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向往的人
李硕(男 12岁)
朗诵:少说多做
他身穿一件黑大褂,一副慈祥的面孔,脸上的褶子已经数不尽了,但他那种教书育人的高尚品质让我敬佩、向往。
他出生于西吉县一户农民家庭,后来被招收到石炭井煤矿,当了一名煤矿工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农村娃+初中生+煤矿工人。就这样的情况,他后来竟然写出了好多文学作品,成为全国著名作家,也是西海固作家的领跑人。其实,据说他起步很晚,于35岁开始写作。他先前为一位骨干教师,在各村小学之间来回穿梭,动员学龄儿童入学,帮扶没钱上学的学生。也许他对教育事业情有独钟,退休后仍然热心教书育人,开办了“钟声工作室”,义务辅导热心写作或者写作后进的学生。他自掏腰包,租了一套毛坯房,经过细心的装修后,屋子里散发着一种文化内涵,诗书气息十分深厚。72岁高龄的他,现在依然在那间小屋里乐此不疲地培育人才。

同学们来到这里后,不感到压抑,而是轻松愉快。因为他的教学方式与众不同,是寓教于乐。他鼓励大家讲故事,诵读自己的作文,把同学们优秀的作文推荐给报纸和微信平台发表,还把好的作文改编成情景剧,指导大家排演。只要有谁表现良好,就会被评为“本周之星”,我也获得过一次这样的荣誉。他发现有谁写了好作文,就高兴得笑逐颜开。我暑假随父母去了一趟新疆,根据一件突发事件写了一篇《沙漠中一滴泪》,他大加赞赏,表扬我善于观察思考,写出现场感很强的文章,这篇作文因为有固原蓝天救援队的叔叔做了好事,帮助了受困的外地司机,经他修改,题目改为《沙漠蓝天》,推荐到“都市头条”,深受读者好评。我写的《军训第一天》和《“金针菇之父”》,他讲评时表扬说我的语言很有男子汉特点,大家都对我刮目相看。他写了好多本书,据说是宁夏出版作品最多的人。他写的《柳毅传奇》如同《西游记》般生动有趣 ,耐人寻味。

疫情期间,我们好多时候足不出户,只有在家里上网课,有些心慌,他就给我们布置作业,通过家长的微信跟我们联系,对我们进行鼓励,让我们坚持防疫,不要心慌。他也待在家中,但他不怕病魔危险,报名当了一位志愿者。他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组织大家做核酸,晚上十一二点钟才休息睡觉,年迈的他顶着寒风,托着一副疲惫的身体奔波在防疫一线。有一天他因过度疲劳而被送回了家。为此,我有感而发,写了一篇《身边的英雄》,他看了不大赞成,说是让我写写其他人,比如写我的老师或者父母亲,我又写了一篇《我的父亲》,他看后作了点评,批评我把爸爸没有写到位。
当防疫解除之后,我们重新回到钟声工作室。几个月不见了,一见面很亲热,老师给我们消过毒后,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每一个孩子的脑袋,喃喃地默念着:“好多天不见了,老师好想你们。孩子们都长结实了……”看得出,他有不尽地开心。上课后,他慈祥地说:“老师已经年迈,力不从心,但无论如何,也要把你们培养成才,只要你们有所进步,健康成长,我就知足了。”听到这句话后,同学们的眼泪已经浸湿了。

在课堂上,老师在讲评同学们作文的时候,声音有些嘶哑,时不时会透过老花镜看看大家,我明显感觉到,那老花镜后面包裹了一层薄膜,所以他所看见的东西一定是模糊的。放学后,同学们一哄而散,被家长接走,只有我和弟弟妹妹在等待家长,他过来摸着我的头说:“李硕长大了,进步多了,继续努力。”我感觉到了他身上的温暖,就像“姥爷”般,这是老人与孩子之间表现“爷孙爱”的独特方式,一股暖流迅速传遍我的全身,让我非常幸福,心中洋溢着无尽的动力。当我们走出工作室,向他挥手再见时,老师开心地笑出了声。这一刻,我想,他是我一生的榜样,他的精神就是我的动力!
他勤奋、坚强、慈祥、开朗,多才多艺,著作等身,还平易近人,有爱心,这就是我身边的榜样,是我向往敬重的一个拥有正能量的长者,一位有情怀,能激励人上进的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希望我将来会成为他那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