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池”连翘俏泉城
信义庄
这一周的济南,又是降温,又是沙尘暴,真担心,周末的计划无法如期实施。不曾想,吃完土后的周日,竟是一个难得的好天。
不到八点,一行人如约来到了集结点稻池村。见面后,想不到,大家说的竟是同一句话:好幸运,又遇上了一个好天。
这稻池村,即无稻,也无池,有的却是满山遍野的花。路旁果园里,那杏花刚刚花退残红,那桃花正肆意绽放;一棵百年老梨,孤独地立在堰边,似一位坐禅的老者,正静静冥想,我什么时候开花合适啊?山坡上,一株棠梨早已繁花似锦,白雪飘飘。极目远眺,幽深险峻的南山,山崖上、山谷里,处处金黄,在晨光下熠熠生辉。
连翘,这就是那传说中最美的连翘?!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背起包,大家急急地向那片花海奔去。没走多远,路旁一簇簇或大或小的连翘,就迫不及待,蹦蹦跳跳地摇曳着逸态横生的身姿,绽放着美丽的笑脸,欢迎着我们的到来。
先是乱石杂草中忽地冒出一株、两株的连翘,高不过十几厘米,上面幽幽地开着几多金黄的小花,大有“苔花虽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气势;既而冷不丁一枝连翘横在眼前,厉声说到:此树是我栽,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嘿嘿,钱财留不留不知道,但你不拨开这门神样傲慢的花枝,顺利前行却是万万不能的。
快步行走半小时左右,气喘吁吁的我,与大部队拉开了距离。待我赶上队伍的时候,只见大家正坐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嗅着面前的一片连翘指点江山,那花、那石、那人,怎么看,都是一幅美妙的《游春图》。
小憩片刻,队伍便一头扎紧了花海,沿着山腰小路,正式开始了连翘观赏之旅。队伍里大多都是资深驴友,有的数次走过这里,对经过的每段路、每棵树、每块石都是十分熟悉。拽着挂满花朵的连翘藤条,爬上一个斜坡,走在前面的“花婆婆”兴奋地喊叫起来:快看,那棵桃花开了,去年来时花骨朵都没有呢!在一片金黄中,突然出现一棵盛开的山桃,让视觉疲劳的你精神绝对为之一振。这株野桃不知是自然原生,还是有人故意为之,然其卓然不群、遗世独立的绰约风姿,是会让你好好记一阵子的。
前面是一段长长的弧形小路,路旁的连翘高大稠密,此时一株株正值盛开之际,漫步其中,花香袭人,神清气爽。队长说:这里是队伍合影的最佳位置,去年在这里拍摄的照片,得到了群内群外一致的赞赏。这里不仅路面平坦,连翘花开灿烂,更重要的是队伍所有人平行排列,都能一个不拉地全部进入镜头。队长的指示必须落实,大家站好,我来拍。摄影水平从不长进的我,自告奋勇地当起了摄影师。此处虽山崖遮挡,光线较弱,但片子出来,人和景还是很美很美的。
拍片之处,左面是一座高耸的山崖,站在拍照的位置扭脸仰观,壁立千仞,就像一把锋利的大刀。其上岩石千奇百怪,同一块石头,有人说是武士,有人说是书生,有人说是佛像,至于到底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你展开了想象的空间。这片山崖,有人用无人机,在不同的季节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拍摄,十分壮观。但印象最深最美的,我认为仍是连翘盛开的春天。 黛青色的山崖,在连翘花的映衬下,既险峻威武又妩媚动人,赏心悦目。
