕太平
黄元基
悠悠把梦赓,静静向前行。
绾握修心日,承欢筑福城。
风云无绻缱,岁月有峥嵘。
拾韵安斜暮,裁诗枕太平。
郊外赏樱花二首
文/陈小燕
一
(折腰体)
金乌斜照暖洋洋,郊外闲游韵味长。
仙姿绰约如云蔓,树树樱花入画廊。
二
年年此季赏花来,缀绿凝红灿灿开。
只是今朝君未共,不知月貌与谁裁。
2023年3月13日
城市广场
王建华(河北承德)
广场夜晚眼光陶,绿女红男娜步骚。
那里成双交际舞,这边太极显功高。
戏说唐伯虎
王建华(河北承德)
风流才子是唐寅,浪荡江湖画作频。
曾点秋香人演绎,前朝故事假和真。
寻春(新韵)
王立彦(冰凝)
笔底抒怀意未尽,独行野外觅春痕。
今时好种桃花树,又恐东风不等人。
五绝•江山如画
文/张东律师
池塘绿柳斜,起舞蝶迷花。
此意游无尽,江山似我家。
鹧鸪天
文/十三香
燕剪春光三月风。桃花依旧笑腮红。
翩跹胡蝶嬉香蕊,婉啭黄莺啼碧空。
山有色,韵无穷。寻回山谷绿盈瞳。
忽惊落白余残照,留下诗痕去影匆。
唐多令/少年得志(刘过体)
文/童话(山东)
日暖煦芳桥。夜寒杨柳梢。绮念生、举目妖娆。阅遍千山情满路,夕阳下、小蛮腰。
冬意瞬间消。春愁渐渐高。少年郎、马上招摇。平步青云长笑去,身后景、顿萧条!
桂枝香•纸鸢(新韵)
张杰(黑龙江)
东风吹劲,踏堤觅友忙,凭手操控。几朵鲜花竞艳,向空驰骋。
燕鸣鹰舞长天闹,百姿容、全由心统。
顿觉奇怪,繁花竟是,高天神境。
念老矣,难能比弄。忆年少兴来,扎拼充景。尽兴归来,倒也百般争宠。
此时倒做旁观客,满心欢喜与谁共?
归来悻悻,填词小阕,自寻吟诵。
闲中好 春
心尘
春光好,杨柳动初心。乐对梅花舞,迎桃梨杏林。
(段成式体)
🌹🌹🌹🌹🌹🌹🌹🌹🌹
茶花赋
孙述考
2023.3.13日14时6分一15时19分作
人间二月山茶馥,虽无蜂蝶争相顾。吾在花前良久伫,不能不写茶花赋。
崂山茶花格外多,只缘此处适温度。茶花此处应最合,既有温度又湿度。崂山自古称仙山,佛道二家皆崇慕。佛家爱柏亦爱竹,崂山道家有一树。此树芳名称绛雪,深红花瓣遍此树。绿叶红花真怡目,蒲公题名传千古。
吾曾躬自访仙山,察览此树心起伏。原来道家好此花,此花又美又朴素。绿叶如袍花为衣,花色娇艳开无数。每当道士扫庭除,先观绛雪三五目。白日为花夜为仙,妖娆仙子居此处。仙子亦在道场修,众俗不知来此故。方知男女应俱修,不修如何出尘俗。人生不修太浮浅,吃喝住行一世途。本知修行太辛苦,但觉修行逐高度。
一夜忽梦一仙子,手持玉笺床边伫。吾问缘何来吾处,仙子腼腆道原故。世上无处觅知己,愿与君来相倾诉。吾见仙子修眉蹙,料得内心有忧苦。起身披衣到书房,沏茶两杯相对目。吾让仙子先倾诉,缘何如此厌世俗。仙子但称多善感,家父从小教读书。越读经史越苦楚,比照当下太悬殊。古时儿女孝父母,宛若佛在家中住。父母含辛又茹苦,不图买田教读书。为子读书是出路,官至公侯孝父母。圣贤良言刻苦读,家家一本劝善书。古人勤俭寻常事,如今浪费天地哭。老弱病残有人助,今人见了少有扶。仙子说着泪欲哭,所以来此道观住。化此茶花名绛雪,只慕道址不为伍。吾心蓦地忽大悟,欲言为何又打住。忽然欲吐吾心胸,眼前仙子早已无!
