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尘文艺 第852期
沂涛双语学校参观有记
徐海平
黉门雏凤待时飞,双语沂涛众望归。
宋雨声声弘国粹,唐风阵阵润心扉。
栽培精致新苗壮,施教因才沃土肥。
逆境求生殊不易,杏坛文苑亮朝晖。
七律 油菜花
吴以松
轻风爽气绿萌芽,满目金黄油菜花。
喜共清溪承晓露,欣同翠柳沐朝霞。
依依雅韵游人赞,款款新妆过客夸。
惬意高歌南岳下,梯田盛景醉农家。
七律·玉兰花
文/梁文君
已见芳容早扮妆,凌寒蕙质暗匀香。
瑶姿素雅清新稳,嫩蕊宁嘉茂美彰。
万朵柔花开景色,千支饱笔染春光。
吟风醉露超然绽,信守高操誉籍扬。
七律 落花吟
文/金菊凝香
怅倚楼栏看落红,风摧雨打化泥中。
潜情有是兰时好,极目无非叶瑟空。
作客人间形入景,酬身节序影离宫。
闻香彩蝶诸多梦,不忍芳魂远水匆。
七律•春雪(新韵)
张杰(黑龙江)
远望白绸铺厚冰,漫飘碎玉落堤中。
莫说春晚缺花艳,尽看枝繁有雾凇。
水色山光皆味寡,葩香鸟语亦稀松。
却呆阆苑原无韵,只悔贫才诗不成。
叹沧桑
黄元基
世间由命不由人,几许沉浮梦亦真。
旖旎何疑皆宇碧,芳菲就是满庭春。
心中岁月还知足,槛外江山且焕新。
客路犹须寻福祉,余生莫再问原因。
七律 华中行(八)
东江湖
冰花
六象江凝千古盛,五洲客聚镇华荣。
山嵌宝镜星辰燦,木秀风弦岁月声。
幽洞漂流寻激越,温泉沐浴濯浮名。
吟行岛屿垂钩线,一钓鲈鱼一钓情。
七律 华中行(九)
游白廊古镇,流华湾村
冰花
五岛一村罗俗风,三湘二佛九仙逢。
游船拍浪惊鸥鹭,江树弄姿波影中。
秩事无寻情未了,偶观突兀壮元宫。
流华入梦芙蓉国,疏瀹难眠议皓公。
注:皓公指周敦颐,又名周元皓。
牡蛎
心尘
临海可观蚵子行,附身双壳水中藏。
采来烧烤添风味,食得养生含色香。
苏轼传名佳菜有,蒜蓉即景美肴强。
保肝利尿增精力,小醉宜人蚝宅尝。
3·15感怀
心尘
凝眸膺品记伤情,待见李逵含怒声。
广告新传迷众客,空闻夙愿叹前程。
满台商会随缘过,几个代言能事行。
雾里看花波里月,春残可得嘏歌鸣?
晚见梅落有吟
文/平成斌
逸韵已先开,凋零及可哀。
曾经轻世节,毕竟济时才。
落照催春酒,寒云笼月台。
鸟歌啼上下,不啭暗香来。
春分
心尘
时光分自定,效野好游人。
布谷争鸣在,杏花逢水亲。
有农耕老面,轻雨润全身。
风物正多彩,欣欣盛意春。
七绝 春
文/十三香
闲无心事上楼台,遥望桃花次第开。
十里晴光欣入目,听莺柳岸啭春来。
半夏(新韵)
王立彦(冰凝)
涌动浮云过短桥,花香草盛绿如潮。
清风半夏敲平仄,百舸征帆浪里摇。
春光无限
王建华(河北)
春风得意柳丝柔,细雨绵绵润草优。
田野桃园陶景色,粼粼碧水荡轻舟。
憾
王建华(河北)
与君分别柳桥东,曾是无猜竹马童。
从小趣投相吸引,谁知毕业再难逢。
春分吟
粟未卜先知票(湖南株洲)
日见花开叶见晶,春分露露晚蜂鸣。
几丝柳浪随风荡,一缕幽香等月迎。
林园晚月几人浇
粟未卜先知票(湖南株洲)
花香蝶恋架轻飘,柳绿心寻叶慢摇。
池水嫩芽双燕剪,林园晚月几人浇?
