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雨青心
——记甘肃平凉市崆峒区大秦农资经销部经理董明俊先生
作者 兰雪荣
大秦回族乡位于平凉北部山区,俗称北塬,若你走上塬顶,眼前山弯环绕,沟壑纵横,你找不见沟的源头,山的脉络。若在春天,常有西北风狂哮,土雾弥漫。夏天酷暑炎炎,时有轻风扑来能给你解热。秋天树木田苗合成一片碧野,你感到身在南国。若在冬季雪天,只见群山千壑披银装。在这片土地上曾经读书读出了各类人才,在塬外生活。然而,必定是少数人,留下的父老乡亲们,热土难离,靠种地为生,一方山水养一方人。这山区也有不少轶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今几年来,在北塬大秦乡,西阳乡方圆地区,董明俊先生成为一个故事,是父老乡亲们茶余饭后的话题,讲者有声有色,听着总聚精会神。

董明俊先生在乡政府专题会上讲话
董明俊先生1965年出生于平凉市大秦回族乡东九村,毕业于平凉市回民第二中学。20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小时候记得他在乡政府街道上仅有半间屋的小卖部,日用杂品,学生用品,因买东西常在他的店部来往,我年小也不懂商品的价格高低是什么意思,总能听到村里人说他的东西买的便宜。我的中学时代,他的店铺不断在扩大,货也逐日增多。后来街道统一规划,他盖起了楼房,且扩建了店部面积,整体规模也大了。他的店里除了日常生活用品,食品。还有水暖电配件用品等,以农资经销为主,他的生意越做越大。
因经常和远乡近村的人来往,四乡八岔的人他都了解,有人买东西有钱没钱,三佰,五佰,一万或者伍仟他记下来,有些一欠三两个月,有些一欠一年或者两年。他的账本上有钱,实际上手头没钱。他一本难念的经,就是有些贫困乡亲他真不好意思张口要钱,他营运资金周转不开,便贷款经营。
2021年暑假里,那天是集日,我在街上听到我村里好多人在一起议论一个人,和董先生关系很好,这里就不便提起人名。说是买化肥欠董先生的3千多元,一年多了,又来赊账,他谈到历年欠款,那位欠款人说,钱给你早给了,怪你没有勾账,他只好就此一了。近十几年来,有人赊账几十块,一二百元,时间长了,他一问说给了店里其它人,他有口难辩,也就不了了之。
他的农药、化肥、地膜,籽种质量上从来没有出现问题,以薄利多销求发展,他卖出去的化肥,种子,他不随便听信传言长势如何,他常常到田间地头,现场观察那些籽种适宜北塬黄土生长。收割打碾,他走进农家,看籽种如何,不求高产,只要稳产。他为自己售出的农用品要负责任,他理解农民的庄稼投资大,还有汗水的劳力。
他常在朋友圈里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做庄稼把握好季节,不能早种早收,玉米在成熟期不能收割,因为颗粒不够饱满,早收就会减产。他年年如此,被誉为“农民的真实朋友”。
在疫情防控期间,他积极捐献物资,支持防疫抗疫工作。人生的爱好说难做,爱的源头在人的心灵深处,心灵越是纯粹爱越哲学。
他近几年来发现远村近邻有老弱病残,困难家庭的学生,他积极支助,突发性的病人他主动把钱送去。

董明俊先生(左)给贫困老人送爱心
2022年初春,他拿着自己的善款亲自送到西阳乡一位贫困老人的手里。
东九村董普选老人,双目失明,还有其它疾病,家寒人弱,他曾多次把善款送到病人家。

董明俊先生(左一)在慰问贫困家庭。
2021年,大秦乡大秦村的秦书茂和他是同学,家庭困难,妻子身患重病,他出头在朋友圈筹款,当年的同学们及他的好友、亲戚,自愿捐款不同的数字共1万多元。他及时送到病人家,在贫困地区的1万元不是个小数字。

2020年,2022年董明俊先生荣获中共大秦回族乡党委、乡政府颁发的“爱心助学人士”荣誉证书。还有其它部门的多项奖励。
2021年9月,他在北京参加了“2021—2020年度北京华农伟业品种观摩会即市场启动会。”
人间真正的春风是人生爱的真切表达,爱的本真是人生的太阳,和煦才有说服力,董明俊先生或多或少是北塬冬天的风景。
山脉有情生旖旎,人生有意是爱心。
作者简介:

兰雪荣,女,回族。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人,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9级新闻学一班学生,她学习新闻专业,也爱好文学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