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晒一晒姜子牙创立的“大周立国策划公司”(历史故事新编)
文/董惠安 图/张嘉琪

话说姜子牙姜太公是西周开国的元勋,比鬼谷子、诸葛亮还早还神奇的智者贤人谋略大师,这无可争议,但要说他也曾是华夏最早的创新创业者,就牵强了;要再说他创办过“大周立国策划咨询公司”,甚至于他的“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也是一句名扬千古的经典广告词,恐怕就要遭人吐槽了!
看官别急,听我道来。
一、早期创业做生意,屡创屡败:“干啥啥不成”
早年的姜子牙,也曾是“官N代”,可惜家道中落,连老婆也讨不上,他只好学做生意,颇似当今长安的北大“屠夫状元”陆步轩,杀猪宰羊都干过,但总不入行,一门心思研究天文地理、星相风水,谋着“读书入仕”的春秋梦呢,六十多岁时在商都朝歌宫廷谋了个小官,总算娶了个老寡妇马氏有了个家。忽一日昏君纣王为讨妲己欢心,决定要建造“腐败工程”鹿台,还指派他当工程监理,他一看这工程要耗费巨大的费用,干脆辞官下海,重操旧业,干起个体户。
当官不成,他的买卖也运交华盖:看别人贩米赚钱,他赶快把面铺清仓进大米,可当他吆喝“卖大米”时,大米价跌,面粉涨价。无奈他又低价出售大米,改售面粉,岂不料面粉价落,大米重新看涨!
叹息之后,他改做牛羊贩运生意。可怜的是上苍总在捉弄他:他贩羊时牛肉紧俏;而他改贩牛时,羊肉又红火了!
唉!难怪邻居给了他一句“点赞”——姜子牙做买卖,贩啥啥不成!
创业失败,老婆也整天闹离婚,骂他“心思都在妲己那个狐狸精身上,让狐狸精把魂儿勾走了!”他无奈离了婚。而他已经将近八十岁了。怎么办?有道是虎老雄风在,他就像当今时代的褚时健一样,怀揣着继续创业的梦想,把目光投向了“诗和远方”——西岐,一个祥云即将升起的国度。
二、审时度势,自我定位,酝酿组建“大周立国策划公司”
话说姜子牙千里跋涉来到西岐,感觉柳暗花明,遍地诗情。虽然听说周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在朝歌城附近一处名叫羑里的大牢里,但西岐都城民风淳朴,人人向善,家家夜不闭户,社会秩序井然。偶尔有人犯法,官府也只在街市边画个圆圈,作为监牢,让犯人站在其中一两个时辰,作为惩戒。这便是“画地为牢”的由来。这和当时商朝的严刑峻法相比,天壤之别。如何自在地生活在这样的国度?如何让天下都成为这样美妙的国度?姜子牙做起了三千年前的“中国梦”。
他胸中风雷激荡,登高望远,分析天下大势、社会潮流,审视自身学历、实践经验,调整职业生涯设计,大胆勾勒新的理想目标,即:成立一家前无古人的“大周立国策划公司”,主要服务对象就是文王姬昌和他的子孙后来,以及华夏众生。目标是“兴周灭商”,推翻腐朽殷商王朝,建立公平和谐的理想国度。
迫于当时纣王无道,生灵涂炭的现实,他的“策划公司”并不敢大张旗鼓,而是暗中运行。他本人集董事长、总经理、总策划于一身,低调隐身于与周国都城隔渭河相望的磻溪山谷中,一方面悄然等待周文王从朝歌羑里大牢里早日归来,一方面撰写整理自己的经典文化产品《六韬》等。
机会不负有心人。在他八十多岁时,机会终于来了。
三、直钩距水面三尺无饵垂钓,大呼“愿者上钩来”!绝妙的路演和广告攻势

且说文王姬昌终于从朝歌羑里大牢脱险归周,急于寻访贤才,振兴周室。而这一切,均在姜子牙预料之中。他的“大周立国策划公司”正式投入运转。推出的第一项举措便是路演加广告展示——他跪地肩扛着一个直钩无饵鱼竿,背对溪水,还让无饵直钩距水面三尺垂钓,嘴里还高呼着口号:“愿者上钩来”!“愿者上钩来”!
过路的樵夫纷纷嘲笑他:“像你这样钓鱼,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
姜子牙笑道:“我不钓水中鱼和鳌,只钓岸上王与侯,宁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
姜子牙绝妙的路演行动和“愿者上钩”的广告词,很快在西岐都城传来,也传进了姬昌的耳朵里。他顿时觉得这用“饵直钩距水面三尺垂钓”者绝非等闲之辈,一定要诚心寻访,迎为上宾。
文王姬昌抱着“自愿上钩”的信念在磻溪寻访到了等候已久的姜子牙,他虚心而诚恳地向姜子牙求教治国兴周的方略,姜子牙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天文地理知识,为姬昌拨云见天,再根据精心策划的“灭商兴周”路线图,让周国的前景豁然开朗。
姜子牙被迎上姬昌所乘的马车,姬昌和群臣一起为他拉车,返回西岐都城。几年过后,随着姜子牙“大周立国策划公司”的一整套内政外交、军事文化变革计划隆重推出并实施,殷商的三分天下已二分暗中归周,殷纣王已面临四面楚歌。
突破经商耻辱的观念束缚,开辟齐国“渔业”、盐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盛局,商贸业让齐地在东方崛起
话说姜子牙先后辅佐文王、武王完成“灭商兴周”大业之后,根据辉煌功绩,被分封到山东齐鲁之地,成为一方诸侯。亡国之后的商王室成员被剥夺了爵位、财产和土地,只留给他们一条做生意的出路,后世把做生意做买卖也叫作“经商”,生意人亦被称为“商人”。但商人地位低下,当时做生意时只能穿白衣白帽,好比“文·革”中的“黑五类”。
被分封到山东沿海地区的姜子牙,看到齐鲁之地土地贫瘠,盐碱地多,却有着丰富的渔业、盐业资源,很有利于商业发展。而百姓也具有重商传统。他和他的“策划公司”与时俱进,因地因时制宜,破除“经商可耻”的观念,推出“农、工、商”三宝并举的宏观战略,在注重发展黍、稻生产的同时,利用境内矿藏丰富、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冶炼业、丝麻纺织业、渔盐业等手工业;还利用齐国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发展商业,推行与列国通货的外贸政策。在这种“农、工、商”三宝并举的宏观战略指导下,齐国制造的冠带衣履畅销天下,鱼盐流通列国,诸侯纷纷前来朝拜,齐国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
至今,山东沿海一带商品经济的发展强于西周故地。这不能不说与姜子牙策划运筹的结果有关!
难怪,有人把太公垂钓的“钓鱼台”,从陕西岐山渭河边搬到了山东海边!
2019.2.26
董惠安,男,汉族,祖籍辽宁海城,出生于陕西宝鸡,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2000年以来在网络上发表纪实文学《一个东北军后代的回忆》、长篇小说《书生沦落半官场》《谁主公平》,在报刊发表大量针砭时弊之杂文,并公开发表历史政论专题片脚本《追寻盛唐雄风》、社会调查纪实《大创启示录——陕西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现实与思考》、长篇小说《神泉》《斜谷》、以陈忠实生平为题材的20集广播剧《呦呦鹿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