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麦子(外二章)
李成山

作者:李成山,宁夏西吉人,回族,60后,农民。20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创作,于《葫芦河》《六盘山》《固原日报》《宁夏日报》发表诗歌、散文若干,部分作品见于《北方诗歌》《西南当代作家》《北海文学》《西部新乡土文学》等刊物及微信平台。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固原作协会员,西吉作协会员,春花文学社社员。
割 麦 子
舀一勺葫芦河水,浸湿火石寨砥石,磨利从萧关古道运来的镰;握住二亩茎系,就像握住了大地的筋脉,款款地行入大镰的臂弯。充沛沉厚的帅势,笑弯了砥石上撞醒的刃口。

一脸汗水伴着一脸欣慰,被灰尘扮成了丑旦;歌唱丰收,歌唱硕果。
镰,宛若江湖侠客,从南里闯到北里,一路仗义;六月征服于脚下,麦梱卫士般列队后方。

吻吻,诀别大地的母爱。抱团不败的力量,向前!向前!
挺起山一样的脊梁。
日 子
日子把日子积累起来,宛如重叠起伏的山恋,把我们推送到风口浪尖。

上有一双臃肿的包袱,下扶摇篮里跑出的鸟儿。承上启下,汗流浃背;颇似超载的架子车,两只轮胎随时都有压瘪吹涨的风险。
我们摸着太阳月亮的边幅,操持修补被岁月腐蚀的缺陷。暮霭里捕捉风雨漂泊的时光,装订于十指间,随时随地阅看。

我们羡慕星星的自由,揣摩鸟儿的匆忙。有时放下汗泼流水的做作;静下来研究鸟儿与星星的习性原理。
我们扛着日子,追打着人类与自然。春天播种秋天收,夏除盛草冬贮藏。焚烧人间烟火,奔波世间含辛茹苦。
我们把忙碌视为一种味道,盛满酸甜苦辣。
也许这样,生活会饱满。
牧野茫茫
当牧鞭半空甩响,羔羊竖起了灵敏的耳朵及闪亮的眼神,凝视鞭影里的方向。

吆喝一声,一种悠远的思绪,漫过山川、漫过秦砖汉瓦、漫过成吉思汗的牧马场。停留在燕麦沟山梁,白云一样的气息弥漫开来。这是我不弃不离的执着,是陪我度过黄昏的彩虹。
山峦衬托着古堡的风光,泛着黑褐色远古魂魄。一股先辈遗落的游牧味悠然宛在;亲近地萦绕眼前。

群群牛羊,先辈骑着枣红马驰骋山坡嗷嗷,鞭在空中飞舞。那粗旷那豪迈的神色,倜傥威武的雄姿,鹰鹞了半个世纪。远古的燕麦沟区域牛羊群群,牧马奔腾。一幅自然天成的丰厚牧场……
回过神来,权衡之下,我的牧鞭微乎其微,没有牧马的嘶鸣,没有大群小群悠闲的啃嚼。
我只是脉管里流着先辈遗风,却扛不来先辈的雄姿。
站在茫茫天空下,抡响鞭梢,牧一坡翠绿的山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