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鲁班巷″
文/苏志刚
又是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蔚蓝色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我站立在窗前,遐思着童年的往事、往物。每个思绪,每个片段,勾勒着一幅幅彩景。古老的岳州城有着那古老、古香、古色、古朴的风格,岳州古城的美景带着我怀旧的情感就像一帧一帧的画面,在眼前欲停欲失,我不由自主地被卷了进去,或是说像电视剧那样穿越到了从前。

钢笔画 苏志刚
老岳州城的小巷子很多,至今几乎消失殆尽,保留下来的也不像它原来的样子,有些名不符实。尽管这样,还是能起着提示的作用。
位于梅溪桥东端,通往老火车站必经的芋头田路中段,有条很不起眼的小窄巷,小巷的尽头是老印山。快到巷子的尽头有座像清式宫廷样全木结构的寺庙。门头木匾上雕着四个大字:″万世匠师",右边有一雕板上刻着″重修公输子庙碑记″ ,碑记下落款为"清光绪三年解普公为是″字样,鲁班姓公名输子字鲁班,这就是左证,这就是″鲁班庙″。也是这条小巷为什么叫"鲁班巷"的来由。
过去谁家要兴土木造房,都得去鲁班庙敬香,祈求保佑平安落成。这年,我外公又想在被日本鬼子炸毁的屋基上重新建房,选定黄道吉日进庙烧香,我也跟着去了。别看我把寺庙形容像清式宫廷样,其实很小,宽不足三间,进深不到二间,门两边合抱石鼓,开六角花边门窗,檐下便是一斗三拱式结构,典型的鲁匠神笔。神龛上的鲁班塑像熠熠生辉,手执墨斗,两眼疑神地思考着。

鲁班是匠人们敬奉的祖师。鲁班庙不属佛也不属道,是民间自发集资所建的寺庙,平时很少人敬香,但每年的五月初七是鲁班祭祀日,这天却十分热闹,全城的木匠、泥瓦匠、石匠、铁匠、油漆匠、竹篾匠、纸糊匠、架子工匠等匠人都休假,穿带整齐,来到庙前齐集,互道问安,上供焚香,三拜九叩大礼后,抬着木雕鲁班祖师串街游行,每到一处大户人家都要焚香鸣炮,场面非常壮观。城中的餐飲店、南货店送上好酒好菜,供工匠们吃喝,场面非常热闹,一直闹到傍晚方散。
鲁班发明了很多好的工具,有曲尺、墨斗、锯子、刨子、钻子、 凿子和加工粮食的推子、石磨……还有传说的木头人驾驶的马车、能飞上天三日不落的木鸟、攻城的云梯、多发的弩箭…以及很多神奇的法术。我外公是个木匠,他在世时跟我讲了好多关于鲁班法术的离奇故事,记得最清楚的有两个。

有一大户人家,这家主人大小老婆好几个,大老婆非常刻薄吝啬,对在他家做家具的木匠招待不周,吆五喝六,对工匠们很不礼貌。为头的大师看在眼里,气在心里,散工时大师在大娘的房里作了一法,在大娘的床脚旁插一个凿把,口中唸唸有词:"凿把凿把,披头散发,别人不吓,只吓大妈″。真灵念,当晚大娘进房刚躺下,就见一披头散发魔鬼在她床前,吓得大妈惊叫不止,从此大妈便一病不起,一日日消瘦。请了多个大夫郎中也治不好,医治不行就来神治,他家管家请来了当地乌江道士前来作法,乌江道士三日施法也无济于事,第四日乌江道士说,这是大妈得罪了在你家做家具的木工师付,这是木匠的法术,只有请他来你家收了法术,大妈才能得救。第二天他家备好酒菜,大礼相请木匠大师傅到家,酒过三巡,木匠大师独自进大妈房中作法,口中念念有词:″凿把凿把,披头散发,既已吓过,快回老家″。于是把藏在床脚下的凿把揣入怀中出房,管家忙递上红包,木匠作别而回。当晚大妈喊着要吃饭,几天疗养后大妈的病就全愈了。

