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人:凌钺一
个人简介:
凌钺一,字汉向。辽宁鞍山人。1999年生人。师从北京褚宝增先生。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珠青会理事,承社、昆社、乾社、珠江月诗社社员。曾获刘征青年诗人奖、爱江山杯诗词大赛等奖项。已出版《诗词新时代·卿云灿兮卷》(与他人合著)。


首先,咱们先说一下什么是五言诗。
五言诗顾名思义,就是五个字的诗。
但是关于啥叫五个字的诗,从那会儿争到现在。有啥好争的呢?
最早探讨五言诗起源问题的是晋代的挚虞。《艺文类聚》五十六引其《文章流别论》日:“五言者,‘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之属是也,于俳谐倡乐多用之。"这两句诗出自《召南·行露》,可见挚虞将五言诗的起源远溯至周代。这算是一种说法了,但是呢,这个说法在他说出来之后没多久就有人不干了。那是谁不干了呢?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勰。

刘勰在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与评论专著《文心雕龙·明诗》中说:“按《召南·行露》,始肇半章;孺子《沧浪》,亦有全曲。”以五言为名,仅为半章,不当以五言诗视之,刘勰将《沧浪》视为完整五言诗,以《孟子》所引为据,《沧浪》产生于战国时期。全诗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其中“兮”字刘勰认为是语助词,无益文义,故删之将其视作五言诗。
然后同样牛逼的钟嵘又有不同看法。钟嵘《诗品·序》云:“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予日正则’。虽诗体未全,然略是五言之滥觞也。"
这些视为或者是含有五言诗句的杂言体,或者是带有兮字的楚辞体,按照逯钦立先生的观点,算不得五言诗。逯钦立先生认为:“凡称五言诗,须通篇皆为五言,一也。凡称五言诗,不得含有兮字,二也。"这个标准我认为是一个比较公允的标准了。

基于这个判准,现存最早的,不论是可靠的还是还有争议的五言诗,都是在秦汉之际出现的。五言诗体呢,是在汉代逐步形成的,根据现存的五言诗来看,在汉代的五言诗主要是分成三大类,就是什么呢?民间歌谣、乐府古辞和文人诗。
这个五言诗,他的直接源头毫无疑问是民间歌谣。那现存最早的五言诗是啥呢。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河水》中载“始皇三十三年,起自临洮……民劳怨苦,故杨泉《物理论》曰:‘秦始皇使蒙恬筑长城,死者相属,民歌曰: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其冤痛如此矣。’”这就是民间歌谣。
然后说乐府古辞。在逯钦立先生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辑录的两汉五言乐府诗共26题27首,除此之外,另有《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和《饮马长城窟行》这三首。按照学界通说,应当是纳入乐府古辞的。对于这27+3=30首哈,萧涤非先生认为鸡鸣和江南是西汉作品,其他是东汉。
最后是文人诗。现存的汉代文人诗也就73首,而且还得算上李陵苏武的真伪难辨的诗。到了魏晋,五言诗得到了大规模创作。不过说是大规模,毕竟也数得过来,而且魏晋对于两汉的诗句句法,基本上是沿袭。所以说,汉魏五言诗的句法,我们可以从汉魏晋的诗里总结规律。
到了南朝诗就不一样了,我今天先和各位宗亲谈一下汉魏五言诗的句法:可以简单归纳一下,汉魏五言诗在句法上,大体分成二二一结构和二一二结构。