尘染窗帘水印霞
粟未卜先知票(湖南株洲)
尘染窗帘水印霞,笔描院落爱回家。
夕阳影夜心伤老,烈酒浓中梦醉麻。
桃花香满园
粟未卜先知票(湖南株洲)
满园花绽美缘人,细雨霏浇在早晨。
粉色桃妖墙上涌,迷香韵味路中伸。
享乐中(新韵)
粟未卜先知票(湖南株洲)
愉悦心情享乐中,高歌爱恋舞狂浓。
媞媞女子娉婷笑,酒兑诗词面面红。
鹧鸪天 贺沂涛诗词协会成立二十周年 徐海平
溢彩流光二十年,珠玑璀璨颂尧天。
六塘浪涌弹新曲,下埠扬波赞变迁。
歌盛世,唱关山,弘扬国粹谱华篇。
前程似锦诗花放,四海同讴国梦圆。
甘州令.虎啸
文/知不足
闻报,驾车人边陲林中遇虎
晒秋阳,踱绮麓,松彤墨冠。听雪近、白潮吹散。远嘶驹,日沉黛,野屯惊犬。
落霞横,暮崖紫,竞渡鸟、觅窠鸣远。
此间影见,啸菟冈转。向江右、大王躔辨。遁悲狐,殛忿豕,齿腥饥馔。
宠千回,惜怜者,间号径、怎生心颤。
注:江,指乌苏里江。
巫山一段云·遇佳人
青山农
彩笔描春意,纤云染丽朝。
柳风不定拂新梢,古殿见荣雕。
野径通林处,佳人树下娇。
红妆细语耳旁聊,一曲舞宁绸。
浪淘沙•书香·茶淡·人静
文/张东律师
幽韵梦中寻,仿佛亲临,风悽引得意沉沉。飞雪迎春春更近,柳岸莺吟。
天籁抚瑶琴,茶淡孤斟,念书里意远槃深。居陋室天牛积栋,凡骨禅心。
长相思/情如梦(白居易体)
文/童话(山东)
长相思。短相思。
长短纷纷不论时。星光点点疲。
爱难移。恨难移。
蜀水巴山无转机。醒来花别枝。
月華清 · 問空花夢幻,為誰零落?
詞 / 李立方
乘月歸真,蒼穹遼闊,斗轉星移東朔。高古清虛,素手把芙蓉握。心桎梏、妄念成因,悟大道、氣靈返璞。對錯。問空花夢幻,為誰零落?
俯瞰乾坤磅礡。嘆苦海浮沈,縱橫丘壑。秋月娟娟,照遍古今寥寞。得真意,守默忘言,卻道是、人心險惡。清濁。問江湖人在,為誰飄泊?
临江仙:春日林园即景
丁旭
紫气迴升三月暖,玉兰桃李争开。嫣红姹紫好情怀。诗家群造访,园主礼高才。 燕子呢喃惊艳丽,贵宾多是裙钗。蜂围蝶阵掠香腮。花中人更美,仙子莅蓬莱。
春柳赋
孙述考
2023.3.16日8时28分一9时32分作
昨日吾经乡村路,忽见道旁尽柳树。柳树轻柔正飘扬,伴随春风若起舞。缕缕春风丝丝柳,一幅春风醉柳图。
吾见此景好舒服,车上缓缓经此路。不忍车行太迅速,只思独自赏此舞。顿觉此路亦变绿,淡淡绿色映在土。土路平坦无凹凸,道侧唯柳无它树。
吾心忽然飞郊湖,湖畔湖堤尽柳树。棵棵柳树何俨然,谁染柳树春色服。乍眼望去浅浅黄,侧目又望如绿珠。颗颗绿珠悬柳丝,绿珠又嫩又温儒。嫩柳倒映湖中水,水面柳色湖上浮。湖面如鳞漾春波,湖波如夫柳如妇。春柳跳起霓裳舞,湖波拉起小二胡。舞乐相合几人睹,谁人见了谁有福。游客游春尚稀疏,湖桥之上游人伫。游人赏柳抑赏湖,游客心中说不出。湖水已醉游客心,湖畔春柳亦醉目。湖畔清幽更宜柳,湖中湿气柳更濡。自古柳树性喜水,柳树喜阴由来古。
春风织的柳丝幕,柳丝垂下如瀑布。夜如重帘映月窗,朝似重纱感日沐。引得紫燕年年归,紫燕穿柳好舒服。
吾曾记得出生处,胡同外面一柳树。柳树弯弯树已古,春牛夏蝉树上住。还有一株临春水,老杆皴得如黑布。年年归乡看此柳,老柳逢春依旧苏。古柳枝头垂新缕,新缕照水清又楚。水塘不过几十亩,乡人称塘不称湖。老柳无人照顾汝,春天绿了冬天枯。如同东山庵中姑,自修自炼不孤独。柳已炼成自境界,内心杂尘一点无。看了古柳想到吾,吾应效之下功夫。方知万物人俱修,修到内心忘有无。说己无时人还在,说己在时人已无。此时顿觉柳成仙,柳仙谁供香三柱。无人供香又供果,塘中春水足已富。且看塘畔尽春草,春草如毡遍地铺。此时古柳逐颜开,仿佛慈父亦慈母。
今年春暖又花开,春柳处处醉人目。忽然心生写春柳,提笔写下春柳赋。
关于格律诗之“合”
对于格律诗的写作来说,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因为我们知道,格律诗可以说是最为凝练的一种诗体了,所以它需要我们将每其一个环节都处理妥当,让每一个环节都能到位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这样才可以有“质量”可言。
而“合”作为格律诗的最后一个写作环节,它相当于我们用来为全诗提升魅力的最后一张底牌。比如说,我们将“起承”这两个环节处理得很平庸的话,我们就可以抓住“收篇”的机会,去用心把“合”写稳、写出韵味来。这样一来,就能够改变读者对整首诗的看法,给他们留下不错的阅读体验。
当然,我们的最高目的是要把每一个环节都写好;如果前几个环节都很不错,那么出色的“收篇”所带来的效果就是“好上加好”,这样一来整首诗也就拥有了十足的魅力。
而好的“收篇”当是:既可以将全诗稳稳地收住,又能够将韵味延伸到诗外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言有尽而意无穷”。
所以诗词高手们总会花时间与心思去对待“合”,表现出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
问刘十九