走过这段弧形小路,在或稀疏或茂密的连翘中悠悠前行,爬上一个高坡,对面峻峭的山体,在柔柔的晨光中,金光灿烂,分外耀眼。这处山体上下三层,绿色的柏树林,灰白色的悬崖峭壁,片片金黄的连翘,相互映衬,将其烘托的春意盎然。细细观看,在上下崖壁之间的连翘花海中,有一条蜿蜒的小路,上面恰有三三两两的驴友,在朝我们观望,其中一人举着登山杖指指点点。见此情景,我与队长便扯着嗓子大声地“啊、啊、啊”地喊了起来,对方也立即进行回应。空旷山谷中驴友之间欢快的唱和,令人心情爽朗。
峰回路转,渐入佳境,兴奋中,队伍不知不觉抵近了一处悬崖。队长说:翻上悬崖就是一个观景平台,在平台上游目骋怀,心旷神怡。
这悬崖有十几米高,其上长满了一棵棵拇指般粗的连翘和荆条,从下仰望,几乎直上直下,但四肢并用,小心翼翼,攀爬难度并不很大。队伍中有经验的几位驴友“奕奕”等,闪转腾挪如猿猴般几分钟就攀上了崖顶,然后站在崖边,细心提醒、帮助着正在攀爬的妇女、儿童及我这般笨拙的老者。“蹬实那块石头,抓牢左边的连翘,小心头上的荆条,把手伸过来 ”。团结就是力量,如此的相互照应,一对人马很快就全部安全登上了平台。
千步连翘不染尘,降香懒画蛾眉春。站在平台,环顾四周,每个人都被眼前的景色深深震撼了。这满山遍野的连翘花啊!用什么样的词来赞美你才好?想不出什么词,那就先拍照留念!大家纷纷拿着手机,不停地变换着角度,拍摄着、赞叹着、交流着。“东面山谷里花开的太艳太美了,逆光下怎么拍好?西面山谷从高处看太壮观了! 南面这就是一座金山啊”。感慨中,一番的“拍、拍、拍”后,每个人都收获满满,心满意足。
济南周边有连翘的山很多,但真正像这样,山谷、山腰、山崖,连翘满山遍野、密密麻麻的没有几处。这里的连翘,不仅面积大,放眼眺望,满目金黄;而且高大茂盛,有的枝干粗如小臂。翠绿的松柏,峻峭的山崖,与盛开的连翘相映成趣,真是风光如画,美不胜收。
平台所居之处,不仅是观赏连翘的绝佳之处,也是登山的枢纽。这里山野小路东西交汇,南北通畅,四通八达。西面小路既可深入沟底,也可沿山腰前去“油篓寨”等;东面小路攀下悬崖,可深入谷底,一探“藏兵洞”、和“连翘谷”的风采;南去小路直通山顶,爬过两个山头,顺山脊,可悠哉悠哉地到达“露水岭”;*北去小路,虽是一处悬崖,但攀行其上,带给你的感受却是其它方向所无法比拟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坐在平台的岩石上,任山风吹拂,听雀鸟欢唱,静静凝望着天空、花海、远山,心,忽然感到从未有的开阔、舒畅。
“北面山崖观景非常漂亮,有喜欢的可去走走” 。队长的话就是圣旨,几乎所有的人都毫不犹豫地起身向北奔去。
这北面的山崖,就是上山时所看到的形如刀片状的山体。其上乱石嶙峋,杂草丛生,崎岖不平,脚下不时可见深不可测的裂缝,每一步都要紧紧抓牢身旁的树木、岩石,小心翼翼地前行。山崖北段有一处断崖,似有人用刀一劈两半,小心下探几次都没敢前行。从无人机拍摄的照片看,那山体是有人上去的,真不知那勇敢者是如何攀爬的。
不得不说,站在这壁立千仞的悬崖之上,俯瞰两面幽深的峡谷,错落有致的连翘,眺望层层叠叠的远山,那种居高临下的视角、气势,所带给你的美和感受,是十分令人难忘的。
队伍里一对恩爱的夫妇,走在山崖上,玩的兴奋,冷不丁开起了玩笑。女的突然抬起右腿作出冲下山崖的姿势,然后一手死死拽住老公的胳膊;措不及防,吓的那老公一屁股骑在岩石上,用手死死抠紧岩石,一动不敢动,喜的大家哈哈大笑。