首先我们先看看二一二:
二一二最典型的结构是:
主谓宾。两个字主语,一个字谓语,两个字宾语。比如说“东风摇百草”、“松柏夹广路”、“丹霞夹明月”。
第二种就是主语两个字,谓语一个字,最后两个字作状语。比如说“促织鸣东壁”、“东壁是地点状语”、再比如说“越鸟巢南枝”。
第三种就是,主语加上一个字的形容词或者副词,最后两个字是叠字。值得一提的是,叠字在汉魏五言诗里很普遍。举几个例子,“长路漫浩浩”、“众星何历历”、“荒草何茫茫”。
第四种是,述宾结构的两个字,然后一个字谓语,然后两个字名词,其中后三个字是述宾结构。比如,“服食求神仙”、“临牗御棂轩”、“挥袂抚长剑”。
第五种是,前面两个字述宾结构,中间一个字是连词,后来两个字也是述宾结构。举点例子,“同心而离居”、“搴帷更摄带”。
最后一种是,动词或者形容词谓语,接后面三个字状语。比如,“升降随长烟”、“班坐依远流”、“飘鹞随长风”。
再说一说另外一种结构,二二一结构:
第一种就是,两个字主语,两个字形容词或者副词,最后一个是形容词谓语。比如说“岁暮一何悲”、“音响一何速”、“春草郁郁滋”。
第二种,主语两个字,谓语形式状语或时间地点状语两个字,动词谓语一个字。比如说,“清商随风发”、“回风动地起”、“凯风困时来”。
第三种,是两个字的叠字定语,跟着两个字的主语,最后是一个字的谓语。比如说,“浩浩阴阳移”、“嘤嘤思鸟吟”、“烈烈悲风起”。
第四种是谓语形式两个字接着两个字名词,最后是方位名词一个字,后三字作为地点状语。比如说,“置书怀袖中”、“采菊东篱下”。
第五种就是前两个字是叠字,中间两个字加上最后一个字名词作主语。例如,“青青河畔草”、“迢迢牵牛星”。

好的,我今天要和各位宗亲各位长辈分享的内容就是这些。
谢谢大家。

凌钺一诗选
压岁钱
人出寒林不辨碣,苍松瘦硬缀苍霞。
我向苍茫自归去,满园松柏气恒歊。
火 锅
'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西风衰飒残曛外,独对苍茫一怆神。

凌门诗社简介:
凌门诗社,简称凌社,2021秋,由湖南凌风,江苏凌双仲等人发起成立,并由凌双仲拟定社名,由凌氏宗亲凌风,凌双仲等多人讨论通过,名誉社长大家共同推举凌泽欣宗亲担任。并请凌朝祥、凌世祥二位宗亲担任本社顾问。2022年7月,宗亲们选举广东凌远科宗亲担任凌门诗社第二任社长兼主编。凌门诗社是全国较早成立的由国内姓氏成立的诗社之一。凌姓在全国姓氏中虽是小姓,但已有三位宗亲先后担任省市级诗词协(学)会领导:江苏省原副省长、省人大原副主任凌启鸿曾任江苏省诗词协会会长、江苏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长,凌泽欣宗亲任重庆诗词学会会长,凌朝祥宗亲任新疆诗词学会名誉会长。诗社本着团结全国喜欢诗词楹联,书画等有共同爱好的宗亲进行诗词歌联书画方面的文学创作为宗旨,适当时机出诗社成员专辑,并挖掘整理历史上凌氏先贤的诗词,适当时机出精选合集,个人专辑。今后对古今咏凌氏先贤的诗词作品将加以整理。
编者声明:
中国凌门诗社是一个以凌姓宗亲结成的民间团体,坚决持不以赢利为目的,守定初心,每期发刊之时就先关闭平台的打赏功能。也杜绝了以后为些蝇头小利可能引起的经济纠纷的隐患,志趣不同者可路过。 篇中部分图片和作品选自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感谢本社书法顾问,安徽省皖电书画院院长凌仕叼宗亲百忙中题赠本社社名墨宝。

凌门诗社及社刊组成人员职务简介:
名誉社长:凌泽欣
社 长: 凌远科 凌大鑫
副社长:
凌双仲 凌长龙 凌伟添
秘 书 长:凌长龙(兼)
副秘书长:凌拥军
文学总监:凌天明
宣传部长:凌仕钿
顾问:
凌朝祥 凌世祥 凌云尚 凌在纯
凌斌全 凌均久 凌风 凌铭
书法顾问:
凌在纯 凌长龙 凌剑飞 凌宏康
凌 云 凌士明 凌云志 凌海林
社外特邀书法顾问:
陈凤桐 (连云港) 马丙红(南京)
谢莉 (广东) 郭鸿森(苏州)
顾龙平(无锡)李家旺(连云港)
主 编: 凌远科
副主编:凌云丰 凌风
凌门诗社社刊都市头条特邀编辑:
阿 可(北京) 凌沧海(连云港)
《凌门诗社》社刊编委:
凌远科 凌双仲 凌 风
凌天明 凌云丰 凌拥军 凌一二
凌 斌 凌万东 凌未风 凌生喜
刊头刊尾书法:凌在纯
刊中书法:凌在纯 王珉
中国凌门诗社社刊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