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在心中土豆模糊
——借此致谢王桂华同学
文/金淑芳
我爱吃土豆磨糊。知我者,是我的老同学王桂华也。昨天下午,灿烂的阳光漫洒进我温馨的小屋,我躺在床上,不知不觉的进入梦乡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还处在似醒非醒的状态,突然听到了手机“咔”一声响声,我睁眼一看,是发同学王大华给我的微信:老同学你好!明天早上,我给你送土豆磨糊,不用做饭了。看完大华给我发的微信,我顿时欣喜若狂,我又能吃到土豆磨糊了!
我是吃着土豆磨糊长大的,对土豆磨糊情有独钟。当我看到大华子明天要给我送土豆磨糊,几乎要垂涎三尺了
“土豆磨糊”,是我们北方的一种土豆做的干粮,是粗粮细作的精品。在上世纪困难的年代,颇受百姓喜爱,成为生活中一道传统美食。
土豆磨糊,是一种传统美食,但做起来非常麻烦。做法是把土豆去皮,磨制的工具是薄铁皮做的,用铁钉在上面凿成密密麻麻的小眼儿,翻过来固定在木制的框架上,然后把土豆在上面磨,锋利的毛刺儿将土豆磨成浆沫漏到下面的盆里,完成后将土豆浆沫放入纱布里拧干,所剩渣子既是土豆模糊的主料,挤出的水里面沉淀一层淀粉一起掺到主料里。食用方法:一是蒸着吃。用酸菜、猪肉、油渣或其它菜类做馅,像做包子一样上屉大火蒸20分钟即可出锅,蘸蒜酱辣椒油吃,软软的、滑滑,别有一番风味。(另外土豆磨可做汤吃)把土豆磨糊下到炝好的汤里煮熟,作料浸入其中,热乎乎、香喷喷!
因为土豆磨糊做起来工序麻烦,再加上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有人去做了,土豆磨糊似乎要销声匿迹了。然而,这几年我的同学王桂华,不怕麻烦,不怕辛苦,又把做土豆磨糊的手艺来捡了起来。
前几年,她和丈夫老田总是在春风吹来的时候,捡上几大盆土豆洗净、打皮、再洗,把准备工作做好。于是给同学,朋友,亲戚打电话,让他们来分享她们夫妇做的美食。晚饭后,他俩开始磨土豆,一磨,就是一两个小时,然后再切肉剁菜拌馅子,一干就到深夜。第二天清晨天未亮就开始报土豆磨糊。随后又准备其他菜,中午招待我们客人。
这些同学总是召之即来,大家都愿意到她家来玩,因为,他们两口子对人是忠厚热情,特别是对同学更是,情同手足,挚爱绵绵。同学们兴高采烈地欢聚一堂,相拥想抱,叙旧言欢。同学情,老乡情,情深似海。你一言,我一语边吃边说着吃着黒里透亮,筋道可口,香喷喷的土豆磨糊,心里那个爽啊!临走了,有的同学还要带着几个,回去吃。同学就是不外,连吃带拿。要不,咋叫同学呢!从那年开始,老同学知道我对土豆磨糊情有独钟,每年春天时都特意给我做一锅土豆磨糊干粮。
今天早上,晨光熹微的时候,我就早早起来了。一种盼望在心里萌生,一种期待在心里燃烧…当绚丽的朝霞涂上楼窗,当火红的太阳刚刚爬山山顶,我家的楼门响起来咚咚的敲门声。我高兴的打开门,见大华子的老伴已经把土豆模糊来了。大华子老伴说:“金大姐,我刚蒸好的土豆模糊,还热乎呢,让你尝尝鲜吧,猪肉酸菜馅的。”我说谢谢了。他说这客气啥呀?
当我看到放在桌子上的浅黑透明的且散发着热气的土豆磨糊,我的眼睛立刻发亮,心情瞬间兴奋了,一种幸福的暖流荡漾在心头……
看着那热气腾腾的土豆磨糊,让我看到王桂华夫妇对人的热情;看着那圆圆的土豆磨糊,让走进了遥远的记忆。品尝着土豆磨糊的味道,那是母亲的味道,那时童年的味道,那是印在心里挥之不去的乡愁……
而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再为衣食住行发愁,锦衣玉食,幸福美满,很多事情随着时光的流逝都已淡忘,唯有妈妈蒸煮的土豆模糊干粮和汤,深深铭刻在我的心中,软软的、香香的……
而今,母亲老了,已不能再为我做土豆磨糊了。但是,我的同学——王桂华仍为我延续可口的土豆磨糊,美丽的乡愁……
2023-3-11
作者简介:金淑芳,伊春翠峦人。喜欢诗词歌赋、旅游,在夕阳西下的色彩里,与今生所爱,快乐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