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印象高家树林
文 耿淑华
高家树林隶属于克什克腾旗芝瑞镇合胜村的一个村庄,距离芝瑞镇9.7公里,距离经棚镇84公里,位于百岔河畔,通往村庄的路,是一条曲径通幽的水泥路路,光滑而平坦,弯弯曲曲的似一条白色的玉带连接着村外的繁华。路两旁盘根错节的老榆树、杨树郁郁葱葱,一棵挨着一棵,犹如一把把遮阳伞。当五月的春风将大地吹绿,当细雨打湿了丁香花、杜鹃花,川道两旁、山坡上一地的繁花锦绣,春意盎然,风情万种。
高家树林地处塞罕坝北麓百岔川上中段,地势北低南高,地形既有平地,又有高山峡谷,海拔820米左右。 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短促温凉,冬季漫长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入秋明显;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多年平均气温3.5℃,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0℃以上持续期220天,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6~8月,7月最多。
白岔河从村庄的前面穿流而过,这是芝瑞人民的母亲河,更是西拉沐沦河的主要源水河。她发源于塞罕坝北麓的四季波,一路狂奔三百里汇入西拉沐沦河,再入辽河注入大海。当地蒙古族因其流量大来势猛而起名为拜查河,意为怒涛汹涌的河流。天长日久,人们便习惯地把她称为百岔河。百岔河自古以来素以"铜邦铁底、清澈甘甜"而著称。她是百岔川人民饮用、养牧和灌溉的核心水源。
高家树林以高姓人家为主,算上其他姓氏人口最多时200多口人。
那里的人是善良的。谁家有大事小情,都自发地前来帮忙,从来不图什么回报,互帮互助在那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修房盖屋,婚丧嫁娶,都是一家有事整村帮,即便杀个年猪,也成了整村的事情,男人们干男人该干的活,女人们干女人该干的活,分工自然清晰,热腾腾的杀猪菜端上桌,香喷喷的猪血肠装好盘,桶装的纯粮散白酒拎上炕,“六六顺”“十全美”的高亢声弥散在小村庄的上空,久久回荡。
那里的山是富饶的。春季里是挖野菜的好时候,放学后,带着妹妹们到山脚下挖野菜是一种乐趣,婆婆丁、哈拉海是我们的最爱,每每带回家,都有一种荣耀感。父亲一边吃野菜一边给我们讲:“婆婆丁、哈拉海不仅是野菜,也是中草药,他们属于药食同源。春食对身体有很大好处。”除了挖野菜,踏春赏花也是我们乐此不疲的事情。春末夏初,满山的山杏花竞相开放,红的、粉的、白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奇斗艳,美不胜收!红彤彤的映山红更是为山岗添彩。虽说我们都懂“赏花不折花”的道理,但还是禁不住折上几支带回家,插在墨水瓶里,暗自欣赏。夏末,到了打山杏的季节,哥哥、姐妹们齐出动,打的打,扛的扛,虽然很累,姐妹们都很快乐。经过去外果皮、晾核等工序,我们把山杏核卖掉换钱,有效帖补了家用,也能给我们自己购买一些学习用品。秋末,我们上山去采山梨,硬邦邦的山梨带回家,在奶奶地侍弄下,经过十余天的等待,硬邦邦绿色的山梨华丽转身,肤色暗灰,肌体变软,透着诱人的果香,印象中,这是我吃过的最美味的水果。
那里的水是富有内涵的。夏天女人们在白岔河浆衣洗菜,孩子们在这里捉鱼嬉戏;冬天这里成了天然的滑冰场,简易的冰刀、冰车一点也不影响孩子们对冰雪的热爱。白岔河以其宽广的胸怀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和人民,岸边生长着密密麻麻的柳丛,这是高家树林河段最典型的标配。那个年代,农村人生产生活离不开筐、篓、笸箩、簸箕这些工具,而这些工具的原材料就是柳丛中的柳条,高家树林的柳条以高、直、柔而闻名,让外村人很是羡慕。高家树林最引以为傲的是横跨白岔河的高家树林大桥,说是大桥,实际上就是几个水泥桥墩上面敷设横木,横木上钉上木板而成的简易桥梁,桥面上可通行人,也可走轻便的车辆,这在当时上下几十里地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大桥的建成,免除了村民过河的蹚水之苦。
如今虽然我们搬家到了城里,但无论天涯海角,故乡的山水总是让我们刻骨铭心、眷恋,百岔川唯美的山水仍然是心底燃烧的信念。
百岔川、高家树林——青山绿水,朴素纯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