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白居易的这首诗,仅短短二十个字,但它却做到了让人“回味无穷”。其中的尾句直接接着转句来了一个发问,而这一问不但非常雅致,还显得富有情趣,将作者闲适淡泊的情怀与真实可爱的形象体现出来,也将整首诗的氛围塑造得更加详和、富有诗意。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相关的收篇写作讲解——格律诗之“合”写作方法。
一、合之以情
我们如果留意一下那些经典的格律诗就会发现,其中有很多作品都以情语收篇,也就是说作者在诗的收篇处很鲜明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
而以情语收篇最直接的一个效果就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打动读者,让读者不由自主地站在作者的立场上去体会他的心情与诗的意境。
“情感”是我们人与人之间共通的桥梁,所以以情收篇是格律诗写作中被诗家首推的一个方法。
举例:
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唐 · 李商隐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起得很平,中间两联的具体描写比较内容丰富,不过可能会部分给读者带来阅读上的障碍;
但是它的尾联却异常富有爆发力,“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可谓是瞬间就把读者的情感激发出来,让人透彻地理解了诗的主旨而深受感染。
再加上后两句本身的语言就比较自然流畅,使得其中的情感更加富有张力;许多人没有记住全篇,却牢牢记地住了它的收尾。李商隐的这首诗也因出彩的尾联而成为名篇,这就是情语收篇的力量。
二、合之以景
“情”与“景”皆是王牌,在格律诗的写作中,它们可以相互成就,也可以各自单独撑起一角。
所以看到“情”我们就要想到“景”——“景语”也是可以用来收篇的。
而与以情收篇不同的是,
景语可以激发读者的丰富想象力,让读者从生动的画面中去感受其中的情感意蕴,而诗的韵味也因景语被体现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举例: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首诗前几句以夹叙夹议的方式缓缓道来,颈联过度到情感上面来,为尾联打好了基础;
所以尾联就在颈联的引领下将时间定格在了“如今”,并且顺着补了一句景语。“故垒萧萧芦荻秋”凄凉而伤感,这样的一幅画面很好地将情感融入在其中,让读者在欣赏画面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作者“吊古伤今”的厚重笔调与别样情感。
所以,景语就是情语最为含蓄、有力的表达,想要成为一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诗词创作者,我们就要学会巧妙地利用景语为自己的作品添彩。
三、呼应开篇
诗巷经常会在课程讲解与作业点评中提到一个“稳”字;而这个“稳”首先要体现在框架的稳固性上。能将格律诗的框架稳住,其他方面才有可能做到“稳”。
在收篇处去呼应开篇,不但能够稳住全篇框架,还可以让诗的脉络显得清晰流畅。
如果我们对“收篇”把握不好,就不妨看一看诗的首联,然后根据首联去组织语言收篇,这堪称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这样收篇会让整首诗显得非常紧凑,我们根本不用担心诗的框架会散掉。
举例: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的这首诗就采用了直接呼应首联的方式。首联通过“看月”这样的举动来描写作者对妻儿的思念,尾联再次将情感寄托在与家人“看月”这一愿望上面,与首联遥相呼应,使得诗的结构紧凑而又稳固。
四、合之以问
以问句的形式开篇能起到为诗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而以问句的形式收篇则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拔高诗的笔调,渲染诗的情感。
举例: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诗中的尾联中采用了很典型的反问形式;作者的表面意思是说:有老朋友提供钱和米,“我”这个没有高贵身份之人还有什么奢求呢?
前几联的笔调都较为朴实、平和,而收篇从形式看来也是在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满足之意,但他用了反问的语气,就将诗句背后的隐含之意道了出来。
从这一问中,我们读懂了作者心中的无奈与悲凉之情,它使得全诗的韵味瞬间就厚重起来,变得更加耐品,所以诗的韵味也就被延伸到了篇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