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宋祥禄 男 中共党员 19540806出生 1984年开始创作 发表各类作品百余篇近五十多万字,获得国家及省市奖励近五十篇章,参加中国首届当代诗人节(湖南汨罗)获铜奖,第三届当代诗人节(北京)金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学创作银奖。参加国家及省市笔会、研讨会、采风活动,二十多次。是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黑龙江散文诗学会理事、牡丹江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神剑文学会理事、北方支会秘书长。国内外典籍,文学创作传记等二十多部都有收入,《中国散文诗大系一黑龙江卷》,《黑龙江散文诗三十年成就展》,《建国五十年文学创作专集》等重点书集都有作品收入。


花斑彩石观赏遐思(连载之二)
文/宋祥禄

中国是东方赏石文化的发祥地。
毛泽东《咏史》词云:“人猿相揖别,有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原始人类在劳动之余,已经开始欣赏和珍藏美石。从周口店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里,发掘出约 1.8万年前的人骨化石及散落的赤铁矿染红的石珠。考古学家认为石珠既是审美对象又是宗教用品。
南京北阴阳营发掘的新石器文化遗址,从陶罐和死者口中,发现了 5000年前的24枚雨花玛瑙。
在以自然奇石为观赏对象的活动方面,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至少可追溯到 3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

《阚子》载:“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史料载周武王伐纣时曾“得旧宝石万四千,佩玉亿有八万”。而《山海经》、《轩辕黄帝传》则进一步指出:黄帝乃我国之“首用玉者”。
《尚书·禹贡》载:当时各地贡品中有青州“铅松怪石”和徐州“泗滨浮磬”。显然就是 3000多年前的观赏石品了。

中国赏石历史起于远古,兴于秦汉。秦始皇建阿房宫,汉代造上林苑,都大量点缀景石,使赏石文化首先在造园实践中得到较大发展。
即使在战乱不止的东汉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代,达官贵人的深宅大院和宫观寺院都很注意置石造景。

东汉大将军梁冀的梁园曾广收奇峰怪石。南齐文惠太子在建康造玄圃,“多聚异石,妙极山水”。
山东临朐发现北齐天保元年(公园550年)魏威烈将军长史崔芬墓葬中壁画,多幅绘有奇峰怪石,其中庭院景石配以树木,表现了很高的造园、缀石技巧。
可见,中国赏石文化早在公元二世纪中叶的东汉便在上层社会流行,到南朝(五、六世纪)已达相当水平。

昌盛发展时期,众多文人墨客积极参与搜求、赏玩天然奇石,除以形体较大而奇特者用于造园点缀外,又将公元六世纪后期开始的隋唐时代,是中国赏石文化赏外“小而奇巧者”作为案头清供,复以诗记之,以文颂之。
使天然奇石的欣赏更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这是隋唐赏从怀石文化的一大特色,也开创了中国赏石文化的一个新时林从代。
曾在唐文宗李昂、武宗李炎手下担任过宰相的牛僧计成孺、李德裕,大诗人白居易等,都是当时颇有影响的藏谱》石家。

白居易的《太湖石记》更是反映唐代赏石盛况及明代文化水准的代表作之一。
宋代(十世纪中叶至十三世纪末)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的鼎盛时代。
北宋徽宗皇帝举“花石纲”,成为全《素园
国最大的藏石家。
于是朝野上下搜求奇石,一度成为宋代丰富国人的时尚,这一时期出现了米芾、苏轼等赏石大家。

司马光、欧阳修、王安石、苏舜钦等文坛、政界名流都成了颇有影响的奇石爱好者。
宋代赏石文化最大特点是出现了许多赏石专著。如杜绾的《云林石谱》、范成大的《太湖石志》、常懋的《宣和石谱》、渔阳公的《渔阳石谱》等,其中以《云林石谱》对后世影响最大。

据南宋赵希鹄的《洞天清录集·怪石辨》载:“怪石小而起峰,多有岩岫耸秀、嵌嵌之状,可登几案观玩”。足见当时以“怪石”作为文房清供之风已相当普遍了。
元代中国经济、文化发展均处低潮,赏石文化也不例外,这一时期在赏石理论上无大建树。大书画家赵孟頫是赏石名家之一。
明清两朝(十四世纪中叶以后)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从恢复到大发展的全盛时期。在这数百年间,中国古典园林从实践到理论都发展到成熟阶段。

明代著名造园大师计成的开山专著《园治》,明代天启年间王象晋的《群芳谱》,明代李渔的《闲情偶记》,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明代曹昭的《新增格古要论·异石论》,张应文的《清秘藏·论异石》等,都是明代赏石理论与实践高度而全面的概括。
尤其是万历年间林有麟图文并茂、长达四卷的专著《素园石谱》,把赏石意境提升到了具有人生哲理、内涵更为丰富的哲学高度,是中国古代赏石理论的一次飞跃。
清代沈心的《怪古录》,陈元龙的《格致镜原》,胡朴安的《奇石记》,梁力图的《读石》,宋荦的《怪石赞》,高兆的《欢石录》,毛奇龄的《后观石录》,成性的《选石记》,王的《博物要览》等数十种赏石专著,共同把中国传统赏石文化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长篇小说《石头记》(《红楼梦》)的出现,北京圆明园、颐和园的建造,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赏石文化在当时社会生活与造园实践中的生动反映。
近代中国的赏石专著以民国初年章鸿钊的《石雅》和三、四十年代王猩酋著《雨花石子记》,张轮远著《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最为著名。
章氏《石雅》首先应用近代科学观点对东西方赏石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比较论述;张轮远提出的灵岩石评价理论,实为各类观赏石种普遍适用原则,与今人天然夺石四大观赏要素“形、色、质、纹”之说有异曲同工之沙。

当代中国赏石文化近年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全国各地赏石群众性学术团体已有1000多个,不少省市形成了学术团体网络。源远流长的中国赏石文化,正以蓬勃发展之势,在世界石林独屈一帜,放射出璀灿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