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游青龙峪
信义庄
想着,盼着,憧憬着,终于来到了周末,在队长的带领下,一行九人,兴高采烈地踏上了青龙峪环行8公里350米的行程。
经历了上周的狂野,考虑到新人的加入,本周的安排就像一次春游。
春天,总是讨人喜爱的,哪里都洋溢着浪漫的气息。车行驶在彩西路上,路旁一簇簇金黄的连翘,一株株娇艳的海棠,偶尔一闪而过的杏花、桃花、紫叶李,把春的气息渲染的愈加浓郁芬芳。春光明媚,春风荡漾,空气中丝丝的香甜四处弥漫、肆意张扬,令人心旷神怡。
车在青龙峪口刚刚停下,队长就神秘地提醒大家,传说青龙峪里有青龙,请大家说话小声点,否则惊扰了青龙,大山和村民会愤怒的!
背起行囊,沿着峪口西面的防火道,我们悠悠地开始了今天的旅程。
“春风它吻上了我的脸,告诉我现在是春天……”,春风微拂,歌声蓦然在心底回响,幸福溢满心间; 山坡上,一簇历经寒冬,仍缀满累累果实的“娃娃拳”,令人恍惚,儿时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梯田里杏花、李子花竞相绽放,那晚来的碧桃,也悄悄露出了羞涩的笑脸;果园里,梨花含苞,树下的羊蹄花开了,蒲公英正在赶来的路上,苦菜花也已急急启程……。“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没有了整齐划一,这参差不齐的各色花儿,道是更加令人赏心悦目。
有人说,桃花开,杏花败;也有人说,桃花落,杏花开。但看这山野,那杏花,却是开者有之,落者有之,含苞待放者也有之 ,就是那一棵树上,有的也是三者兼备。至于那桃花,山谷里的已经娇艳欲滴,山腰的却仍是豆蔻年华。看来,这什么事,都不能一概而论,“真理跨前一步都会成为谬误”。
驴行,平坦的路总没有多少。循着那一排挺拔高大的榆树,眺望着其上的喜鹊社区,嗅着山野中弥漫的花香,在“啾啾”的鸟鸣声中,一行人满怀喜悦地踏上了一条山野小路。
小路蜿蜒但并不崎岖,走在上面竟是十分的有趣。初始, 小路以沙土为主,两旁植被稀疏,黄栌、杏树、侧柏等杂居其间,盛开的连翘或远或近不时跃入眼帘,山野味道渐显。再行,小路渐以碎石为主,植被渐行渐密,稍不留神,不是脚底打滑,就是被枝条吻上额头、脸颊,抑或被荆棘扯住针灸,山野之味越来越浓。再行,灌木愈加高大稠密,竟有遮天蔽日的感觉;脚下,人移影动,树影斑驳,珊珊可爱;令人意外而惊喜的是,这路竟越来越有路的味道了。先是一块、两块,并不连贯的石板散落在路上,石板打磨的痕迹十分明显,难道这是一条古道?很快,疑惑就成为了现实。折过一个弯道,一条幽幽的古道就猝然呈现在了眼前。
看这古道的风格,与那从小岭到大岭的古道竟如出一辙,那古道明确记载已愈千年,这古道那也一定不会少于千年。小岭古道这几年似乎有点家喻户晓的味道了,探寻之人络绎不绝,而这古道,却是养在深闺无人识。看路上的杂草和厚厚的落叶,想来,平常是很少有人光顾的。
队长讲:这条古道没有任何的记载,来过的人很少,他也只是秋天来过一次,红叶中穿行的画面和感觉,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回去后沉浸其中,好几天拔不出来。这条路,据说当年李世民的大军曾经走过,是真是假已无从考证,但从周边“拔槊泉”、“跑马岭”等众多与李世民有关的地名来看,传说还是很有道理的。
古道遗存十分完好,大多路段仍保留着原生态的样子。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路间的杂草和两旁的树木了。古道线路的选择也非常讲究 ,路在两峰之间的垭口通过,无形之中降低了高度,为行人节省了不少的体力。另外,路并不是直上直下的攀爬,而是顺势而为,曲折迂回地一点一点接近山顶。这样一来,无论你是推车、挑担还是漫步,都会比较的轻松。在转弯的平坦之处,歇脚回望,远山层峦叠翠,山下溪流淙淙,鸡鸣犬吠,炊烟袅袅,心情必是十分的愉悦舒畅。
