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声喇叭声落地,横在前方的是一望无边的荒漠。我的心凉了半截:啊!这就是“阳关道”吗?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是句千古俗语。今天,我们真真切切地走在“阳关道”上。
那是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阳关同玉门关一样,2000多年来有过辉煌,但更多的是无奈,是凄凉。如今有汉代遗留下来的烽火台,变成了一座不能移动的古董。
阳关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
从敦煌到阳关,西行75公里。沿途是一片“平沙万里绝人烟”的辽阔。穿过茫茫荒漠,大约40分钟,我们的车子到达阳关。阳关,没有城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笔直的林荫大道,黝黑干净的柏油路两侧是高大茂盛的白杨树,一条水渠依路而行,流水潺潺。两边的田野里是一排排绿油油的葡萄架,景色堪比江南。
敦煌阳关墩墩山 2015年5月24日拍摄
顺着指示牌,左转,绿色马上闪退,眼前又是荒漠。新建的阳关博物馆广场的中央伫立着张骞的雕像。抬头望去,阳关遗迹就在前方。沙漠上初夏的太阳照得人们火烧火燎的,望着那近在咫尺的墩墩山,感觉是那么的遥远。
出了博物馆,电瓶车沿着一条宽阔的阳关大道直奔墩墩山。道路旁沙丘相连,转过了一弯道,一块“阳关道”的石碑矗立在路旁。
阳关,因坐落在玉门关之南而得名,是丝绸之路上敦煌段的主要军事和途经驿站。也是汉朝西北边陲长城防线上重要的关隘,是中原通往西域、中亚的西大门之一。自汉武帝辟路封疆之后,即为阳关都尉治所,成为交通军事上一个重要的据点。纵观历史,阳关在汉晋隋唐,都有过空前繁荣的辉煌。到了宋代,以泉州为起点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陆上丝绸之路才渐渐废弃。漫漫的历史长河里,有多少将士曾在这里戍守征战,有多少商贾,僧侣使臣,游客曾在这里验证出关。原本这里是一条通往西域普通的阳关大道。哲学家站在这里宣称, 即使人生从同一起点出发,也有不同的道路。 “你走你的阳关道, 我过我的独木桥”,抽象对立的概念,如此生动的写在阳关之下。诗人站在这里,与朋友依依不舍,“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出了多少离愁别绪和万般无奈。高僧玄奘从印度取经回国,走的就是丝绸南道,东入阳关回长安的。阳关道成为一条光明大道的代名词。
站在阳关道上,脚踏实地的感悟着人生。
看看,身边人走过“阳关道”的事儿,就当听一首歌吧!
50年前,宜南镇的欧阳杰,是洛阳涧西一个大厂的技术工人,星期天总爱跑到洛河滩上唱“朝阳沟……”
50年前,他们厂里一个美丽的黑眼珠姑娘,悄悄地跟着欧阳杰来到洛河滩,她在欧阳杰的耳边哼唱:阳哥哥,咱们下洛河里捉泥鳅吧! 那会儿,他穿着白衬衫,她扎着马尾辫,自由恋爱的声音甚嚣尘上!
50年前,我亲自把欧阳杰写给他乡下未婚妻的退婚信,读给那个女的听。信里最醒目的一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50年间,我用手电追着欧阳杰。
50年后,欧阳杰的青春,东征西讨其实离阳关道的目的地还有那么远,两口子的力气早已透支用尽了,从此四面楚歌。他们的精神散落在阳关道旁的荒漠里,最终回老家和儿子挤在一起。
50年后,当年被他抛弃的那个女子,老两口挥一挥衣袖50个寒暑,随儿子住到上海滩。去年春节,儿子陪着老两口,在浦东新区飘飘乎乎地逛大街!那天,东方明珠广场上暖洋洋的,热闹非凡!
50年后,终于明白。人,只能是这样的:生活对人是公平的,该来的注定会来。
面对茫茫的古董滩。来这里实际不是来看它的风景,主要是去凭吊历史的。
古董滩,似乎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
相传古董滩里,两千年前埋藏了一位公主丰盛的嫁妆。到底是哪一位公主,说法不一。当年中原一位公主远嫁给西域国王,皇后给她陪送了很多嫁妆,金银首饰,绫罗绸缎,胭脂香料,四季衣衫等足足装满了七七四十九辆大车。由一位武官率领100名士兵护送向西天进发。
这天下午,天空一片昏黄。当护送嫁妆的人和车来到古董滩,猛听得一声牛角号响。突然之间三百多名白头黑面的强盗、从四面八方杀出和护送的官兵展开了激烈的厮杀。身强力壮的强盗们,不一会儿把护送官兵全部杀光了。霎时间,刮起了大风,天昏啦!地暗啦! 一团团黄沙飞上了天,又慢慢地降落,把300多名强盗和他们抢来的几十车公主的嫁妆统统埋在沙滩上。
多少年后,风吹沙移,人们在这片沙滩上拾到了大量的古钱,首饰......
昔日的阳关早已经荡然无存,如今是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在墩墩山偏南的下坡处赫然立着一座石碑,上面刻着“阳关故址”四个字。
这里满目的荒凉,唯一一点汉唐遗迹,是墩墩山上被称为“阳关耳目”的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而已。它孤零零地伫立在红砂寥寥荒芜的秃岭上。古阳关,在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红色砂砾中,仅存着一个“土墩子”。今天,我们不必再为“西出阳关无故人”而悲叹。阳关,终于变成一个历史上的古董, 而永远留在丝绸之路上。
不管公元2023年,还是往后再推100年。但我只记得一篇记述敦煌“阳关”的日记,落款时间:2015年5月24日。这是那天晚上从阳关返回旅店,老伴戴上老花镜铺开纸,慢慢梳理着从玉门关到雅丹魔鬼城的一段见闻,最后工工整整的写下“阳关道上”。
嘿……
昨天的风儿吹不动今天的古董滩,
今天的荒漠映不出明天的阳关道!
阳关啊,
你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里!
作者简:介郭书宣 河南宜阳人,出生于1944年。一生先后干过农民、教师、公务员。退休后同老伴连续十五年游走国内外。旅游途中萌发写一部旅游散记的念头。先后出版了《迟到的旅行》、《无愁的青龙口》两部共有55万字的散文集。也算是晚年生活的一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