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的村落
刘培忠
阳春三月,万物萌动。婺源的油菜花正在竞相怒放,染黄山村。在10日这天,与踏浪风行户外踏上婺源的征程,利用一天半的时间,徒步了28个村落。行程约45公里,两次累计拔高在1000米以上。时间上说,虽然有点短,但当走过村落,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有一种不想离去的感觉。
婺源是个县,在江西的东北部。目前已开发成一片旅游胜地。被列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而县下设10个镇、6个乡。我们徒步起点的第一站是从清华镇黄村开始的。一路走去,果不其然,是名副其实的油菜花之乡,名不虚传。大片大片热烈盛开的油菜花萦绕在村落身旁与梯田间,金黄灿烂的色彩与黛瓦白墙的住房,对比鲜明,互相衬托,交映相辉,加之山间的云雾点缀,勾画出一幅赏心悦目的春色水墨画。
身临其境,颇受感染。如果说,房子的白色是他们习俗追寻的格调;那么,黄色的油菜花显现着他们追求新生活的象征。而大批的游客,从家乡千里迢迢来到这里,除了看盛开的油菜花的美景外,更多的是想看这儿独特而原汁原味的村落风貌、山水地貌和人文环境的生态之美。
一路走下,一些村落、一些老建筑,一些古树、散发着悠久的岁月时光,彰显着传承的魅力,传递着一份自信的力量。在兴奋不已中,让人徘徊不已,令人感慨之至。
走进金岗岭村,就是这种感觉。到此村的路,足足用了2个多小时,跋涉了一座海拔600多米的山林。而这座山林就叫金岗岭国家森林。不言而喻,金岗岭村就背靠山林坐落在山脚一处山坡间,群山环裹,视野舒心。一条从深林中流淌出来的小溪,在村旁穿流而过,而民宅错落有致地集中在山坡间,住户并不多,不足百人。一栋三层白墙灰瓦的楼房,显得异常的气派,而不失古色古香的韵味,坐落在高处的最佳位置。没有围墙的院落绿化的很精致,花草树木点缀在菜园之旁,一对石狮子坐落在楼门两侧,典雅而豪华。我们午饭用餐就是在这栋房子北侧的长廊用的。
此时,天下起了小雨,不过很快又停了。在亭子里用餐时,一位中年妇女走过来站在我们身旁说话。问我们需要住宿不?此时才知道这栋豪华楼房是她家的,是用开旅馆的。她还告诉我,盖这房子用了一百多万!她说这话时,自豪感满满的,这是从她的表情中得到的答案。
饭后,我们游逛了整个村落。因村落太小,居住又集中,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逛完。不过当漫步在拐外抹角的窄胡同里,让你感受到那种小街小巷的古村落之感。走到村头处,豁然开朗,眼前一亮,四课参天古树生长在开阔的一处小广场,覆盖着广场的天空。其中三课樟树、一棵红豆杉,树龄都在千年以上的历史岁月。只见最粗的那棵樟树,下半树身如骆驼之身,沧桑雄壮;而上半截的树头如鹿角,枝杈旺盛。令人感叹不已的是,底部树肚内已被岁月腐朽成一个大洞,而树冠依然郁郁葱葱,生命力十分旺盛。目睹情景,无不为顽强而自信的生命力,所折服所感叹!
