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党宁永泉

二月二十四。星期三。多云。
韩城乡党,宁永泉君,以文名世,而摄影终身。
昔,因工作牵绊,任务所迫,难尽其好。近年,退职离岗,如野马脱缰,鱼归大海,却是扯着性子撒欢,把个照相机,像情人似地,拥在怀里,玩得滴溜转。

永泉摄影,以韩城古村落为主线,及于遗址、遗迹、建筑、雕刻、古树、风物、民俗等等,像一部丰富的人文画卷,又像一部厚重的民居村落变迁史。
韩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不光古城里文化遗存丰富,乡村亦撒落着不少有价值的东西。若说古城是一颗大珍珠,那么散布在它周围的古村落则像一颗颗熠熠生辉的小明星,为它增色添彩,活血生香,它们共同构成了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灿烂辉煌。永泉正是以他的镜头,映现着名城的变幻身姿,记录着名城的全貌位移。

这几年,永泉到底拍了多少古村落的照片?不知道,反正感觉量相当大。其常发微信朋友圈,余每观之,每叹之,爱恋不舍。一叹其精美感人;二亦因乃家乡物事,观物皆熟悉,缘情倍亲切。
一个人,坚持数年,持之以恒,专注于一件事,且做出成绩,其意志与毅力堪可敬佩。

摄影是件苦差事,非极爱好者,无以坚持。好而成癖,则不知其苦,反以为乐。永泉是也。今年春节,新冠“羊”了,不担心年过不好,只牵挂耽误了拍“元宵节”民俗。一个人的癖好到了这个份上,已然已经不是一般的癖好,而是成为一种责任和情怀了!

韩城山多。号称“七山一水二分田”。出门即爬坡,交通尤为不变。然这几年,韩城的山山峁峁,梁梁道道,沟沟岔岔,旮旯洼洼,到处留下永泉的足迹脚印和汗水瓣瓣。我有时想,那一座座陌生的山梁梁上那一条条像飘带一样白亮亮的小路,大概都是永泉的车辙和脚印遛明的吧?

永泉也拍黄河。黄河从韩城流过。黄河龙门就在韩城。出了龙门的黄河,才真像母亲宽阔温柔的胸膛。永泉以赤子之心,拍母亲的朝花夕拾,拍母亲的四季风华,美得让人心颤,感动得人想笑又想哭。

前两年,永泉出了一本《留住乡愁——中国传统村落韩城卷》摄影画册,因篇幅所限,许多好照片都未收录进去。加之后来又拍摄了大量新照片,我想是不是应该继续出二卷、三卷?另外,为什么要叫“乡愁”呢?我们为什么老要愁呢?笑着多好!留住的,我们就不必愁;留不住的,就让它去吧。我们这一代人,有着浓厚的怀旧情节,也有些过于睹物伤感,所以我们很容易被感情所伤。而世间许多东西,终究是难以留住的,也不必强留。永泉用镜头已经极力留下了不少东西,所以更不必再愁。

我有时也想,永泉拍了这么多的好片子,大概是应该建个“摄影美术资料馆”之类的东西的吧,一则让更多的人观享,二则留给后人念想。我想,韩城的后人们对着这些琳琅满目的照片,可能会像我今天一样惊叹:“呀呀妈!我的爷!这照片照得真好!我们的家乡原来这么美!”



作者简介
雷东,男,1961年生,陕西韩城人。幼承家教,结缘文墨;先游于文学,后戏于书画;虽收获平平,然其乐淘淘。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硕士研究生,中国书法院书法硕士研究生;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陕西省作家协会、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会员,渭南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书法家协会理事;华山中国画院院长、华山美术馆馆长。散文、报告文学、书画作品亦有在全国获奖并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陕西省美术馆等有关机构收藏。出版有报告文学集《华章素描》、散文集《听雨》、《收藏先人的月亮》、《雷东行草书法集》等。

癸卯二月二十四下午于华山堂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