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戴约瑟 上海人 副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上海作协会员。曾获《上海五一文化奖》诗歌银奖、内蒙古风情全球歌词大奖赛三等奖、香港紫荆花诗歌大奖赛二等奖等省市以上诸多奖项。荣登中国诗歌网上海频道“上海诗人榜”、世界诗歌网上海频道“论坛元老”。先后任《上海诗报》编委、《长衫诗丛》副主编、ACC上海国际惠风文学社和新金桥诗社顾问。已出版个人诗歌专集《上海,请听我说》、《城市布谷鸟》;出版诗歌合集《浦东诗人十五家》。
走在绿草地(散文诗)
文/戴约瑟
一.
我一生都神往,走在绿草地。
哪怕眼前的草地已经遥远,而遥远的草地却恍惚眼前。
北疆草原,启蒙我的青春:绝不能纵容畜牧的无度。每棵小草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这一点,连狼群和鹰隼都知道:该怎么对付祸害草地的天敌。
雁归江南,如今我已无法原谅:任何绿地上车轮与皮鞋的愚狂。
只渴望理解:尊重绿草地吧,就像尊重我们自己,尊重我们的祖先和未来。
二.
我常常驾驭歌声的马背,奔驰青海湖畔金银滩。
有牧羊女卓玛相伴:粉红的笑脸播阳光,明媚的眼睛洒月光,绿草地就是超脱尘世纷扰的天堂。
若有她深情的鞭子再轻轻抽打,并肩驰骋的我,心底会流淌又一支传世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啊,这世上有爱的绿草地最美!我不可能成为西部歌王,但甘愿做卓玛眼中的小羊。
三.
不经意打开泪湿的记忆,忍不住重返梦回千遍的蒙古包。
绿草地,母爱的大海。谁能忘:最饥饿的岁月,草原额吉的怀抱,便是上海三千孤儿最温暖的家。柔弱的肩膀,抵御了狼牙、风雪和沙暴;乳汁和血液,安康了每个“国家的孩子”。
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说:这世上哪儿比额吉的大草原更可敬。我非孤儿,只想做一棵额吉的小草。
四
长江、黄河、澜沧江尽头的三江源,激活了我的敬畏。
难道只是蓝天、白云和雪山、冰川,才恩泽了这颗世界屋脊的宝石?谁没见湖畔的帐篷、经幡、牦牛、羊群,怎样精心善待这片鲜绿?
可牧民又指向高压线杆顶的人工新鸟巢:是哪位天使,不仅为牧场带来光明和温暖,又让大鵟世代无忧,警监草场,免遭鼠、兔蔓延枯荒?
绿草地,星光和灯光下入梦,这是世上人和自然最和谐的净土。我不是教徒,却祈祷这绿色神奇的永恒。
选择相信时候的事先考量
今音(雍赓)评论:
在《走出绿草地》这首散文诗当中,首先看到的是人性的闪光点,在第一章节的第一行“我一生都神往,走在绿草地。”穷文富商的理念在这个地方遇到了颠覆。比如,不是为了金钱屈尊在某个流派门下,“哪怕眼前的草地已经遥远。”
像这样的散文诗语言,都是带有了洗礼般的特征,这是因为在经历的太多太多之后的顿悟。散文诗在第二章节和第三章里面,提出了一个有几次的问题。这是把历史凝练和概括之后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仅仅属于个人。
人生下来都是为了活着,而支撑活下去的信心是什么,是“绿草地”。这时候所看到的是人物的观察能力非同一般。而这首散文诗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祈祷这绿色神奇的永恒”。它和名利毫无关系。做人的良知也在这首散文诗里应有尽有。
同时,能够吸引人的地方还有,这首散文诗,是真实的人生,还是梦幻一场?“长江,黄河,澜沧江尽头的三江源,激活了我的敬畏。”能够支撑生命前行的不但有“绿草地”,而且还有“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把这一些和第三个章节里面的有几个联系起来,它就是一个轮回。
比如在今生今世,使我们看到了这首“走在绿草地”的散文诗,它不是上一世的作品,它是现代诗。这首散文诗甚至还折射出,我们都是普通人这样的理念,而作为普通人来讲,在牵扯到利益和权势这东西时,置身事外,作为选择,它也是摔打出来的教训。
作者:戴约瑟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