从山脚到山顶,这路曲曲折折竟有十几道弯,若从空中拍摄,其“之”字型的形状必是十分壮观。此时,路旁植被除连翘盛开外,基本皆未苏醒,若你在炎炎夏日前来探寻,枝繁叶茂,青山叠翠,穿行其上,那曲径通幽的感觉定会让你流连忘返。路旁长满了一棵棵高大的黄栌,看路上厚厚的落叶,想想斑斓的秋天,这古道该有多美?待到秋日满山红叶时,我一定要重走古道。
大约50分钟左右,一行人在说说笑笑中,轻轻松松来到了山顶,一扫往日登顶的疲惫。
古道在山顶继续延伸,两旁的灌木竟变成了一色的柏树,这柏树,也就几十年的时间,但肃穆的色彩却衬托的古道更加宁静悠远。一片绿色中,一枝红杏出墙来,渲染的古道春意盎然。
前行十几分钟,一方形巨石横在路边。这石方桌大小,西有茂密的柏树遮挡,东是一不高的山坡,上面稀稀落落的有几株杂树,几只雀鸟恰在枝头鸣唱;南面一株野桃,刚刚露红,北面一株山杏,鲜花朵朵。此处平坦开阔,是一处避风歇息的绝佳之地。同行的资深驴友李大咖说:这里一定是古人歇脚的地方,我们也在此小憩会吧!此地如果大家喜欢,中午返回时,我们就在此午餐。
停留片刻,一行人继续前行,古道很快便掩映在一片荆棘杂草之中,两旁树木消失殆尽,荒凉沧桑的感觉顿然袭上心头。想当年,古人在清晨或傍晚,行驶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该是何等的感受啊?
越过一个小的垭口,眼前豁然开朗,满山遍野开满了金黄的连翘,什么是山花烂漫,大抵就是如此吧。济南周边,春日连翘盛开的地方很多,但能在品味古道的同时,赏玩连翘花开的地方,却只有此处。置身其中,仿佛像是在花海中傲游,又像是在与古人一起踏青雅会。
古道依山势在山腰处蜿蜒前行,一簇连翘气势非凡,将古道遮去大半,大家纷纷驻足观赏。拨开前行,转过一个山坡,只见簇簇连翘满布山峦,阳光下金色熠熠,似画笔,肆意皴染了整个峡谷,把初春的青龙峪装扮的更加艳丽多彩。
此段古道险峻秀美,依山而开,许多路段都是凿石而成。在接近山顶之处,有几十米巧借天然岩石而就,逆光下,只见上面凿有一道道长长的防滑石槽,令人赞叹又感慨,当年筑路者该是怎样的智慧,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啊。
此段路上,灌木丛生,悬崖边有一株即将开花或发芽的木本植物,粗壮茂密的枝干探在古道其上,忍不住让你探寻缘由。令人意外的是,队伍里竟无一人知悉说清。晚上回到家,赶紧翻书上网,一番的折腾,终于明了。想不到这植物竟是茱萸(山茱萸,又称枣皮),但是不是那“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就不得而知了。
古道仍在继续延伸,据说旧时可直达泰安,如此之长,超出想象。是继续前行,还是折回下山,经过一番的民主,队长集中大家的意见,选择了折中的线路。队伍不再沿古道前行,而是从左边山路迂回,然后沿“空心山”山脊下山返回。这方案虽说有人提出异议,但考虑到新人的加入,队长的决策还是十分的英明。
离开古道,心好像一下没有了依靠,情绪也莫名的低落,这荒山野岭,还能有啥?不曾想,接下来的一段驴程,竟也别有味道。
先是来到一处平台,但见荒草萋萋,乱石林立,乏善可陈。队长指着不远处一棵盛开的山杏说到:那棵杏花还是很美的,后面还有一棵桃树,开花时也非常艳丽,喜欢的女士可以过去拍拍照。但说了几遍,竟没有一个女士前往,道是一位男士不知出于何种心态,讪讪地走了过去。
看队伍丢了士气,队长便领着大家拐向北面的一个山包。站在这里,青龙峪峡谷尽收眼底,壮观俊美的景色一览无余。不知是视觉疲劳,还是其它的缘故,大家竟表情漠然,无动于衷。拖在后面的我,急急跑去,结果慌不择路,让荆棘刺的疼痛难忍,心情更是愈加的失落。
快看,快看,那里有片芦苇!一位女士兴奋地大呼小叫着。什么,什么?这山顶干旱缺水怎会有芦苇,不是开玩笑吧!循着喊声观望,那南面的山腰处,竟真的有一片芦苇随风摇曳。我的神啊!这大自然也太令人惊喜了。观望间,几位女士早已手舞足蹈地没入了芦苇之中。队长自是不甘寂寞,也兴奋地加入了寻欢的行列,队伍的气氛也一下爆棚。
