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是我处境极为艰难的一年。长时间糟糕的处境,如同一张强大而有力的网,将我紧缚其中,难以挣脱。心思灰暗,这一年的时光,便长成了萋萋青草,满地荒芜。等着、盼着、熬着、希望尽早捱过去……
那一年,难得的美好回忆 ,便是西湖之行了。如果把江南比作一个风姿绰约、明眸善睐的美人,西湖便是这美人的眼。如果把江南比作一副旖旎瑰丽的锦绣画卷,西湖便是这画卷上最夺目的花。如果把江南比作一首婉丽清雅的诗,西湖便是这首诗中最美的那个词。多年来,一直想去西湖而不得,对西湖的眷恋摇曳缱绻,西湖便成了心中一片葳蕤的影子,幽幽爬满了我的思念。
在极度糟糕的情况下,我想给自己放个假,想去渴慕已久的江南走一走。杭州西湖,是我的首选。
我特意定了西湖附近的酒店,离河坊街很近,步行十分钟左右即可到西湖。去时,正值秋季,天气已凉。刚开始,我是有些失望的。这就是我心心念念的江南吗?魂牵梦萦的江南杭州,看起来和别的城市也无甚区别,千篇一律。而西湖,除了大一点,和北方的湖泊也并无多少不同。我一直把江南比作一位绝代佳人,而当我来到这位佳人身边,却发现,这位佳人美则美矣,然眼大无神,呆板无趣。我魂梦里那氤氲缠绵的江南气息呢?我没感觉。但,既来之,则安之,我绝不辜负这趟西湖之旅。
我从景点柳浪闻莺进入,走近西湖。湖畔的杨柳依然袅娜,纤丝垂碧。只是不见黄莺飞掠。我走到湖水边,凝望着西湖。本以为,见到西湖,定会如同女子见到朝思暮想的心上人一般,激动不已,凝噎半晌。然而此刻,我居然没什么感觉,我也感受不到西湖的亲切与深情。在来杭州之前,我坚定不移地相信我前生就是杭州人,家在西湖畔,而我真正身临其中,却感觉如此陌生,如此疏离。我开始怀疑我前生是杭州人的想法。我沿着湖畔漫步,我试图走进西湖本身,而感受如此隔膜。
想象中本该随口而出的那些古人关于西湖的名篇佳句,此刻宛如商量好了似的,在心底蛰伏不出。我竟很少想起。水波微泛着白光,身畔细柳轻蘸着湖水,微微拂动。夕阳漠漠,在水面上映下金红色余晖,随水波溶溶荡荡,倒是给秋季西湖增添了一些富丽之气,别有一番韵味。我想象中,西湖的荷花们,会在丽日晴空下,梳理好妆容,婷婷微笑着等我到来。怪我去得晚了,荷花已开败,只留下一片片残枯的荷叶,挨挨挤挤,向世界昭示着最后的热情。
想象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水边建着小亭子,亭中游人数几,在亭中凝望暮霭沉沉的荷花,如果此时再洒下一场秋雨,泠泠敲打在荷叶上,就是留得枯荷听雨声了!但也是赚它秋雨不成珠啊!李璟的诗词里,最喜欢这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如慨叹美人迟暮,倒也正应了眼前的景,只是其时秋风沁凉,西风未到而已。我有些后悔,应该选择春夏之交时来才好。
西湖很大,我绕着湖边走了三四天,才把西湖转完。我走到了著名的断桥。断桥是一座令我失望的桥。它就是一座及其普通的、由水泥马路铺成的桥而已。晚上,断桥上的游人们仍兴致盎然,来来去去。到了白天,更是游人如织,热热闹闹。我走下断桥,走过白堤。白堤也只是一条连接着断桥和西泠桥的水上公路而已。时值秋季,我自然见不到白堤“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喜人春景,随处可见的饭店、店铺,游人熙熙攘攘。原以为我会诗意盎然,原以为我会文兴大发,可是通通没有,我居然平静地走过,心中未起波澜。
有一个地方是一定要去的,那就是孤山。找不到孤山的踪迹,看到有一座中山公园,想着进去稍微逛逛也好,没想到孤山竟在这公园之内!我走进公园,看到石壁上孤山两个低调的红字,心里激动了一下。很意外!很惊喜!旁边亭子里,一位白发老先生正在吹奏,奏的是笛是箫我想来已记不清了!那乐声悠悠回荡在上空,如月华一般浩淼,似白云一般翩然,让我心里不由地沉静下去,只想在这乐声弥漫里闲坐,便是一生了。乐声衬着孤山两个字,越发清幽。我很想多听一会儿,但我最终没有多做停留——我要去拜访孤山的代表人物林逋。
北宋林逋的山园小梅,可谓咏梅的绝唱,山园小梅一出,令多少咏梅诗失了颜色!后世无数咏梅诗文,甘拜下风,望尘莫及!只有真正的隐士,才写的出这样漂亮的咏梅诗!在历史长河中,林逋只是极清淡的影子,他的身影,闪烁在他的几首诗词中,和他“梅妻鹤子”的传说里!终身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何等浪漫,又是何等孤独!正应了孤山这名儿!我对林逋不能不起敬意!我为林逋而访孤山,多次辗转打听,几经奔波,终于找到了林逋的墓。
