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梦不觉人生寒(散文)
作者:陈建国

每个人的少年时代都会有若干梦想,我也不例外。
那时,身处贫瘠的乡村,却志存高远,希望有一天能成为作家,写出惊世之作,名扬天下。
于是,当别的孩童放学后扔掉书包尽情嬉戏时,唯独我把自己关在小屋里奋笔疾书,因为没有人指点,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稍有空闲,就只知道趴在桌子上写呀写,很快,写成的文稿堆起来有半尺高了,虽然若干年后再翻开这些手稿,觉得极是稚嫩,当时却认定自己的文章非同凡响。
于是,盲目地四处投稿,沉甸甸的信封邮寄出去后,便掰着指头数算时间,按照规定,采用与否,通常都会在三个月内给予回复。
毫无疑问,盼星星盼月亮,最终盼来的无一例外,都是薄薄的一张铅印的退稿通知,那一刻,心拔凉拔凉的。
至今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发表文章的心情,欢快得走路要飞起来。那一年,我12岁。
后来,陆陆续续又有一些作文、日记之类的被采用,每次收到载有自己作品的报刊,心情总无比激动,幸福感难以言表。
人生旅途漫漫,其间崎岖坎坷,但不管身处怎样的艰难境地,我都没有放弃文学,始终坚持笔耕不辍。
随着发表数量的增多,20岁出头时,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进入了市文联下属的文学社团,参与组织文学活动,编辑刊物,我曾兼职担任某文学杂志的栏目编辑长达十余年。
选稿改稿很辛苦,编辑费微薄,但编辑们都干得很出色。
我们每周要开例会,定期举办文学征文大赛,组织协会成员赴周边景点进行文艺采风。
生活比小说复杂,曾天真以为小说够曲折离奇的,生活却更荒缪,真若讲出来,却没人信,误认为你在讲故事。
当我在艰难的职场苦苦奋争,后改行从事房地产开发管理后,因为忙碌的工作,曾一度荒废了文学,有长达数年未曾写出一篇满意的文章,后在朋友的鼓励下,重新拾笔,利用茶余饭后的空当,写一些关于人生与情感的随笔。
人生与情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个人浅见,未必成熟,却是真情实感,后来选出部分篇章,结集成书,由北京团结出版社出版。
在创作道路上,好多贵人,给我无私帮助,正因为有他们,我才能不断进步。可以说,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与他们的鼓励激励分不开。
后来,我又被推荐加入山东省作家协会,发表或获奖的小说、散文等越来越多。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毕竟,想有所成就,不拼不行,假装努力是自欺欺人,因为,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好在,最黑暗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回想起来,是自己把自己拉出深渊,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
挺住了,曾经的付出才会变得值得。
世上最美的,莫过于从泪水中挣脱出来的那个微笑。
青春年华里,和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共同拥有过的这段美好的时光,弥足珍贵,恒久难忘,如此,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
人的一生,是万里河山,来往无数过客,有人给山河添色,有人使日月无光,有人改变河流,有人塑他梁骨。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梦想成真,活成自己希望的模样。



陈建国,策划师,经济师,在职研究生学历,系山东省作家协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北京微型小说研究会、青岛市作家协会会员,《鲁南作家》特约编辑,出版小说散文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