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笔名,东方鹤,作家,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自由撰稿人。其作品影响甚广,为海内外华人作家圈所知晓。
《我若哭了,我若笑了》
文/东方鹤
我若是一个后生
谁是那长鞭甩出的吆喝
谁会用烫若火炉的肺腑
鞭策我筚路蓝缕的跋涉
我若是一员兵将
谁是那古老光荣的家国
谁会用痛苦辉煌的历史
装填我忠肝义胆的胸壑
我若是一介书生
哪里有千萤聚成的灯火
谁会以灿若星辰的光明
照耀我奋不顾身的求索
你若是蓝天
我多想是飞向苍穹的白鸽
我若不作风雨阳光的飞行
谁来丈量深广无边的寥廓
你若是老松
我多想是奇香扑鼻的松果
我若不是灵气充盈的种子
谁来复制不惧风雷的胆魄
我若哭了
你就是那条盛我泪水的江河
再以跌宕起伏的奔流
卷走我所有的犹豫彷徨
和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惶惑
我若笑了
我将笑成你皱纹里的花朵
你用春夏秋冬的四季
再以阳光雨露的滋润
教会我安静地立着、笑着
去栉风沐雨,去一路蓬勃
诗歌写深了就别具一格
今音(雍赓)评论:
看到这首诗《我若哭了,我若笑了》,我在想,做官为财,写诗为啥?这首诗歌五段三十一行,写出了深之骨髓的味道是少数人看得懂的专利。如果流于诗歌表面文字,也就会得出一番花好桃好的走马观花的浅意,然而,并不默化。
默化需要用心去体验其实质上的一面,比如关注生命体在流失过程中的价值。它值不值得“你”去追求,以及和“我”的投入与产出是否匹配。谈情说爱也是一种经商形式,其无非就是被利益两个字所左右和困扰。这首诗有被左右和困扰的一面,这来自于“我”的自省。
比如第一段至第三段既是如此。这个三个段落,以每段四行结构,并将其融会贯通,就会发现人物的情感动力的出处,是以俗世为背景的执意和主动,然后给自身规定目标的一种自选。有压力,也有刺激,有动力,更有包袱,因为要在一起背因果。
诗歌人物的自选来自于责任和意识。由此把同为人类的优劣区分开来。比如,诗歌人物似乎没有算计那个“你”。当下,互相算计的男人和女人不少,这也是奈何不得的事情,因为市场经济就是这样一个情况,比如,金钱为王。
但是,诗歌前三段好像没有涉及到金钱这样一个敏感话题。这时候用诗歌是富有浪漫标准去套这个话题似乎也不合适。合适的是似乎人类更加需要那种虚拟的爱情形式和方式,如第一段和第三段,也有人物进行解脱的成分在内。
但也有人会说,对诗歌不能过度解读。而我认为,只要解读合适便是预见,或者就说它是前瞻。诗歌比小说更加直接的一面是心灵解脱的时间快,形式活络,而且往往还会立竿见影,因为诗歌文字相对比小说文字要少。少,看起来速度快,说它是快餐文化也可以。这时候看这首诗歌似乎不短。它分为了“我”和“你”的两个层面,当然,其中,以“我”为主导。而“你”属于被动,或者是配合。
比如第五段的第一行和第二行,“我若哭了/你就是那条盛我泪水的江河。”对方情愿与否,我并不知道,但是,诗歌就这样写出来了。能否把诗歌的五个段落看作是不同的选择题来理解,但它和拥有是两个概念,比如,当今生活的这个时代是不可能选择的,但可以拥有它。
同理,对诗歌中的那个“你”,“我”是否也拥有了呢。这是一个未知数。前面,曾讲到了人物没有算计你的想法,同时,也不存在试探“你”的意图。这种难得,如果遇到一个有眼无珠,也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作者:东方鹤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