我以为,林逋墓附近,总植有几株梅树吧!可是竟然没有!当然更没有仙鹤了,只有一座放鹤亭!林逋的坟墓,青草离离,毫不显眼,没有一点孤山主人翁的姿态,与他隐士的身份正相宜。墓中人的风骨,横贯古今,清气长存。我凝望着林逋的墓,只觉得静,周围静,心也静。
继续走。西泠桥,我喜欢这个名字。西泠,读之朗朗上口,有一种水清澈流动的感觉。名字如此诗意,桥也只是一座及其普通的桥。春水碧于天,想来真是美极了,而西泠桥畔的秋水,并无春水的鲜活与妩媚,虽仍是绿波涟涟,却已透出萧瑟之气,颇有一种看惯世事变幻、荣辱不惊的淡泊。我走过西泠桥,苏小小墓便热热闹闹进入我的视野。
苏小小,南朝名妓,风华绝代。妾乘油壁车,郎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诗很简单,情意却深,苏小小的美貌才情与爱情故事历来为人津津乐道。佳人葬在西湖这样的佳地,倒是正相宜。美人生前名动天下,死后身畔也仍然热闹。墓周遭,绿水围绕,风和景明,游人纷纷。人们爱围着苏小小墓转,顺带摸一下苏小小墓,认为这样会“有好运”。我本想好好凭吊一下苏小小,但走到这儿的时候,我已精疲力尽,各种情绪消磨殆尽,只能与佳人匆匆一会,便只好打道回府去休息。
翌日,因为逛得脚疼,我干脆骑了一辆共享单车环游西湖,却忽视了单车对长裙的危害。才骑了一会儿,我便觉长裙一紧,低头看,原来我的长裙被卷进了车轱辘里。我抻了抻,抻不出来,长裙紧紧夹在车轱辘里,一丝不动。我自己也被裙子拽得动不了,站在车上,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尴尬之极!这可是我最喜欢的一条半身裙啊!看来是保不住要报废了!
正焦虑时,有两个女生、一个男生结伴而来,都是十七八岁的样子,看样子像同学。她们看到我的情况,忙俯下身来热情帮忙。我的长裙在三名同学的小心抻拽下,终于慢慢从车轱辘里出来了!裙子还好,只有一点点轻微的磨损,不细看看不出来。我欢喜地向三名同学道谢,三名同学离开后,我心中仍溢满深深的感动……
在阳光清澈的上午,我来到苏堤。与白堤一样,苏堤不仅是一条惠及杭州民生的堤,更是一条充满历史人文气息诗意盎然的堤。但它看起来,也仍是一条普通的水上公路而已。苏堤北侧一边,便是有名的“曲院风荷“。对于喜爱荷花的我来说,无缘见到曲院风荷盛开时的美景,只看到水面上一片已带枯残的荷叶,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现在秋天,当然更不可能看到苏堤春晓的美景了!我只能感叹自己来的不是时候。
我走过曲院风荷,走过苏堤春晓,遥望三潭印月,走过花港观鱼,走过苏堤六桥,打动我的,是桥畔一丛丛临风而开的叫不上名字的粉色花朵。花朵之美,如美人染着淡淡红晕的脸颊,清丽娇媚,傍着苏东坡赐名的石桥,临着浩淼的湖水,才真正有了几分江南的味道。
苏堤南畔,便是苏东坡纪念馆。馆外花木扶疏,紫色小花点缀在绿丛之中,煞是可爱。馆内很安静,一楼有苏轼的历史资料,二楼是四壁满满的字画。楼外杨柳清风,犹自舒展而舞。

苏东坡,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高峰,一个耀眼的符号。他因新旧两党之争,屡遭贬谪。他被贬到哪里,就造福哪里:办学、筑堤、打井……苏轼在西湖的功绩,三潭印月为证,苏堤为证,六桥为证。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的西湖,多少改变了当初的模样,西湖却仍还是历史中的那个西湖。西湖上,永远流荡着苏东坡的传说,闪耀着苏东坡的影子……
因着苏小小、白居易、林逋、苏轼等这些人,西湖由一座普通的湖,逐渐成为了中国人文风景最胜之湖。西湖能遇到这些人,幸甚!这些人与西湖相互成就,相得益彰。没有任何一座湖,能达到西湖这样的水平与地位。西湖一派无意争艳的慵懒自在,却因其浓厚的人文底蕴,仍冠绝群湖。
初时到来的小失望,逐渐散去,西湖的大气雍容,令我心折。守着西湖,如同守着一个繁华绮丽的旧梦,令我眷恋,不想离开。但外出时日已多,不得不回家了。定的早上的车票,临走时,我再次来到西湖边,流连复流
连,依依不舍。但愿来年有时,还可
再游西湖!(图片源于网络)
作者简介:盈盈,河北人,自小古典情结颇浓。闲时爱写些古风小说,或感慨成诗。光阴荏苒,愿微笑前行,不负岁月,永葆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