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邱礼萍,自由撰稿人,常用笔名:Qully,公众号“眼睫上的蝴蝶”创办者,M50厘米空间主理人。

注:师引,青年画家,早年于北京大学学习国学,后皈依佛门,师从十方居士。
克 制
诗:Qully / 画:师引
送到这里
留步吧
画到这里
留白了
诗到这里
停顿了
你到心里
这样吧
化繁为简之后的结局明确
今音(雍赓)评论:
这首《克制》的惊奇,在于变数。变数大小都在于人物本身。这时候会发现“克制”的凝重,比如,一直被信奉的巧合,在诗歌三段当中,都被“这里”所打住。在当代人文情怀中,它所含有的传统文化的智慧在于一个止字。
这是从当代与历史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来认识的。它的相悖义是无度和无序。它甚至和规矩也有相似的地方,是指对文化意识的浸润程度的理解和运用。说大了,是运筹帷幄;说小了,就是好自为之。这首诗歌所赋予的保护和被保护意识的存在尽管是双向的,但存一方的主动而为之,却是这首诗歌人物的根本理念之一。
这首诗歌以简驾繁,不但表现在形式上,并且还体现在人物的思想和灵魂深处。如果拿小说创作的一个间里效应理念来认识,就是距离产生美。但这句话在当下也已经变成了一种套路之说。于是,要赋予这首诗歌更新的含义与说法,就是服从一个变数。
比如,变对诗歌人物狭隘的理解为宽泛的认识;变固定场景的局限为无限可能的大千世界认识。诗歌三段既有大千世界的同类项,比如“送到这里”、“画到这里”和“你到心里”。如果对这首诗歌还采取一些引申的考虑,这三者其中的真正的巧合有多少。还有甚至在这些巧合的背后。这些都是诗歌的想象空间。
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面,无论从历史上还是现实中,被演绎成小说和电视剧的有。于是,这首诗歌的由简趋繁的魅力也就被发现了。有许多诗歌的本身都是有魅力的,只不过,没有被人发现罢了。就是发现了,还要有人把它反映出来。这是一个难度,也是一个缘分,其中也有巧。
当然,如果是过多的巧,那就另当别论了。这首诗歌的三段,也可以认识为是一种努力或所有的努力,而努力了都有回报的说法却在这里被颠覆。这时候,如果对这首诗歌进行一些补线,比如自然而然和水到渠成等。同样,还可以把四段各自看作是一个个匪夷所思的故事。
接着,就会产生一些难以置信,这是诗歌提出的疑问。但它的核心理念还是止在起作用,它属于睿智。这时候的适可而止的意识,它的宽泛义已经远远超出了这首诗的本身,比如,施于和勿施与;拥有和被拥有。
这时候,自然与故作、艺术和灌输;刻意与潇洒;意愿和取舍,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一首诗歌能够让人的心灵觉得震撼或者颤抖,其中有个要素,就是认为意识是一个极暗物质。
作者:Qully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