夏至过后,天气热起来了,我们兄妹几个坐在竹床上乘谅,外公拿着蒲扇,一边为我们赶着蚊虫,一边讲他在外面做木工的故事。讲的故事很多,只有鲁班祖师爷传下的法术故事留存于心。他说老家黄禾港多年失修的危桥,在一场大雨后垮了,村里决定在原址重修一座新木桥,出资最多的是黄家大善人黄福强,他家有个贼眉鼠眼的管家,建桥的具体事务都落在他身上,他成了不是总管的总管。建桥的工匠都是我外公作仿的匠人,他们起早贪黑干活,半月内便把木桥建好了。验桥的那天,贼眉鼠眼的管家硬说是造桥的木料浪废了很多,又说是主桥墩木材太细小不牢实,总而言之找茬,目的就是少付工资。等人散后,为头造桥的大师付拿着斧头,在主桥墩上敲了三下,口中念念有词:″桥墩高又高,风雨不折腰。管家到此过,主墩摇三摇”。两天后主家分咐管家去城里采购些物资,吃过早饭,管家赶着毛驴从桥上经过,驴在前人在后,驴刚过主桥墩,等管家过时,桥墩连晃三下,幸好抓着毛驴的尾巴才没摔下桥。自此,只要管家过桥,桥墩就会摇晃三下,吓得他望桥胆怯。有天村里来了个算命先生,一边铛铛地敲着小锣,口中念唱着:″黄禾风水妙,港中鱼虾好,林中鸟儿多,收成年年少。赶走管家人,家境自然好″。在外面玩的孩童们也跟着和唱。黄大善人黄福强是个自知知明的人,想想近几年的收入一年少于一年,原只怪年成不好,原来是管家作怪,布善的银钱也被管家克扣了一些。当即把管家赶出家门,并昭告各乡绅都不得录用。这两个故事虽然时隔七十多年,但记忆犹新。

水墨画 苏志刚
鲁班巷口有一间二层的木屋,我的一位同学就住在这里,他爸妈住楼下,他和他弟弟住楼上。到他家玩时,踩在木楼梯上咯吱咯吱的作响,好像整个房子都在摇晃。我喜欢到到他家玩,除了他有个独立空间外,更是因为每次上楼那咯吱咯吱的声音和那像三级地震摇晃的感觉。他爸似乎看出了我的感受, 对我说这间全木结构房子有几十年了,楼梯的木扶手摩得光亮光亮,有的楼板都踩得有些低凹了,上下楼梯时觉得整个屋都在摇晃,但房屋的结构还是完好的。我把这些所见和感受说给我外公听,外公告诉我说,全木结构的房屋的卯榫必须做得松散些,才能适应日晒雨淋木材的伸缩性。这种工艺就是鲁班的造屋"三寸三分″制作工艺。想想古代的劳动人民智慧不比现代人差。地处梅溪桥西面的岳阳第一机械厂,(老岳阳人称为拖修厂)改建为岳阳冷冻机厂,在扩建后院厂房时,拆除了鲁班巷的所有房子,鲁班庙也被拆除,"鲁班巷"从此不存在了。它的消失,可能是除老岳阳城柴家岭外,第二个消失的地方。
p注:部分图片来自网上。

作者介绍:苏志刚,字兴柏,号一枝,国家二级美术师。1940年出生于岳阳市,毕业于华东纺织学院。学画师从刘浮光、白雪石、何健强教授。在单位从事纺织设计、工艺美术等技术工作,在手绘和国画艺术上有较深的造诣。退休后受聘市老年大学教授钢笔画和中国画16年。

查看全文
以上内容为用户自行编辑发布,如遇到版权等法律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官方客服,平台客服会第一时间配合处理,客服电话:18749415159(微信)、QQ:7577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