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春天,温柔的春姑娘轻轻地抚摸着柳树,春风吹过,柔软的柳叶枝条在风中摇曳,随风飘动,小鸟也飞上枝头,“叽叽喳喳”,共同演奏着一首春天的乐章。“春风杨柳万千条”,柳条在春天里的婀娜多姿,会让人在领略浓浓的春意时,真正体会到什么是赏春。今天清晨我拿起照相机,拍摄了一组照片,写下这段文字,愿与大家一起分享。——题记
软风拂面柳条舞,蕾坠枝头叶绽开。 四月东风描画卷,丝丝如笔绘春来。
近日,常在户外走走,总有几棵垂柳吸引着我的眼球,一串串新绿蛮招人喜爱,在枝头上如珠串、如锯齿、如绿笔,正在描画武汉的春天。观柳偶想,人和花草树木一样,也随着季节的轮回而生长、茂盛、枯败。经过了寒冬后,映入眼帘的柳条的点点新绿随风舞动,立刻就有一股暖心之感,同样,我封存一冬的心田也变绿了,并且是绿得那么清新、鲜亮……我小的时候,每到春天,总是下意识地在房前屋后、河边看柳树,这似乎成了我的一个毛病。直到现在,我脑子里依然转悠,琢磨着“观柳”这事儿。为什么对观柳这么上心呢?因为观柳,实际上是“观春”。记得小时候,听邻里的老人们聊天,说人有时候像柳树,走到哪儿都能活。我好奇地问:“真的吗?”有位老爷子笑道:“你是说柳树吗?那还有假?树中它最容易生存。不信你试试,从树上撅根柳条插地上就能活。”我那时好奇心重,开春的时候,还真从树上撅了根柳条,插在院子的花池子里。想不到它还真活了,第二年居然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说起柳树,人们也很爱它!柳树体态娉婷,品性柔而不弱,媚而不妖,不嫌贫富,生命力极其顽强。它被历代文人器重,真可谓是树木中的谦谦君子!早在隋朝时,通济河两岸种柳,柳树在水中的倒影犹如美人梳妆,隋炀帝看见后龙颜大悦,便御笔赐柳树以国姓姓杨。从此,天下遍植柳树,到处杨柳依依。“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显然是把柳树比作了金枝玉叶的公主;陶渊明虽然淡泊功名,隐逸田园,却对柳树情有独钟,在门前种柳,并自称五柳先生。中国古诗词中吟咏最多的莫过于“花、柳、月”了,可见“柳”早已化作了一个文化符号,渗透到了人们的骨髓之中。
老百姓对柳树也是钟爱有加。你看庭前屋后、塘陂河堤,处处都有它的身影。一来是因为柳树既耐旱又耐涝,不折土壤。春天里只要你随便拿一根柳枝插入土中,浇上一瓢水,它便盘根落户,吐芽舒枝,来年它就会枝繁叶茂。怪不得人们对它有“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美誉呢!二来是因为它既耐寒又耐热,南疆北漠皆宜生存。春天里它是树木中第一个吐芽的,当万木还在春寒中萧瑟时,它已是“枝头拢烟栖淡月,池塘靓妆燕翻飞”了。到了秋后霜欺风虐,尽管枝叶无华,但它还是顽强地把绿色挂在枝头,美化着园野,直到冬天银装素裹才走出人们的视线。三则因为柳树枝繁荫浓,抗虫害,夏季最适宜人们在树下纳凉休息。也许大家不会忘记小时候头戴柳环帽、口吹柳笛的那份快乐,更不会忘记母亲用柳条编制的筐子、篓子、篮子在柳荫里忙碌家务的那个身影!柳树早已融进了人们的生活,成为普通百姓中的一员。郑板桥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今天,我则要替百姓大众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柳。”柳不但具有竹的情操,更多了一份淳朴与厚道!
春风拂面,春阳微醺,丝丝柳条与百花争相斗艳,是那样的动人心弦,多么美的春境。你看,杨柳散着披肩秀发,扭着婀娜身姿在殷勤地召唤我们。宅男宅女们走出去吧,让我们沿着河堤,放纵于阡陌,讲一讲《柳堡的故事》,吹几声柳笛,唱一曲《九九艳阳天》吧!
朗读者 嫣然一笑 湖北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喜欢唱歌更爱朗诵,用声音传播美好,让灵魂在声音里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