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孙本栋,作家、诗人。黑龙江省宁安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紫色尘缘》文集《爱情没有预约》现定居海南。

先烈回眸应笑慰,擎旗自有后来人
文 / 孙本栋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思念。在黑龙江省宁安市石岩镇一到清明时节,当地的学生都会到石岩村东岭坡上悼念为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杨思严。
宁安市石岩镇,原名都木赫(满语为渡口的意思),后来为纪念一位革命烈士杨思严而改为石岩镇。
投身解放前土改运动
杨思严,最初名字为杨以廉,乳名五雄,河南省洛阳人。祖父是悬壶济世的名医,父母是参加过“12•9”爱国运动的热血青年。
杨思严很小就参加了抗日战争,曾任新四军某部指导员,1944年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深造,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为建立和巩固东北革命根据地,党中央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杨思严随以张闻天为领导的干部团进入东北,于1945年冬到达宁安县(今宁安市)。1945年12月25日,在宁安县组建了约250人的反奸清算工作团,亲任团长,工作团设有两个分团,杨石岩任第二分团副团长兼石头站(即宁安市石岩镇)地方武装十七团三营联络员。
自1946年1月4日开始,工作团的同志佩戴着宁安县工作团红袖标,冒着严寒,踏着冰雪,分头进入江南、石头、平安、卧龙和兰岗等地开展反奸清算工作,经过广泛深入反复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广大人民群众的觉悟逐渐提高,积极分子不断涌现,许多区、村、屯先后建立了农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群众性组织
当时宁安县的敌伪残余势力尚未肃清,反动势力的活动还很猖獗,他们害怕工作团的到来,仇视农民翻身解放,进行破坏暗杀活动。他们勾结郑云峰、马喜山匪部四处骚乱,袭击工作团暗杀干部,这些土匪在石头站破坏了农会,又暗中策划十七团三营叛变。
1946年1月30日晚,杨思严正在喇嘛屯第二分团驻地(今宁安市兰岗镇文化村)同分团长孙万贵研究清算和组建农会的工作,突然接到卧龙屯联络员送来的紧急报告,工作团的两名同志被卧龙屯驻军三营二连扣押,送往石头站三营营部。杨思严和孙万贵闻讯后即决定前往石头站到三营了解情况,并准备解救被扣押的两名同志。孙万贵和杨思严带领喇嘛屯新组织起来的民兵一个班共20人急速向石头站进发,路遇从宁安开来的一辆大卡车,孙万贵、杨石岩和朱连贵、李志义、关庆义等20个民兵急速向石头站奔去。
为共产党革命事业死而后已
三营营部设在石头站贾家油坊(原石岩供销社院内东仓库),孙万贵、杨思严和民兵们下车后,便被营部士兵很客气地让到屋里,他们一进屋在昏暗的油灯下,只见冯振铎(三营主要人物,绰号“穿山甲”,据说是曲波《林海雪原》中小炉匠的原型人物)站在地上,炕上坐满了士兵,好像开会的样子,一看工作团的人来了呼啦啦的穿鞋下地,冯振铎连忙笑着说:“家伙(武器)放在屋外,到炕上暖和暖和。”问“营长刘万春哪去了?”“开会去了。”冯振铎回答。“在什么地方开会?”冯振铎说:“不知道。”屋子里的空气顿时紧张起来。杨思严又问:“什么时候回来?”,“什么时候回来不一定。”冯振铎冷冷回答,阴险的脸上露出了杀机。
这时就听窗户纸哗哗响只见乌黑的枪口从窗外伸进来,外面已被叛军包围。
杨思严急忙从大衣兜里往外掏枪,早被站在他身边的叛军拖住了手枪,夺了过去。孙万贵和民兵刚要拿枪也被叛军缴了械。
冯振铎用匣子枪逼住了杨思严,说“不要动,实话告诉你,抓你们两个人就是让你上钩,刘营长在洞子(牡图线石头站南三公里处隧道)开会。三营就要拉出去参加国军了,再不跟你们遭洋罪了,你不是三营的联络员吗,放明白点快跟我们走。”
杨思严临危不惧,他态度和蔼的对不明真相的叛兵说:“同志们,八年艰苦抗战好不容易把日本鬼子赶出去了,我们应该团结起来,一道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大家一无冤二无仇,怎么能这样做呢?!”
冯振铎气势汹汹的说:“谁是你的同志,咱们现在是两股道上跑的车,我问你,你到底跟不跟我们走?”
杨思严从容不迫只回答一个字:“不”。冯振铎气的咬牙切齿,挥起带铁卡子的皮带狠狠的抽打杨思严的脸,杨思严的脸被打的青紫,嘴唇被打破,门牙被打掉,鲜血顺着嘴角往外淌。他一声没哼还在做叛军的思想工作,冯振铎又拿起皮带抽打,边打边问:“走不走?”
杨思严的颧骨被打塌,嘴唇被打飞,牙齿全被打掉。
穷凶极恶的冯振铎第三次挥起皮带抽打,仍追问杨思严走不走,并示意叛军动手。死心塌地的叛匪抡起枪托向杨思严的身上打去。
杨思严铮铮铁骨宁死不屈,他斩钉截铁的说:“我是共产党员,你们投靠祸国殃民的匪军我绝不会跟你们走的。”
冯振铎见无计可施便声嘶力竭的喊:“拉出去,枪毙!”
杨思严同志壮烈的牺牲在石头站南端的雪地上,遇难时年仅27岁。
张闻天惊闻噩耗,在追悼会上沉痛悼念杨思严同志,让革命同志要吸取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继续革命事业。
红色故土激励后人
为纪念这位为人民解放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当地群众在烈士殉难的地方石头火车站南立了一块木碑,当地政府又将石头乡改为石岩乡。
1965年石岩乡群众又在石岩村东岭为烈士杨思严修了一块水泥墓碑,上书“杨思严烈士纪念碑”。
1983年石岩乡撤乡设镇,2000年,原平安乡整体划入石岩镇管辖,石岩镇经济以农业为主,以养殖专业村爱路村,贩运粮食的拥军村,以春季旅游和辣椒产业为主的幸福村,以田葫芦产业富村的民主村等都是宁安市小有名气的村屯。
2021年9月,杨思严的亲外甥亲自执笔给宁安市石岩镇祭奠大舅杨思严百年冥辰,寄托哀思。如今,杨石岩烈士的事迹已成为石岩镇及周边乡镇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乡土教材。
石岩镇经过改革开放的发展已经成为附近乡镇的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村屯,铁路、公路、水运发达,团山子村的孙三将军赫赫有名,爱路村的臧旺福是国内著名心脏移植专家,享誉国际国内短道速滑赛名将宁忠岩是该镇和平村的,从这个镇走出了不少党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为国家、省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