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笔名,夏雪,安徽省作协会员。安徽铜陵。早年下乡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曾在三师机关工作。
审美
文/夏雪
春雨绵绵,乍暖还寒;朦胧岁月,时隐时现;我渴望久违的太阳,季节却在一往无前的阔步中流浪远方。在一曲舒缓柔情的小提琴乐曲中,我心静如水,仿佛身处世外桃源。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却万里挑一。哲学家张世英说:“人生有四种境界,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审美境界,而审美这是最高境界。”不是非要去美术馆、去看艺术展才叫审美。木心先生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连知识都救不了。”现在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却很多;文盲可怕,美盲更可怕。你看这是上海常德路商铺部分招牌用的是黑底白字,并搭配路边一排整齐的小白花,让人有灵堂的感受;这是北京大观园的蜡像,林黛玉、贾宝玉、妙玉都长成了这样,好好的蜡像馆变成了鬼屋,会不会吓坏小孩子呀?我越来越觉得今天很多人穷,穷的不是物质,穷的是审美,里面有一句诗写道:清风朗月,不需一钱买;说我们的审美力和物质无关,和知识无关;只和心灵有关!
中国古代的农民不识字,但他们会把墙砌得雪白,墙角会种上几株蔷薇,他们也许没听过“云破月来花弄影”,但是他们知道白墙红花悦己悦人,我们过去的审美多让人赏心悦目。有人常说真善美,但其实一个不懂美的人怎么会懂得真和善呢?之所以有人不懂美,是因为这些人有太多的目的性了,目的性会让人的心灵被奴役,让人的心灵被绑架,一个被绑架被奴役的心灵怎么能够感知美呢?审美让人摆脱目的性,获得自由感!我们看一朵花很美,你就不要去想这朵花对你有什么用;我们看一轮明月很美,你就不要去想这片月光对你有什么用;我们获得的完全是生命的体验,是精神上的愉悦。庄子对美的阐释则最为透彻,他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树木生机勃勃的葱嶸,天上变幻不定的白云,山似眉峰起,水似眼波横,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容......不由得让人心旷神怡
村上春树说:“在自己喜欢的时间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对我而言,这便是自由人的定义。”一曲仙笛冲天外,惊动王母西瑶台。月宫难锁心无奈,万水千山畅开怀。听歌和赏曲是一种修心,开心时,听的是旋律;伤心时,听的是歌词;动情时,听的是共鸣;心痛时,听的是自己,在别人的故事里对号入座,自愈内心。人生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是生存。当一个人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做自己最热爱的事情时,就会产生心流、产生灵感,是热爱让心流涌动。“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仭,无欲则刚。”愿屏幕前的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一路有良人相伴,编织一朵雨花,兑換少女的心事。何言苍桑手,妙音指间流?魂牵天地外,清泪满衣袖!能舍者,天地不弃;即得者,问心无愧;审美者,是无往不胜的个人救赎;审美能取悦自己者,是另一种坚强!!
二零二三年三月二十七日
为健康而写的本质追求
今音(雍赓)评论:
读《审美》会发现写作是为了追求健康的道理,一旦被定位目标之后,从本质而言就不大会迷失。如果为其它事情而迷失本质,就有点得不偿失。比如文章说,“开心时,听的是旋律;伤心时,听的是歌词;动情时,听的是共鸣;心痛时,听的是自己,在别人的故事里对号入座,自愈内心。”之所以要引这一小节短文,是为了论证为健康而写比什么都重要。
会审美也是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比如,情有所动。动于相见便是缘分,动于合作就是朋友。动于是非,便是寻衅,动于肝火,也是疾病。这些能动,也可以叫作主观能动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往往打倒自己的并不是别人而是自身。其过程也包含着一个对自己的审美过程。
比如,会不会发现和肯定以及坚持自己的长项,它作为审美的一种方式,与其掌握或放弃,就是能否爱护和保护自己,这也是审美的一个要求,求能与自身知识和修养接近的人相识或相知。
保护自己和完善自己也是审美的一个要求。否则就失去了审美的意义。这样认识,也是对审美唯固态的狭隘性认识的颠覆。有时候会看到有些懦弱和无能的生存空间会被对方掠夺,比如相处的语言环境容易引发怒火的挤压因素。
把常识中的固态审美引申到了动态审美当中的具体行为人身上以后,这时候的审美会显得更加复杂和直观。剩下的就看你底气如何了。具体讲就是竞争。如竞争不当文盲和美盲;竞争当一个自由人来“取悦自己”。这条路很长,在走的时候不容易就是了。
作者:夏雪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