北上探险归来,稍事休息,大家在下步行动路线上发生了争执。有人说:这连翘花瘾也过足了,就近找路下山吧;还有人说:时间还早,何不再多走走,多看看。队长说,下午有事,得早点回,原定的“藏兵洞”、“大裂谷”就不去了。这里,从东面下山太险,我想我们可沿西面刚才上山看到的小路下山。听到这些,我忍不住说到:队长说话要算话,行程不能乱改,看眼前金山,我们怎么也得上去看看吧!我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此时队长也没了脾气,显得很民主的样子说到:好,那就听大家的,按原计划行动。
一声号令,队伍立即出发,直奔“金山”。看海与在海中遨游,那感受截然不同。刚才我们在平台观赏,看到的只是一片金黄,但当你深入花海,细细观赏、抚摸、亲吻的时候,你会感受到连翘那独有的魅力。这些连翘大多生长在岩石缝隙之间,其顽强旺盛的生命力令人感佩;连翘花,花开可长达数周,春天没有那种花可与其媲美,四瓣的花朵,用手抚摸,每一片都厚厚的油性十足,这干旱贫瘠的土地,它从那里汲取营养,来扮靓春天的旷野;有人说连翘花好看不好闻,其实,你闭上眼,在花海中静静嗅闻,那淡淡飘渺的幽芳会让你沉醉忘归的。
我曾经十分好奇连翘名字的由来,队长说:这连翘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一段故事。相传在5000年前,岐伯带孙女连翘上山采药,因品验一种药物,岐伯不幸中毒,沒走多久就毒性发作。岐伯在地上,对随后赶来的孙女微弱地叫着:"连翘,连翘。"连翘见爷爷中毒严重,昏迷不醒,于是捋了一把身边开黄花细枝上的绿叶,在手上揉碎后塞进爷爷的嘴里。片刻后,岐伯慢慢苏醒,把绿叶咽下肚中。过了一个时辰,岐伯竟恢复正常。后来,岐伯验证这绿叶清热解毒作用甚佳,便以孙女之名记入中药名录。我说:这都是传说,不能当真,看这连翘花,一串串连在一起,翘首天空的样子,名字也许由此得来吧。忽然身后一位驴友淡淡地说到:你俩说的都不对,官方解释:连翘的名字,是因为其形态如古代的连车和翘车,而得名。什么是连车、翘车啊?这学问好深,真想不到这小小的黄花竟还扯上了古车。
走过这片花海,队伍来到了山脊。此处,小路平坦,松柏苍翠,枯草中不时有一朵朵野花笑迎着大家,十分惬意。但看队伍,很多人却都无动于衷,似乎仍然沉浸在刚刚的花海之中。
驻足欣赏完一棵高大的黄栌,就要拐向露珠岭了,看其山峦俊秀的姿态,队伍中几个未涉足的朋友异常兴奋,跃跃欲试。谁知,就在此时,队长却用登山杖,指着一旁两棵柏树之间的位置高声喊到:从这里下山了,下去就是“藏兵洞”、“大裂谷”。什么、什么?就此下山,这那有什么路啊!见此,我急忙问队长:真从这下?路不会错吧!队长说:绝对不会错,你下就行。原以为队长来过此地,对这路了然于胸,过后才知,这队长也是瞎蒙。否则,他是绝对不会带领我们这群由妇女、儿童及年迈老者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从此下山的。
从此下山的风险太大了,但经历和收获却也是难忘的。
穿过几棵柏树之间的空隙,撩开路边的杂草和荆棘,一道深谷骤然呈现在了眼前,从这里能下山,我有点怀疑了,几位驴友也面露疑惑。大概是看出大家的怀疑,一向恐高且在队伍殿后的队长,此时竟一马当先,当起了探路先锋。
慢慢下行十几米,转过一棵“开心树”,眼前豁然开朗,山谷壮美秀丽的风光,让大家感到无比震撼。远山层峦叠嶂,连绵起伏,山谷神秘莫测,尽带黄金甲。总以为刚刚看过的连翘花,已是济南之最,谁知,与这相比,那只能是“小儿科”罢了。
