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与诗人龚后雨(右)网络交往已30年有余,却一直无缘聚首;疫情消退后,应后雨再次力邀进京,终得相见。在京三日,后雨亲自接送安排食宿、专驾访友无微不至,临别又设家宴饯行。有感世间爱善为本,兄弟情诗作合,愧以诗代谢。
——致诗人龚后雨
诗歌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用良知哺育我们
教我们在心上种植真诚和勇气
并把果实分给每个人
我们血型相同
泪的温度和笑的频率
肩并肩地迈着正步
展示柔软和坚定
面对生活围困
我们背靠背迎战
母亲用眼神为我们助阵
驱逐挺枪时的迟钝
我们虽相隔千里
血流却同注一脉
热量叠加
足以熔开拦路的冰封
三十年一握
是母亲筑起的鹊桥
感激与祝福交汇于掌心
无声赛过有声
2023–4–12
3月29日,作者与诗友龚后雨(右一)、李成(左一),驱车至顺义拜访诗人叶文福、王粒儿伉俪,并共进午餐。诗友到访主人诗意大发,叶老即兴为客人朗诵了他40年前写的《火柴》和《钓歌》,令我等莫不为人生起落之玄妙而感慨。
钓 诗
——致诗人叶文福
江边凹地华发掩面
你目光如炬
一只眼紧盯貌似平静的浮筒
一只眼监视若无其事的钓翁
你曾是一块煤
在封闭的地层下愤而自燃
你曾是一根火柴
用头颅撞开黑夜的铁幕
你曾是一名司号员
拚尽全力吹响紧急集合令
义彰夺人意志的敌情
已潜入中军大本营
楚地蛮荒一尾金鲤
野马渡头试深浅 北隐南游
四十载谱一曲悠扬钓歌
唱江上渔火明灭星斗闪烁
2023–4–12
上世纪80年代,诗刊社创办的“全国青年诗歌刊授学院”,以师生互通信函的方式教学,辅以《未名诗人》和《青年诗人》习作点评教材,入学者高达数万之众。时任《诗刊》理论部主任的朱先树老师,肩负刊授学院教务长之职八年之久,为培养诗歌创作梯队,经常奔忙于诸多省市,桃李遍及大江南北。
站 牌
——致朱先树老师
四十年雨淋日晒风霜两肩
直立的站姿从未更改
但凡有咨询者施礼问路
你必详告沿途泥泞,令其了然于胸
身陷名利鼎沸的漩涡
一些人难免分不清南北
你说,朝着旭日进发
就能踏着霞光融进蔚蓝碧空
久居京城你川音依旧
撇捺横竖难舍天府韵律
助人圆梦你擎灯伴读
引领万众草根登上象牙塔顶
地上的路九省通衢
没有一条是捷径
任绝壁百尺险峰千屻
也要在攀登者脚下俯首称臣
2023–04–13
作者赘言:学诗四十载,师友诚相待。拜望寄浓情,共歌人间爱。文粹诗当先,贫富志不改。诗艺无止境,稳步从头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