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lly,作家,自由撰稿人,公众号“眼睫上的蝴蝶”创办者,M50厘米空间主理人。

注:徐文华,旅美油画家,以宁静优雅画风享誉海内外。作品曾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并曾应邀为美国艾森豪威尔总统夫妇画像。
摇摆时光
诗:Qully / 画:徐文华
要么短
要么长
可偏偏
这头发
不短不长的尴尬
要么明
要么暗
可偏偏
这个你
忽明忽暗的闪烁
这摇摆时光总有终结
短发慢慢蓄长
或者长发剪短
你慢慢靠近
或者你慢慢走远
在与钟摆相似义的背后
今音(雍赓)评论:
《摇摆时光》用三音节和破节奏来形成诗歌旋律,给人以熟悉和陌生的感觉是果敢与潇洒,其特征是不受束缚和没有禁锢。这时候会感觉到在创作上有一种和自由同在的随心所欲。
这样的说法是为了符合题目的需要。另外从内文中可以看出当形象被贯穿于趣味之后,会发现有限的意象在作灵活的替代或转换,由此造成诗歌的灵活,比如第一段第一和第二行,和第三、四行之间的“短”、“长”和“头发”之间的关系转换。
它的模糊和兼容主要是属性的相似。诗歌第二段结构和第一段的相似,如果要看出其中设计上的有意而为之,是由段落特征的重叠来加深印象的取舍,所起到的作用并列与重申。比如,两段关系并列显紧密;密在两段共有的“要么”。
这两个用法的本身就包含着取舍,当然也有假设的成分铺在其中,如果要按照结构的复杂去关注,还会析出更多的其它成分,比如,数量与物理;距离和空间。全景与特写等。至于第三段的形式有区别于前两段,同时从关系上看也处于一个“终结”状态,比如第三段的相对独立,无论从结构上还是由叙事的特征,从形式上看,是长短句的错落被安置在了第一行,而前两段的长句设计都被安置在了两段的最后一行。这是诗歌的于细微处见人物精神风貌的转变。
但人物自身所带有的扩张义,和它的语言张力,在人与物之间的随意调度,是为了凸显“摇摆”的无所顾忌的自如。它既是人形,也是物影。
同时,它也是用了加强语气的“偏偏”“这个你”来进行佐证(详见第三段第三行和第四行)。而第三段把时代变迁以“短发”和“长发”来进行代入,其手法更多的是采用了虚幻手法,模糊和缩影情绪的唯美,是以人物的心绪和行为来展示其适应程度,它就是第三段多行里面存在的“慢慢”。
就速度而言,它和钟摆不疾不缓的频率也几乎一致,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受人物思绪和定论的影响,比如思绪三段,其中所含的定论就是第三段第一行的“总有”。而不是时有或常有。这时候就涉及到了诗歌语言的精炼,如何在使用上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力量。
接着,可以发现像这样的文字组合出来的气场,是能够体验出来的。只是在体验的要求上,比较严格了一些。这也是有些读者看不懂诗歌的一个原因所在。其中有方法,当然更多的是需要个指的文化底蕴的深厚。它不是表象义的被大刊发表时的那种自封深厚。
这时候,诗歌第二段的“这个你”所要求自带的独立意识,它不是风派,也不是起哄,而是第三段第二行“短发慢慢蓄长”的根由。然后,由人物的独立意识显示出来的独立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游刃有余,是第三段人物驾驭事物的主动。
而话又说出来,在认识了诗歌第二段并列的“要么”的时候,同时也对生命的思考多了一份含义,比如,人物的命运是必然的,它没有如果。而这个如果,和“要么”放在一起的时候,又会引出不少话题,这个也是由这首诗歌带来的思考。

作者:Qully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