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记住你脚上沾了多少泥土
——参观海口市龙塘镇蛇桥有感
王业松
3月16日,海南岛海口市最高气温28度,阳光灿烂,虽热而爽,气候宜人。我们不负春光,上午驱车来到距海口市区30公里的琼山区龙塘镇,参观已有500多年历史的蛇桥。
明朝宰相丘浚(注1)在告假回乡守孝期间,为了解决当地人民出行困难,治理水患,造福于民,带领乡绅和民众就地取材,用火山石建了一座150米的桥。
丘浚身为宰相,是朝廷要臣,在回乡守孝期间竟然能关注民生,在穷乡僻壤的地方倾听民声,体察民意,解决当地民众“急难愁盼”问题,此行此为难能可贵。更可贵的是丘浚解决了当地民众“急难愁盼”的“霸凌”和水患而不居功自傲。他在三年守孝结束回京复职时写的《祭抱元境神》中说:望大家守约劳作,共获丰收。并感慨农民安居乐业,表明“非己之功,实乃天道之好还”。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位心系百姓的高官,在蛇桥的桥头为他立了碑,同时还修建了丘浚故居。
海口市还有海瑞墓、五公祠(注2)、苏公祠等都是为了不忘为人民做过好事的名人。尤其值得一书的是当代群英榜,其中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海英雄纪念碑、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登陆点、解放海南岛纪念馆等。这些都是感恩戴德不忘先烈的纪念标志。
由过去,想到现在;由古人想到今人;由海南想到全国。历史是一面镜子,人民是一杆秤。不管在过去,还是在现在,一个人在一生中做过什么事,走过什么路,对国家对人民都有什么贡献,人民都记得清清楚楚。你“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有多少真情”(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西宁市兴海街道党委书记刘小蓉语)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你有多大的份量,在人民的秤杆上都有确准的显示,历史都有公正的记载。
全国两会刚刚闭幕,自然想到“代表”两个字的份量,全国人大代表戴茵对记者说:希望能“以自己之口,表达万众之愿,让每个细小的声音都能得到倾听”,只有这样,才不枉费“代表”两个字的千钧之力。
人民盼望自己选出来的代表,真正能倾听人民的呼声,尤其是倾听那些“细小的声音”,真正“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老百姓”,真正能代表人民的利益,真正为人民能过上好日子而全心全意忙工作,而不是以权谋私,高高在上。人民群众希望所有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的公务员,都能做到忙的是人民的幸福生活,守的是人民江山人民的心。真正意识到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以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真正做到把人民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把自己的精彩人生无愧的写在祖国的账簿上,映在历史的镜子里。你心上有人民,人民心上就有你。历史最公正,时代最公平,人民最公心。你对得起人民,人民更不会亏待你,百姓会记住你脚上沾了多少泥土,
共产党员们,人民的公务员们,人民代表们,人民江山得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可要守住守好,人民的眼睛天天在看着你,人民的天平时时在秤着你,你要“吾日三省吾身”,不可辜负人民的殷殷期盼!
注1:丘濬(1421年—1495年),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经济学家、文学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明代宰相等要职。他提出的“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比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劳动价值论”早180年。
注2:海口市的五公祠是为了纪念唐、宋时期被贬谪到海南岛的五位著名历史人物:唐代名相李德裕、宋代名相李纲、李光、赵鼎、名臣胡诠而建。里面还有纪念被贬谪在海南的苏东坡的苏公祠。
2023年3月16日于海南作者王业松简介
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