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亡“石”补“胆”,为时未晚
——谈谈河南林州“试胆石”被砸一事
文/董惠安

近日,网络上盛传河南林州合涧镇——就是创造过人工天河“红旗渠”的林县,有一处网红打卡地“试胆石”被砸断。所谓“试胆石”是指从悬崖最外延伸出的一片薄薄的岩石板,由于其造型奇特,并能从石板上俯瞰山下石板村全景,因而逐渐成为众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的网红“景点”。在河南安阳的林州市合涧镇,一悬崖上有突出巨石,据合涧镇政府透露,此处并非景点,而是天然形成的石头,现在已出现明显裂缝。但还经常有游客在攀登其上,冒险在上面挥舞双手,并打卡拍照。现场有禁止靠近标识也有围挡,但仍有游客不听劝阻上去拍照。出于安全考虑已将此处突出岩石板砸断,现已用围挡围起。而悬崖边,去年2月,合涧镇政府和石板沟村村委设置了一块提示牌,上面写着“前方试胆石已裂缝,严禁观赏靠近,后果自负”。

今年4月14日,话题“网红试胆石有必要砸掉吗”引发热议。人民网评论称,网红“试胆石”被砸断,谁是责任人?有人认为,它表面上是毁于当地政府之手,实际上是毁于那些不负责任的游客之手。 这个话题的跟帖可谓见仁见智——
* 安全第一,宁愿不要这种网红!!
* 举报著名景点珠穆朗玛峰,很多登山者死在爬山半路上,建议挖平。
* 事实证明是正确的,不出事不老实的人都想跃跃欲试,出了事就想着让谁负责,关键这个事儿谁也负不了责。
* 现在的人为了所谓的打卡和流量,真的能做出匪夷所思的事情。
* 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的人需要对此负责。
* 宁肯毁掉,也不愿意去管理。
* 大自然的馈赠,就这样说没就没了。
* 加固一下会是个好景点。
* 河南悬崖试胆石,大自然之造化,鬼釜神功,世间罕见。本是试金石,摇钱树,打卡点,就看你怎样保护利用,发挥其长,抑制其短。现在简单粗暴地砸掉,就等于塔利班炸掉了巴比扬大佛,不可复生矣,真是愚蠢至极!

据说网络上的投票结果是,有上万人赞同将“试胆石”砸掉的做法。想必河涧镇领导,因网红打卡者的安全问题,食不甘味,睡不安寝,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动用拆迁利器大型挖掘机械,将这个安全隐患一砸了之。于是,心安了胆正了,其宗旨可是为了人民啊。而且还得到了上万网民的认可赞同。看来此举还是有一定民意基础的。看来这块“试胆石”砸的有理,砸的合情。但我这个“不合时宜”者很想斗胆说一句:这块“天赐之物”被这样砸掉太可惜了。听说美国加州有一处“纸片岩石”,挪威有个“奇迹石”,都以险奇闻名,常常吸引世界各国的游客前去冒险“打卡”,当地政府怎么就没有胆战心惊,一砸了之呢?他们的胆子咋就这么大呢?咱们不妨去接一下轨?话说美国加州的这块“纸片岩石”,其薄度之薄会让人担心在这上面走动会不会让这岩石断裂。因此这块纸片岩石成为了全球九大刺激景点之一,不仅很多人前去拍照留念,而且还会在上面尝试走动,但这么久了,还是没有出现意外情况。更令人称奇的是挪威那块“奇迹石”,俨然是被鬼斧神工劈开的两片山石中间夹着一颗巨大的石球,石球看上去随时有可能坠落,却又游客冒险跳到石球上留影,危险系数被合涧镇的“试胆石”大多了。

如果西方景点管理者不以“游客安全至上”为宗旨,胆子大得没边没沿儿,那咱就接国内的轨,且说陕西商洛山中有座塔云山,那叫一个险,山顶的掌心弹丸之地面,竟然盖有庙观,而且游人香客不断。咱们可以考察一下,不管游人怕不怕,单问管理者怕不怕。如果险峻景点的管理已经习以为常,那咱河涧镇的领导实在没有怕的理由。即使那块“试胆石”有裂缝了,以破坏砸毁它时动用的大型机械的实力来看,以中国“基建狂魔”的技术实力来看,要加固它并不是什么难事。然而,在“安全不出事压倒一切”的思维定式下,“试胆石”还是无存了。
唉,仔细想想,当个县乡镇基层干部挺不容易的。哪里出点事都让人心惊肉跳的。镇上某村有人上访、希望小学校舍坍塌、征地拆迁纠纷、邻里庄基地矛盾,哪件事处置不当都可能暴雷,每件事都可能遭遇“一票否决”,头上乌纱落地。每一天都过得胆战心惊。少一处事故隐患,能睡个安稳觉都很不容易。

可又仔细想想,又有多少乡镇基层干部为开发引进振兴乡村经济的增长点而劳神费力绞尽脑汁?天生一处“试胆石”,被慕名而来的游客所青睐,使之在不经意间成为网红之地,这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吗?如果放到中国南方的乡镇,当地的管理者会如何处置这块奇石?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杨劲松先生认为:对我国旅游业发展而言,网红“试胆石”该砸掉还是该利用,有探讨价值。他说“换个角度看,‘试胆石’所在并非旅游景区,也没有纳入到相应的管理体系中,但游客自发的不断打卡尝试,已经表明其潜在的旅游价值。而此次简单将其砸掉,就意味着‘试胆石’这种已经为相当数量旅游者认可的美好体验消失了,后来人再也没有机会一睹这种大自然造化的神奇。从自然资源保护等角度看,‘试胆石’如此轻率的消失,同样是一件极为遗憾的事情。求新、求奇、求独特是游客的需求。过去的一些山野荒僻未开发之地,也有可能突然间就成为新兴的打卡地。对此,地方不妨及时从游客角度再认识和再评估。”

合涧镇的“试胆石”消失了。仰天长叹,于事无补。然而亡“石”补“胆”,为时未晚。华夏山水中还隐藏着许多奇峰怪石,以后遇到了类似“天赐之物”,切记先不要急于砸毁,好好论证一下,让子弹向多飞一会儿。即使有潜在风险,也要像前辈们冒险开凿“红旗渠”那样,发扬英雄虎胆精神,多一点责任担当。想想吧,有一个自然景点能把远处的游人吸引到深山僻壤,求之不得啊,拒之山外实在不应该!能把一处危山险石,点化为一处旅游致富的金山,何乐而不为?
董惠安2023.4.16
董惠安,男,汉族,祖籍辽宁海城,出生于陕西宝鸡,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2000年以来在网络上发表纪实文学《一个东北军后代的回忆》、长篇小说《书生沦落半官场》《谁主公平》,在报刊发表大量针砭时弊之杂文,并公开发表历史政论专题片脚本《追寻盛唐雄风》、社会调查纪实《大创启示录——陕西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现实与思考》、长篇小说《神泉》《斜谷》、以陈忠实生平为题材的20集广播剧《呦呦鹿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