崂山山茶遍各处,山上人家皆有树。大的满院又邻屋,仿佛巨伞院中覆。每当山茶春日开,胜比兰香与桂馥。茶花红艳却不俗,花瓣半绽又半束。宛如当年琵琶女,犹抱琵琶半遮目。主人奉之为花神,花神节日香三柱。大树下面生小树,去年种子生小株。小株赠予亲与朋,年年岁岁茶花布。青岛市花是茶花,唯憾历届不关注。游客来访不知花,历届市长史不读。吾曾数次游桂林,桂林道上皆桂树。一望桂林成美景,直连桂林山水处。吾劝青岛重此花,将来遍植茶花树。
今日春风又来度,院中茶花开无数。忽见蓝天俱澄澈,又闻茶花香气馥。满心喜悦欲倾述,提笔写下茶花赋。

《西村》赏析
下面我们先来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西村》的平仄格式,并且找一找在这其中有没有我们之前所讲的“特殊字”。
西村
宋·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
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根据我们之前讲过的格律诗的平仄格式,我们可以得知,这首诗采用的是“平起首句入韵”式。
那么我们再根据格律诗的平仄格式,来找一找其中的“特殊字”,也就是没有按照正常的平仄格式去踩的字眼。
“一首清诗记今夕”,在这首《西村》中,只有这一句中有一个特殊字,即最后的“夕”字。按照平仄格式,此句的最后一个字该为仄声,但“夕”字却在今音中读平声。所以由此我就可以判断出“夕”是一个入声字,它在平水韵中属于仄声。
根据格律诗的固定格式判断特殊字,是我们掌握特殊字的一个最直接、简单的方法。
这些我们都在课程的相关章节中详细讲过,在这方面还存在问题的朋友,可以点开本专栏去查看前面的平仄方面的内容讲解。
二、格律诗之特殊句型
这首诗中有一个特殊字,也有一个特殊的句子。那么这个句子是哪一句呢?依旧是刚才的那句:一首清诗记今夕。
如果按照格律诗的平仄形式规定,这一句的平仄应该为:仄仄平平平仄仄;
但是它这里的实际平仄格式却是:仄仄平平仄平仄。所以很明显,此句没有按照一般规律去走。
那么,这一句的平仄搞错了吗?没有。因为它就是采用了格律诗中一个最为典型的句式,即:仄仄平平仄平仄;
诗家将这个句式称为“准拗句”,我们也可将其称为“鲤鱼翻波”。其实,将其称做什么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这个典型的句式,并且懂得它是怎么来的,并该如何去运用即可。
再来细说一下:
仄仄平平仄平仄,是由
“仄仄平平平仄仄”变来的。
这关系到格律诗的“拗救形式”。仄仄平平仄平仄,我们可以看作此句的第六个平声字救了第五个仄声字。
大家只要记住“仄仄平平仄平仄”是被诗家认可的合律的句式即可,在格律诗中可以正常使用。
三、具体之裁剪方法
诗有意境才能有魅力,而好的意境又往往是通过适当的画面裁剪而得来的。
所以,能够学会借裁剪画面来丰富意境,是一个优秀的诗词创作者必须要做到的一点。
那么在陆游的这首《西村》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裁剪方法呢?我们一起来看。
1、高低空间之错落
从空间的角度去下笔,将高、低两个空间位置错落开来进行裁剪,能够使得画面富有较强的立体感。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裁剪方法,我们在本课程之前的章节中有过详细的讲解,相信认真跟随本课程学习的朋友都会有印象。
例如:
颔联: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前一句先拉“柳”入场,从较高的空间位置出发,后一句再从较低的空间位置出发,将“人家”“水”添到画面中,让一幅画面同时涵盖了“高低”两个不同角度的景色,使其瞬间变得丰富而立体。
颈联: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这一联也同样有着高、低两个角度的涵盖,它带来的效果也同样不失丰富感。
2、动静画面之相搭
动与静的相互搭配是格律诗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法,凡是懂得运用这一方法的创作者,他的格律诗写得肯定不会差。
我们依旧来看颔联: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前一句本身就有着动与静的搭配,比如“柳、桥”主静,而“马”则主动。
后一句则为纯粹的静态描写,当它与前一句放在一起的时候,又再次呈现出“动、静”两相兼的画面。这样一来,动者更显生动,静者更显恬静,美妙的意境与韵味也就出来了。
3、视、听角度之搭配
视觉与听觉是最能触及并带动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两个重要因素,这是美学家们通过实践而得出的结论。
所以我们同样可以将其用在格律诗的写作中来,以此抓住读者的眼球,打动他们的心灵。
例如:
其中的颈联: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前一句重在突出听觉,后一句重在突出视觉,两句结合,一幅灵动美妙的画面自然就被裁剪下来。
“幽禽语”满足了读者的听觉需求,“苔”“墨痕”满足了读者的视觉需求,“双管齐下”后的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四、写作布局形式
布局形式对一首格律诗来说,直接关系到诗的框架结构,体现着它的稳定性,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布局形式。
陆游的《西村》则是采用了先景后情的布局方式,再划分具体一点便是:切题——景色描写——情收。
首联: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含蓄切题,点出“西村”这一主要描写物象。
颔联: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是具体的景色描写;
颈联: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依然是具体的景色描写,进一步丰满了内容。
尾联: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黄昏;以情收篇,呼应首联。
先景后情,是格律诗写作中的一个很主流的布局方式,无论是老手还是新手都同样适用,它不但操作起来简单,而且也容易出效果。大家在平时不妨多试着用一用。
在《西村》这首诗例中,涉及到了格律诗写作中的许多要点,相信通过对此诗的学习,大家都能够从中汲取到营养,从而用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