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中心讯(特约记者 郭煜 李永峰)徐步忠,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家庭屡遭变故、个人生活失去保障之际,适逢《时代风采栏目》记者来村采访,竞奇迹般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老人家简直是乐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社会好。

徐步忠老人,家住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瓜坡镇南沙村一组。他曾任民办教师20多年,也曾任生产队会计十余年。他一生勤勤恳恳,精心治家,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几十年匆匆过去,正当他步入老年、享受天伦之乐之际,家庭却突遭变故,不幸遭遇接二连三,先是老伴因病就医花光了家庭的全部积蓄后撒手人寰,离他而去,时隔半年,儿媳妇又在高速路遇车祸身亡,儿子徐更喜从结婚开始,就好吃懒做专门祸害家人,欺负父母,无亊生非,不外出打工,在家打媳妇不管娃,一对儿女都由他和老伴抚养成人,无故砸烂前后楼顶漏雨,一年平均撬坏父母亲房间的门锁达10把之多,割坏房间电线睹火眼口让刚从华县医院出院的老母亲大冬天睡不成热炕,更令人气愤的是老俩口晩上(才黑) 到邻居家门口闲座,儿子徐更喜赶紧回到家里把大门从里也一锁,老俩口再叫门就是不开,经常逼的两位老人从邻家借梯子翻墙进家,无耐13年前和儿子分家立户单独生活至今,特别是儿媳出车祸后,该儿三天两头撬换大门锁子,使这个一生正直善良的老人把自已打工省吃俭用的二万元交给这个豪无人性的儿子后,自己却成了一个无房住、无饭吃、无人养的孤寡之人,整天生活在痛苦和绝望之中。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和时任渭南市华州区佛教协会秘书长、时代风采栏目总编孔绪牢相遇相识。当时,孔总编在瓜坡镇南沙村采访乡医吝新祖,意外与老人相遇,并知道了徐步忠老人的处境。孔总对老人的境遇很是同情,他及时联系,把老人安排在宁山寺看大门,管吃管住,平常问寒问暖。两年后因寺院无炊事员做饭,徐老又回到村上亲戚家临时安身,但因诸多原因,难以常住,孔总编得知后,东奔西跑,四处求助,又给徐老在铁一局给水队租了房,并亲自掏腰包给其买来床板、海棉褥子、被子、床单、枕头和生活急用的灶具等全套设施,又送来米面,保证老人的正常生活。在孔总编的热心帮助和感染下,渭北站赵建平站长也对徐老的生活给予了高度关注,平常来华县办事都要买些小食品送给老人,特别是每年春节自费买上米面油等慰问品送给徐老。为了让徐老生活更方便,孔总编还给其送了一部价值2千多元的小米智能手机、并掏2000多元为其买齐了煤气、灶、煤气罐,烧水器、和电视机。老人有肩膀疼的毛病,孔总编又专程到西安花了100多元买了一条医用护肩套,缓解老人病发时的疼痛。老人没有任何经济收入,无钱租房,孔总编出资5万元在铁一局重汽厂家属院给徐老买了一套40平米住宅,室内家具、沙发、茶几、床铺、桌椅、立柜橱柜、洗衣机等生活用品用具全部配备一新,连取暖也安装了空调。为了满足老人游北京、乘飞机和高铁的愿望,2020年10月份,孔总编在去北京领新闻奖时,便自掏腰包,领着老人进北京,看天安门、纪念堂,玩遍了名胜古迹,去时坐软卧,回来坐高铁,特别是在2022年8月份去江苏南通采访时,还专门领老人坐了一次飞机。

为了让老人开心,从2019年至今,他多次把老人领到延安以及渭北的澄城尧头窑、大荔同洲湖、蒲城扬虎城和韩城的党家村、江苏南通市区和西安大雁塔、大唐不夜城、寒窑兴庆公园等知名景区游玩。老人一生性子直、脾气犟,感冒了就是不吃药、硬扛,孔总编知道后,每次从医院或药店把药买好,送去并亲自倒水当面看着他把药喝下去。
有一次,老人骑电动车受伤,小区好心人给伤口贴了一条创可贴,由于徐老不停的活动,导致伤口感染。当孔总编第二天早上给老人送包子时,发现有血脓水往出渗时,立即骑摩托车把老人送到铁路医院拍片,并在杏林镇卫生院打防破伤风针、换药,医生说再不来就要得破伤风了,后果不堪设想。三天换一次药,先后换了四次药直到痊愈。

人常说:“穷在街头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但孔总编却是社会上的一位大爱使者。他因赡养了一位非亲非故的孤寡老人,先后荣获“渭南市十大孝子”、“ 渭南市第七届道德模范”、“ 陕西好人和渭南标杆人物”等奖励。现在他又把与自已没有丝毫关系的徐步忠老人当亲人一样,关心关爱和精心照顾。徐步忠老人对此感恩戴德,逢人就说:“孔总编是我的晚年奇遇,是社会大爱给了我安度晚年的温馨,是时代风采栏目总编挽留了我的生命,是孔绪牢总编给予了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是赵建平站长和郭煜秘书长等一大批社会好心人、好记者用他们的爱心,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人间大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