这里就是一个“连翘谷”。连翘花从山顶一直蔓延到山脚,下山几乎都是在连翘花下爬行。稍不注意,不是被连翘抽到脸上,就是被连翘打到头上。唯一没有连翘的地方,却是一处十几米高的垂直陡坡。没有了连翘挡路,但也没有了抓手,下去谈何容易?正在踌躇之间,却见队长不知施展何等神招,竟先稳稳到达了下面,此时,正面带微笑仰脸注视着我们。纳闷之时,却见“奕奕”正扯着一根黑黑的绳子,指挥着一位女士下行。“看清绳子上的结,双手抓牢;弓起腰,踩牢山体,慢慢下滑”。原来不知那位驴友,为安全其间,专门在此栓接了一条登山绳。有了这条绳子,无论是上山、下山,就安全省力多了。喘一口气,继续下行,没走多远,就遇到了此次驴行最凶险的路段。此段路近二十米,中间全是一块块形状各异的岩石,有的滚圆,没有任何可以踩踏的地方;有的尖利,一不小心就会割破手掌和衣服。最下面接着就是一段碎石路。见此情形,真有点后悔前来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也无法后退。队长说:老李和“奕奕”,你俩有经验,一个先导,一个殿后,保证大家安全。“奕奕”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般走在前面,不时提醒或帮扶着大家;老李则居高临下,从容指挥,时刻关注着整个队伍的状态。“大家扔掉登山杖,坐在石头上慢慢出溜,我在下接着,莫担心”。就这样,每个人一会仰着,一会趴着,四肢并用,五刹同启,一点一点出出溜溜往下挪动着,经过四十几分钟的努力,终于全部挪了下来。
下是下来了,只是有的人下的潇洒优雅,有的人下的狼狈不堪,有的人下的代价巨大。不知别人如何,反正俺是狼狈不堪且代价巨大,既赔上了面子,也搭上了里子。
“危难时刻见真情”,队伍里有几对夫妻驴友,关键时刻,老爷们个个表现都是棒棒的,对爱人的呵护那真是细致入微,周到无比,尤其那老李同志。还有一对小哥俩,那表现也是刚刚的。
继续下行,连翘树愈来愈大,树枝越发的稠密,穿行其下,就像在连翘花廊下漫步,那种遮天蔽日、馨香扑面的感觉让人恍若梦境,十分美妙。能够称得上连翘花廊的地方,济南恐怕唯此一处。
顺着驴友留下的路标,大家继续向“藏兵洞”进发。穿过近千米的连翘花廊,上上下下,拐来拐去,就要失去信心的时刻,那悬崖下巨大的“藏兵洞”赫然呈现在了眼前。
这“藏兵洞”,其实是一处悬崖下的溶洞,洞内大大小小的钟乳石,虽有风化,但仍清晰可观。洞内面积有近千平方,最高处达十几米;洞外悬崖峭壁,连翘等灌木丛生,隐蔽性极强。传说当年黄巢曾在此藏兵数万。“藏兵洞”一名由来大概如此。此处景观,“养在深闺无人识”,但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历史文化,都有许多值得观赏和深究的地方,若时间充足,好好在此盘桓几时,定是非常值得。
走出“藏兵洞”,就是本次驴行的最后一站“大裂谷”了。队长说:看导航,“大裂谷”就在下面不远。此时,大家虽然十分疲惫,但耐不住美景的诱惑,无任何人提议休息,都大踏步向前奔去。走过一片山楂园,越过一个栗树坡,欣赏完难得的野花甸,一直走到山脚的桃花园,竟然那“大裂谷”的毛也没有看到。问队长,队长说:刚才在垭口平台北面的刀片山,不是看见好几处裂谷吗!听到此话,队员们个个哭笑不得。事后了解,那真正的“大裂谷”根本就没有去找,队长急着要去吃韭菜饺子,为节约时间,直接把我们给忽悠下山了。
走出这片山谷,队伍中许多人仍然频频回顾,不停地用手机拍摄着山谷连翘盛开的美景。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那一天把这山谷开发成一个“连翘公园”该多好!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