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观音山
孙虎林
古人云,“春山淡冶而如笑”。晚春时节的秦岭山脉嫩绿生新,山脚下漫生的杂树翠绿养眼,枝叶舒展。山坡上的树木浅绿怡人,叶芽吐秀。山巅却不无荒寒,草木尚在萌发。这就是大山深处林木春生的垂直特点。一路行来,苍山如画,目不暇接,引人入胜。过了银洞峡,山色郁郁葱葱,观音山就在前方不远处,它耸立在212省道边,四围峰峦挺秀。山下的清姜河一路欢歌,潺潺流淌。

从石桥上走过去,便到达观音山下。几年未来了,青山依然秀美。迎面山坡下,一条陡直的台阶路直上云霄。旁边的铭牌显示着,这段山路建于1955年,是用下边河床的石头砌成的。全长156米,共有286阶。当年,它是铁路工人前往观音山车站的必经之路。左侧台阶修于1985年,坡道较缓,全长358米,共有425个台阶,为混凝土材质所建。铁路工人将它昵称为“425台阶”,上山时走路舒坦一些。

还在山下时,就远远看见一道矗立于青山绿树间的云端电梯,“大美秦岭,魅力宝成”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分外耀眼。电梯高51米,顶端辅道如铁臂伸向东边的观音山车站。这台气势非凡的电梯为近年所建,上次来时还没有。它雄姿磊落,高出天际,令我不觉想起张家界武陵原景区的通天电梯,一样的霸气威武,震慑造化。

仰望着突兀而起的电梯,我和爱人拾阶而上,耳听着密林深处昆虫的长吟,眼观着台阶两边翠绿的树木,心旷神怡。无意间俯身,发现台阶外沿铺着一根根铁路枕木,苍黑陈旧,饱经岁月侵蚀,仍未腐朽,依然发挥着护持路基的作用。枕木上生一层鲜绿苔藓,开数朵无名小花,默默无闻,令人钦佩,就像大山深处平凡普通的铁路工人。

终于到达山顶,置身全封闭的铁路轨道边,透过栅栏,我看见青山映衬的铁路悠长深远。跟上次一样,车站的铁栅大门仍锁着。不同的是,几年前的站房不见了,眼前呈现出一片狭长洁净的公园。公园依着南侧铁道,随地赋形,延伸开去。一条甬路蜿蜒东去,几段文化墙错落有致。墙上宣传栏里有图片展示,一定与这座四等小站的发展历程有关。远处有一亭子,游人立于亭下,定可俯瞰火车穿山而过的壮景。甬路上横跨一小段仿真隧道,点化出宝成铁路多隧道的特点。1985年夏天,我陪母亲去汉中西乡外婆家。火车一入秦岭,我便开始数起经过的隧道。但数着数着就乱了,隧道一个串起一个,实在太多了。看来,这是新修的铁路文化主题公园。车站工房则搬到了山下公路边。方才上山前,我就看见了两栋崭新的大楼。数次游览,今日终于识得观音山车站的庐山真面目。雄踞山腰的观音山车站气势不凡,它是削平山头后修建而成的。

1955年8月10日上午,宝鸡市民猛听得秦岭山中传来一声巨响,大地微微颤抖。这声巨响来自27公里以外的观音山,宣告观音山定向爆破大获成功。所用炸药近150吨,松动山石土方20余万立方。那一刻,烟尘冲天,地动山摇。这一壮举,大大缩短了宝成铁路的建设工期。观音山大爆破也以新中国铁路第一次成功爆破,永久载入史册。遥想当年,无数铁路工人奋战在秦岭深山,为修筑宝成铁路流血流汗,令人敬仰不已。那真是一个激情飞扬的火红年代。

观音山车站地势较高,位于宝成铁路铁路展线的核心地段。火车出宝鸡站后,沿着清姜河一路盘绕迂回。至此,山势急剧攀升。限于当时桥梁技术、隧道技术以及资金原因,面对秦岭山区地形特点,为了减缓坡度,就必须设法延长线路长度,采用展线方式。展线就是为了解决铁路区段短距离内高差大的问题,以“大回环”旋转的方式爬坡,人为延长线路的方法。宝成铁路杨家湾至秦岭段线路,就采用了盘绕秦岭展线方式修建。杨家湾至秦岭站直线距离仅仅6千米,铁路线迂回盘旋,竟然绕行27千米,线路层叠整整三层,高度差817米。这长达27千米的线路就是世界铁路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岭展线”,又名“观音山展线”。观音山车站就位于第二层展线。

一栅之隔的观音山车站公园,是瞭望观音山展线的绝佳场所。可惜此番铁将军把门,不得入内观赏,深以为憾。这时,隐隐传来一阵火车鸣笛声。我为之一振,将手机探入栅栏,对准铁道。不久,一列货车从西向东疾驰而来。我拍了一段视频,留存心中。

2017年12月,西成高铁开通后,宝成铁路不再开通终点客车,仅只保留了几对宝鸡到广元的绿皮火车,慢车,站站停,以方便沿途山民出行及铁路工人工作。宝鸡,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地位因之未免有点尴尬,不无失落。如今的宝成铁路以货运为主,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做为新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已成一条网红铁路,人气日益攀升。再说,历史不会忘记那些为宝成铁路无私奉献甚至献出生命的铁路工人。

近午时分的观音山气温陡升,甚至有了些初夏的感觉。弥眼的葱茏,盈耳的鸟啼,令人神清气爽。盈盈绿意中,我们缓步下山。走过小桥时,迎面走来两位年轻人。他俩身着黑色短袖T恤,精干帅气,刚从职工大楼出来。这俩年轻的铁路职工,没准就是铁路子弟,他们的祖父、父亲,也许就曾参与修建过举世闻名的宝成铁路。
山路边有座小小的观音庙,或许,它就是观音山得名的由来。
2023年4月17日

孙虎林 陕西岐山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散文集《青春祭》《半生缘》。
