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战士守家门 香鹿百姓得安心
——香鹿山镇派出所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纪实

宜阳县公安局香鹿山镇派出所位于宜阳县北城区东部,辖区总面积123平方公里,下辖31个行政村,303个村民组,人口6万8千多人,现为全国一级派出所。
自1982年成立以来,香鹿山镇派出所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党建引领、打防并举、服务民生、源头治理,强力推行两队一室运行模式,力促硬件、软件双提升,做精做强最小作战单元,让警务触角直接延伸至最基层最前沿,现已成为香鹿山镇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

有道是“打铁还得自身硬”。香鹿山镇派出所紧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一条主线”,不断夯实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思想根基,抓实抓好“强理论、强修养、强作风”三项重点,切实增强民警党性修养,打造过硬队伍,取得了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两大提升”,连续多年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香鹿山镇既是宜阳的东大门,也是宜阳的新窗口,辖区工业园区众多,居民情况复杂,人口流动量大,治理难度较大。香鹿山镇派出所始终聚焦主责主业、聚焦中心工作,坚持打防并举,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措施,全力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加强治安巡逻防控,有效遏制控制了辖区的发案率,使辖区治安环境得到了极大净化。

一直以来,一些群众对警察工作存在误解,渴盼自由与渴望保护的矛盾心态,使一些人对警察工作产生了两种标准即我违法了你要放过我,别人违法了你要严惩他。这种扭曲的心理尺度给派出所的工作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和障碍,于情于理,于法于规,何去何从,让派出所民警压力有增。
香鹿山镇派出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始终把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自己的工作标准,坚持对群众的事情真心办,对群众的诉求真心听,对群众的困难真心帮。抓住“万警下基层”活动契机,全面实施“一村一警”政策,组建了一支业务精良的社区警务队伍。运用“互联网+”思维,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户籍办理、服务民生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利民惠民措施,在户籍窗口推行节假日办证、延时服务、预约服务、承诺服务和“绿色通道”服务等举措,尽量让群众少跑一趟路、少等一分钟、少排一次队,真正做到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消除了警民思想隔阂,拉近了警民关系,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为了化解群众内部矛盾,香鹿山镇派出所坚持“多部门协同、法理情融合”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长效机制,紧盯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大力开展“公调对接”“快调快处”等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全力防范化解管控各类矛盾,最大限度减少“民转刑”案事件发生。目前,派出所已建立各类社区微信群120余个,拓展和延伸了派出所情报触角,有效提高了警务效率。派出所还积极创建“社区力量+人民调解员+社区民警”的纠纷调解新模式,建立了由村委会工作人员、法制村官、法律工作者等主动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制度,借助社会力量“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全面提升矛盾化解效能。
根据公安部《关于完善派出所警务运行机制推进派出所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意见》,香鹿山镇派出所强力推行两队一室勤务运行模式。派出所综合勤务指挥室负责指挥调度、视频巡查、信息研判、巡防指导、执法监督、勤务管理等职责,社区警务中队立足社区执行带队巡逻、做实矛盾调处、掌握社区民意、组织安全防范、维护社区秩序、服务辖区群众,打击办案队专职负责案件侦查、案件侦破工作。通过三方联动,资源共享,协同作战,派出所全方位、立体化打击破案工作模式初步形成,基层专业办案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群众看得见、寻得着、叫得应、靠得住的派出所民警自此开始家喻户晓。

香鹿山派出所坚持群众第一、基层第一、民警第一导向,以“夯基警务”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扁平化”社区警务新机制,通过警种融合、职能整合、机制联合,做精做强了警务室这个最小作战单元,使警务室成为了集实战化、便民化、合成化特点于一体的综合性战斗实体,大大提高了警务效率,增强了警务效能,让辖区群众感觉得到、看得见,安全感增强,干起事情来心里更踏实。
香鹿山镇派出所在坚持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过程中密切了警民关系,获得了源源不断前进的动力,得到了百姓的认可与支持,成为了香鹿山百姓津津乐道的“门神”。相信香鹿山派出所一定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做人民忠诚卫士的路上能够志如磐石,在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的路上一定能够拨云见日志满意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