而再看那棵英姿飒爽、身材巍峨的红豆杉,而它的高度24米,胸围约6米,树冠的面22米,是上饶市“十大树王”之一。听说,该村自建村以来,从没有人因得癌症而去世过的,由此又称为“无癌村”。站在远处欣赏红杉的我,感受到红豆杉仿佛是一位威武的哨兵,站在村头保护着一方的平安。
红豆杉属于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据说,这是世界上公认濒危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说起该村的建村史,挺有意思。据传,早在一千年前,村里先民发现这片生长着红豆杉群的神奇地方,于是同此,便选择在此建村。
我在一处牌子上,看到内容这样写到:岗位:生态保护岗。承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生态就是保护好历史、保护好传承。落款写有电话和负责人的名字。
牌子不大,竖在路边。旦让我从这小小的牌子上,感受到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中对生态的保护。此举做法,由衷地在赞赏不已。
在村里转的时候,在另一个牌子上写到:我是党员我带头,扶贫共建岗;承若:撸起袖子加油干,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党员引领作用,通过“党建+合作社+扶贫”模式,小康路上齐步走。
感叹这里扶贫的落实力度。当回到亭子旁,举目环望,田间盛开的油菜花点缀着黛瓦白墙的村落,而潺潺小溪发出叮咚的水声,仿佛让我感受到那是村民们发出幸福甜蜜的笑声。此刻的心境,感觉立即进入到一处世外桃源的境地。
说到村落,查平坦也是一处很特别的村落。它位于婺源北部与安微毗邻。坐落在海拔680米的“燕窝形”一处地势上,背依万人尖山,主峰约在800余米。环境是群山云海,梯田茶园,土墙老屋,油菜花环村盛开,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乡村旖旎风光。
建村历史也很有意思。有一位姓查的人,到此打猎,发现此处的环境是一处风水宝地,于是迁居至此安家落户。聘请的私塾先生姓潘,精通诗文,懂得地理,见这里的确不错,也将家眷移迁于此生活。而潘的后代在山下某村娶了一个带孩子的后妻,其孩子姓胡,等长大成人后不愿离开此村,也在这里成家立业。于是,查、潘、胡成为村里的三大性,一直延续到至今。目前,村里住户120余户,生活在这里人只有四五百人,老人孩子居多,至于年轻人外出打工,而有的居家,到山下乡镇购买了住房。
村落也并不很大,比金岗岭村大一些。依山而建,错落别致。村里遗留的一些土房子,格外扎眼,吸引眼球。墙体是用黄泥做成的,那泛着黄黄的颜色和呈现眼前的模样,会联想到福建土楼的建筑形式,有些相似。在一户姓胡家中,看到内屋的结构是木制的,他房子是在83年而建的,住起来冬暖夏凉。而今已经不住人了,一家人搬到乡镇购置的楼房去住了。为保护好此房,时常上山来打理维护,以防失修。老胡说,保护好房子,好让来的游客感受一下我们老式建筑的土屋。
上山的路,设有石阶,称之为“云梯古道”。全长约有7公里,始建于明代初年,经查平坦后盘旋而下,一路通向郑公山、再穿村直下就到凤山村。由于查平坦在山上,被称为“天上人家”。山上又因“十里平坦,三十里花园”,称之为“平坦村”。
我们一群驴友,从查平坦村沿山体林中驴道跋涉前行,翻山越岭,穿过周家山村、汪坑村、察关村、里言坑村,然后到达虹关村,这也是全程徒步的最后一站。建村来历,是唐朝名将詹必胜后人在南宋建炎年间始建于此村。而在春秋时期,属于吴楚两国划疆之地。在清代以微墨生产而闻名,并享有盛誉。据载,鼎盛时,婺源墨铺有百余家以上,仅詹氏一姓就有墨号80余家,在微墨生产大发展同时,虹关人大批建筑豪宅。而今保留下来的建筑,均是明清时所建。据了解,明代建筑84幢、而清代60余幢。
此村坐落在婺源高湖山的南麓,海拔在1116余米。浙源水从村南由东向西而流,村的西头,是一大片开阔的油菜花之地。站在村外远望,阳光下焦黄的油菜花,衬托着洁白的村落,散发着一股江南小桥流水而透出古韵的气息。
信步徜徉在村中胡同之间,那古韵的味道,从老式建筑上的结构布局、一砖一瓦、花瓦飞檐、雕梁画栋,以及图案的精雕细刻等等,无不散发着浓浓的古朴的味道。而从里到外,彰显着古色古香的老建筑之韵。胡同里的水渠,峰回路转,而处处的古色墙体,那感觉走进了一座朴素、古朴而典雅的水乡。心情十分得惬意无比。
这次婺源之行,让人另一个念念不忘而不能不说的,那些长在村落中的古树,从形状上粗壮说,还是从郁郁葱葱的茂盛说,都令人震撼,过目难忘。除在金岗岭村那四棵长得惊人的古树外,另外还有大鄣山乡的古樟、沙坦的樟树、篁村的罗汉松、沱川乡东山寺的苦楮、查平坦村的枫香、蓝果和红楠、察关村的樟树等等,这些参天古树,树身粗得惊人,虬枝横斜,树冠庞大,遮天蔽日。树龄都在千年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虹关村的那棵长在广场河旁的樟树。树高在26米以上,树身直径达3.4米,树冠覆盖到3亩之地。它不仅是江西十大古樟树之一,而且是江南第一樟虹关古樟。
它的树桩粗得实在是令人震惊。到目前为止,从未有见过这么粗这么庞大的树。只见它的树身并不是很高,旦短粗的力量让人联想到大象的腿脚,牢牢地抓抓住大地,刚健有力,势不可摧,有毫不动摇之气势;而它的树冠盘虬庞大,遮天蔽日,有勃发生机之旺盛。我想,这就是生命带了的生存力量。
这种树的力量、精神,在这次行走村落的过程中,无比在真切地感受到。
2023年3月16日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