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管龙根,中华全国知青作家学会理事。自由撰稿人。诗歌曾获全国知青文学大奖赛二等奖。其作品在海内外华人作家圈有影响。
伸出手
文/管龙根
伸出手
采遍天下所有的光
涂抹这个世界
我已把一半人生交给黑暗
怎么路上还有那么多阴影
眼见白昼滑入深渊
子弹在追赶
伸出手
我要把安宁紧拽
在黑暗中释放
不必解释
黑暗中有多黑
只要有一点光芒
安宁才会浮出水面
伸出手
我想触摸废墟的呻吟
2023年3月26
能够把思维变成回响的作品
今音(雍赓)评论:
这首诗歌一遍遍在脑子中回荡,刺激着我们的神经,这首《伸出手》和前一阶段的《数数》可以作为姐妹篇来看待,《数数》是作者再次冲破瓶颈的初端作品,而《伸出手》是冲破瓶颈的末端作品,这标志着作者的创作能力又登上了一个更高的境界。
境界的构造完全来自于自我内在的一种领悟方式,它区别于其他作者的不同就在于用自己的体验而构筑的语言,所传递精神的别样。比如,不跟风,不忽悠,不献媚,不盲目承担使命,不吹嘘,不浮夸,甚至还不傲视,不仗势依势。眼下很难得很少见了。
价值观不一样,创作的诗歌也会不一样,然而,对这个不一样的认识,非常需要众说纷纭这一类的形式来进行佐证。又如,这首诗能够把关注的视角向下。关注苍生的并不多见,它的特征在于服从的是自己内心,而不是听命或指认的那种。
诗歌三段,提出了一个有利用价值的作品,才是一个有用的作品,如果一个作品连叫别人利用的地方都没有,那个作品也就变得可有可无。只有这样,才有合作的基础,比如评论与这首诗歌的匹配就是如此。
这首诗能够在表达语言的亲和力方面多些关注,它和获得更多的读者并不矛盾是在于睿智,容易把诗歌的艺术性作为特征,并以其机趣性来独占鳌头。前提是能维持生活现状时,它的审美空间和激发自我的动力感会更好一些。
如果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了,像这一类的精神就要暂时靠边。首先是能够维持生活的情况下,然后再去倡导精神。否则,“伸出手”会显得软弱无力。问题是“采遍天下所有的光”,然后“涂抹这个世界”(参考第一段第一行至第三行)。这就涉及到诗歌的力度,其中也包括抵挡的力量如何。
这些有关得与失,也需要考虑。比如考虑三段的排比关系,从前两段的平衡陡转到第三段的戛然而止,这其中发生了一个突兀的旋律之变,它和前两段每一行的尾音的双音节,形成了一个平衡而不觉得拖沓。否则,很容易会出现一个拖沓作用,尤其在默读的时候会产生这种感觉。
这一些,都是从这首诗歌有利用价值的这一个角度来理解的。比如理解第二段的第二行“我要把安宁紧拽。”这其中有两层意思,一层是,紧拽需要力量,一个是自身的,另一个是外界的。这两个,哪个重要。另一层是,紧拽的上限与下限。像这样的考量,放在不同阶层人的面前,都会作出不同的答案。当然,还没有考虑到排它力因素。
更何况,诗歌题目是“伸出手”的多义性使得诗歌的内容变得复杂起来,它所引导的深入思考的含义扩展,已经趋向多义和多元。在认真阅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思考,反之,就是不了了事。损失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再来思考这些所谓的道理时,容易解决的还是“伸出手”的问题。另外,还有“伸出手”的一个互动策应关系也会成立。在这里可以确认的是第三段的第二行,“我想触摸废墟的呻吟。”首先,这是一个具有亲和力的行为;其次,它有益于缓解社会矛盾,第三,能够使社会结构趋稳,不至于动荡。
作者:管龙根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