水边芦苇常见,这山顶的芦苇的确罕见。只见这片芦苇,高大、茂盛、稠密,六七人隐入其中,竟若隐若现;惊奇的是,历经寒冬,这芦苇好像并未干枯,那随风起舞的姿态似乎愈加妩媚。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愿世间所有的美好永驻,愿所谓的伊人永远幸福美丽平安健康。
在这片芦苇上方不远,竟然还有两棵山杏,一棵含苞待放,一棵花团锦绣。几位女士经不住诱惑,纷纷前去折枝、拍照。为求一张美图,有位女士竟不惜单膝跪拜,乐的大家好一顿表扬。
这山、这景,看似平淡无奇,却也惊喜连连。穿过一片密密的黄栌,走过一段长长的斜坡,队伍来到了一块不大的平地。先是一片刚刚吐芽的红色枝条深深吸引了我,其后是一片枯死的树干。这成片红色的植物,自己是第一次见到,据说是一种叫做“红蔷薇”的植物,其果实可吃,但是否准确,没有多方求证,不敢肯定。这枯死的树木,细细观察,上面竟缠满了密密的藤条。几根细细的藤条,竟能缠死一棵高大的树木,不禁令人唏嘘,让人感慨。
越过又一个垭口,一片柏林出现,穿行其中,一丝清冷的感觉轻轻袭来。想夏日穿行此处,必有泰山“快活三里”的味道。马上就要到达李世民“溜马岭”了,走在前面的一位女士突然兴奋地喊到:快看,这是什么话,有认识的吗?我赶忙紧走几步近前观看。只见一株紫红色花朵、金黄色花蕾,毛绒绒的植物赫然开放在路中一块顽石旁边。这花我认识啊,小时候家北山自留地旁的草甸上,每年都有数株怒放,只是近几年越来越少见了。这花老家称张“老姑子花”,学名“白头翁”。一般开在低山灌草之中,开在如此的山地树林之中,实属罕见。
走出这片柏林,来到“溜马岭”上,耳听着不远处的阵阵犬吠,凝望着寂静的山峦,那“万里长江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诗句,悄然浮上心头。这世间,那有什么永垂不朽!
下行,一路下行,突然,一处连翘林横在了眼前。密密的枝条缀满了金色的花朵,挤占了小路大部的空间,每一步前行,不是从花下钻过,就是要用力地将枝条拨开。这样痛并快乐的行进竟有数十米之远,让一行人饱尝了连翘的馨香,过足了连翘的花瘾。
刚出这片花海,瞬间又掉入了一片不知名的草海之中。一个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孩子,草是最不陌生的,但如此粗壮、挺拔、排列整齐的野草还真没见过。看来这无论是“行万里路”,还是读“万卷书”,自己做的都太差了。
沉思中继续前行,不经意间,悬崖边一株灌木上的一个鸟窝映入了眼帘。鸟窝虽小,但却十分的精致、牢固,惹人喜爱。鸟窝现在并没有什么鸟儿居住,想来这候鸟,此时,也许正在从远方飞来的途中吧,或许用不了多久,这鸟儿的家园又要其乐融融,热闹非凡了。
时间不早了,大家抓紧到这里合个影,留个纪念。经历了近四个小时的驴行,十二点左右的时候,我们又回到了那布满乱石、荒草的台地。平台上的那棵杏树,初看时其貌不扬,此时近前观赏,不仅感觉其野性张扬,更觉其柔情似水。挑逗的一行人个个兴高采烈,无拘无束地争相与其合影留念。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旅行没有不结束的行程。此次的驴行已经接近尾声了,但上山时,那方形巨石前聚餐的约定谁也没忘。
快步来到那方巨石,每个人各显神通,纷纷拿出了各自精心准备的午餐。那尹女士的大饼、咸鸭蛋,队长的炸刀鱼、炸偏口等等,让人胃口大增,有的男士,忍不住掏出“矿泉水”,滋滋地灌了几口,那幸福的样子实在让人羡慕。午餐谈不上丰富,但每个人脸上的笑容却都是真诚无邪的。午餐在几位女士举着鲜花蹦高的欢呼声圆满结束。
补充完能量,打扫完战场,一行人悠哉游哉地拐进了“空心山”密密的柏林,在寂静的山林中,沿着一条幽幽的小路,不紧不慢地向山下走去。此时,一首熟悉的老歌,《再见连翘花》蓦然在耳边响起。
微信热线: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