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久安乡有千年古茶树13棵,
400年古茶树2333。
久安乡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常年云雾缭绕,土壤气候适宜种茶,自古就是茶乡,民间产茶历史悠久。目前,这里古茶树有54000多株,占地6000余亩,平均树龄大约600年。
是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最古老、最大的栽培型灌木中小叶种珍稀的古茶树资源。
这里离贵阳市区很近,久安乡的空气也很好,也是茫父之故里……
2023年3月15日下午,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师生一行20多人,来到了花溪区久安乡吴山村,参观了江华胜琢衣博物馆,

追寻民族印记,凝聚发展前景。
这次活动旨在传承非遗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立足四个自信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历史的不断学习,这是储备创新发展视野,勇担民族继承人的重担与使命。
江华胜琢衣博物馆,位于花溪区久安乡吴山村村委会旁,这是一个民族文化博物馆,建馆人江华胜,是制衣世家第四代传承人。他在七岁时,便被安排到父亲的好友、上海的名裁缝江文修的手下当学徒……

他热爱收藏,博物馆内的所有东西都是他的个人精心收藏的宝贝……
他用建博物馆的方式将这些宝贝一一展示出来,呈现在大众眼前……让更多的人通过接触博物馆中陈列的各类实物,重新回忆那个消失的年代,感知物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及匠人精神……

馆内不仅有琳琅满目、品种繁多的文物,又有静态的文字、图片和历史场景再现,还有精美绝伦的丝绸、陶罐、银器等非遗文化传承……
特别是银饰,作为一种非遗文化现象在历史上曾被许多民族青睐,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
博物馆内,上百台的缝纫机排列整齐,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贵州生产的花溪牌、红旗牌两个牌子的缝纫机,它在这里特别醒目,一跃成为唯一一个,一个省有两个牌子的省份,见证了在那个年代贵州的轻工业发展领先一步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末至2007年,我国缝制机械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的发展阶段,国产缝制机械产品产量至2007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行业“顶峰”。贵州却独树一帜,值得一书……

(缝纫机是由机头、机座、传动和附件四部分组成。
机头是缝纫机的主要部分,刺料、钩线、挑线、送料四个机构和绕线、压料、落牙等辅助机构组成一个渊源流长的历史变迁)
在馆内,既有对布料、刺绣、蜡染整个制作过程的情景化展示,还有实践演示过程……
在展览馆的演示厅,江华胜实践操作整个流程,分享渲染布料制作细节……

”染缸里面的是纯天然的植物染料,还可以用来养鱼“江华胜一边说一边拿着染缸里的染料让参观者闻一闻,确实没有刺激性味道……
博物馆的生生不息,无一不透露着历史的轨迹,这是江华胜一生的坚守……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活动,让人们进一步增长了历史知识,同时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感慨人类文明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伟大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流淌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在亿万华夏子女的血液里。
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杨梦萍說:
老师的的发文非常好。我有认真研读,我所领悟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的必然前提,维护民族关系和睦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使命与义务,只有将民族平等的观念巩固好,才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和平,人民幸福。
做为00后“华夏三祖”在部分青年的心中其实还没有普及,在书本教育中虽有提及,但不足以给学生加深印象。
现在青年了解历史文化,几乎都是依赖互联网文化输出,学生们了解的也都太浅薄,所以对于华夏三祖的纠正我觉得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仅是在书本中提及,在我们的口语化中,也应该及时强调此等关系。
民族平等意识才能更好的潜移默化的走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参观学习者纷纷表示,一定要从自身做起,努力学习,增长知识,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并发扬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